奇书网

奇书网>职业指导英文 > 3 3 性格与职业(第2页)

3 3 性格与职业(第2页)

C型:情绪稳定、社会适应性良好,内心封闭、孤僻,好幻想,又称安定型。

D型:情绪稳定、外向,活泼开朗、善交际,与人关系较好,有组织领导能力,又称管理者型。

E型:情绪不稳定、社会适应性较差或一般,内向、自卑、易激怒、多愁善感,也称消极型。

(3)艾森克的特性说。艾森克认为人的性格可以从情绪的稳定与不稳定,内倾与外倾两方面加以描述。他通过测验和统计,找到这两方面特征相互制约的关系,从中得出内倾稳定型、内倾不稳定型、外倾稳定型、外倾不稳定型等性格类型。

三、性格与职业的匹配

1。了解自己的性格

(1)客观分析自己的性格。借助科学手段了解自己的性格类型,分析要恰到好处,既不要过高也不要过低,始终保持一种比较合乎实际的水平。

(2)科学评价自己的性格。就是自己给自己“定格”,根据分析为自己准确、公正地“打分”。通过自我分析和评价,结合自己的价值观和理念,进行一个职业目标的设定以及策划,并进行反馈评估,不断调整,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

2。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职业心理学研究表明,性格影响着一个人对职业的适应性,一定的性格适合于从事一定的职业,同时,不同的职业对人有不同的性格要求。因此,我们在考虑或选择职业时,不仅要考虑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更应考虑职业对人的性格要求,从而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霍兰德经过几十年的跨国研究,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职业选择理论。他按照性格与职业选择的关系将性格划分为六种类型。这六种类型分别与六类职业相对应,如果一个人具有某一种性格类型,便易于对这一类职业发生兴趣,从而也适合于从事这种职业。这六种性格及与之匹配的职业类型分别是:

R(现实型):性格上有内向、顺应等倾向。富有技术能力,喜爱具体的行动;处理人际关系或与人交涉的技能较弱;重视权利、金钱的价值。对应的职业环境类型有:机械性的、技术性的、实际操作性的、解决具体问题的等。

I(研究型):性格上具有分析性、深思熟虑、合理、内省等倾向。具有较强的科学、数学能力,重视科学性事物的价值,偏爱对事物构成的理解;这类人往往缺乏领导能力。对应的职业环境类型有:需要用科学的、数学研究的能力与智力解决问题的。

A(艺术型):性格上有强烈显示自己的主张,不喜欢规则性、组织性的约束,自我制约能力稍差,情绪表现趋向自由等倾向;具有独创性,想象力丰富,有优秀的艺术能力与感受力,追求美的价值,有创造性,能反省。对应的职业环境类型有:没有束缚的,有必要发挥创造力的。

S(社会型):性格上有善于协调、责任感强、亲切等倾向。有说服教育人的能力,乐于接触人,能结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具有保持这种关系的较好技术;重视社会性、道德性活动的价值,这类人往往缺乏机械能力。对应的职业环境类型有:需要服务能力的(对人、对社会)。

E(企业型):性格上有积极的、社交性的、充满自信等倾向。富有表现力与指导力,期望权利和地位,重视政治、经济等方面成功的价值;这类人往往缺乏科学研究能力。对应的职业环境类型有:需要计划、经营等有说服力、统率力的。

C(常规型):性格上有尊重规则、慎重等倾向。具有事务性的、计算性的能力,重视形式与规则,喜欢组织与秩序,但缺乏艺术上的能力。对应的职业环境类型有:需要服从规则与传统,且反复进行事务处理的。性格类型和职业类型是否匹配的结果有三种:第一,协调。指性格类型和职业类型相重合时,如艺术型的人在艺术型的职业环境中工作,常规型的人在常规型的环境中工作,个人会感到兴趣和内在满足,并能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第二,亚协调。指性格类型和职业类型相近,如企业型的人在社会型的职业环境中工作,个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工作,也能适应这种职业,并且能够做好工作。第三,不协调。指性格类型和职业类型相斥,如艺术型的人在常规型的职业环境中工作,个人对职业毫无乐趣,并且不能胜任工作。

四、性格与职业的匹配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流行的名言反映了很多单位一种新的选人观念,他们认为,性格比能力重要。其原因是,如果一个人能力不足,可通过培训提高,但一个人的性格不好,要改变起来可就困难多了。所以在招聘新人时,往往将性格的测试放在首位,当性格与职业相吻合时,才会有进一步对其能力进行测试考察的意愿。所以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对其职业选择有重大的影响,性格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要考虑的相当重要的因素。

性格与职业相匹配有利于实现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因此个人在选择职业以及企业在选拔人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以性格和兴趣为导向

个人择业时,应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选择合适的职业。借助科学手段了解自己的性格类型以及兴趣爱好、价值观、理念变得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分析自身的优、劣势,合理设定职业目标,了解该职业的需求,结合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做到准确的职业定位,实现性格和职业相匹配,在工作中使自身价值最大化。

2。合理制定职业规划

很多人在工作之后,会怀疑自己选错了职业,于是立刻跳槽。其实这时我们不要盲目急着换工作,要先进行一个自我审视评估、性格测评,了解自己的职业气质、能力,分析自身优劣势,结合自己的教育背景、工作经验,在职业咨询师的指导下进行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划。或者在明确自己要做什么以及自己的能力水平后,结合自身价值观和理念,进行一个职业目标的设定以及策划并进行反馈评估,不断调整方法,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

3。让性格适应工作

性格不是一成不变的,具有可塑性,受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通过后期的实践活动,人的职业个性可以随着职业的需求作适当的调整。如果从事的是自己喜欢的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性格,工作方法适当,一样可以很出色。对于内向型的职业人,从职业发展的角度看,性格与职业“匹配”是最佳选择。但目前,随着社会开放度的日益加大,完全独立苦干的岗位已越来越少,适当锻炼一下自己的性格会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很大帮助。

4。边工作,边完善性格

人是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成熟的,而性格与职业有着密切和根本性的联系。人的成熟从心理性格角度表现在适应社会,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等。在适应社会过程中遇到性格与职业选择错位的问题是非常普遍和正常的。关键是如何针对自身的弱点,努力弥补不足,从而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这里的“控制”不是“压抑”自己的个性,而是“压制”那些冲动的、不理智的和盲目的情绪。

5。挖掘隐性性格

隐藏的性格优势在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向周围的朋友了解自己,从不同实践中审视自己的性格特征,清楚自己的性格才能,在实践中发觉自己深藏不露的一面以更好地应对工作。对企业而言,在招聘新员工时,应充分考虑员工的性格与职业匹配的问题。根据员工不同的性格为其安排合适的工作,同时根据不同工作对性格的要求选择适当的人才,真正做到岗有所需,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组织管理者掌握和了解员工的性格类型与特征,实现员工性格与职业相匹配,对组织提高绩效,实现组织目标以及提高员工满意度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企业在经营运行过程中也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与氛围,培养员工良好的性格,引导员工向与职业匹配的方向发展。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