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 > 第二节 教学方法的选择(第2页)

第二节 教学方法的选择(第2页)

(1)出示幼儿活动材料:油画棒、空白脸谱。

(2)提醒幼儿在创作过程中注意的问题:涂色均匀、对称。

4。创作京剧脸谱。

幼儿学习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对称的图案设计京剧脸谱。

5。展示幼儿作品。

请幼儿谈谈自己最喜欢哪幅图,说说原因。

【案例1(修改后)】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京剧脸谱》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线条纹样、色彩对称的方法夸张地表现京剧脸谱特征。

2。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大胆创作,发展想象力和创作力。

活动准备

教师材料:实物京剧脸谱、黑白局部脸谱贴磁(一套)、与黑白脸谱纹样相同的彩色完整脸谱一个。供幼儿欣赏、选用的纹样图案两张、京剧片段PPT。

幼儿材料:幼儿操作卡,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一个椭圆形脸的轮廓(人手一份);第二层次是已经画好一半京剧纹样的脸谱(每组一份);第三层次是已经完全勾勒好的京剧脸谱(每组一份),勾线笔、油画棒、垫板人手一份。

(在活动材料上做了很大的改动,首先,本节活动的幼儿材料增加了难度,为幼儿提供了只有一个椭圆形脸的轮廓,让幼儿自由发挥创作,而不是简单的涂色活动;另外,教师材料将脸谱分解开,让幼儿在学习掌握创作脸谱时,更清晰明了。其次,每组一份画好一半京剧纹样的脸谱和已经完全勾勒好的京剧脸谱,则给那些在创作时有困难或者不会画的幼儿提供了参考对象)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1)幼儿欣赏京剧选段。

教师引导: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京剧,我们一起仔细听听这段京剧中唱了什么。幼儿交流后,教师归纳:京剧是中国特有的戏剧艺术,在世界上很有影响,人们提到京剧就会想到中国。京剧演员脸上都涂着鲜艳、漂亮的油彩。(由京剧片段导入活动,能够增强幼儿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引出本节活动的主题——脸谱)

2。观察、了解脸谱的对称性和夸张性特点,感受京剧脸谱的独特魅力。

(1)幼儿观察脸谱,感受脸谱中色彩、纹样的夸张性和对称性。

教师提问:“我这儿有许多脸谱,你喜欢哪一个?喜欢它的哪里?”

①当幼儿说到“我喜欢它的颜色”时,教师提问:“它用了哪些颜色?它们搭配在一起怎么样?我们再看看其他脸谱,它们又用了哪些颜色?”(教师让幼儿关注黑白色的脸谱和其他色调的脸谱)

小结:脸谱上的颜色看上去都比较夸张,有的很鲜艳,有的色彩对比很强烈。

②当幼儿说到“我喜欢它的花纹”时,教师提问:“这个纹样装饰在了脸谱的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看看其他脸谱用了哪些纹样?”

教师小结:这些脸谱的纹样很好看,有的装饰在了下巴上,有的装饰在了额头上,还有的让脸谱上的眼睛、鼻子、嘴巴都变得很夸张了。

③教师提问:“这么多的脸谱,你发现了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若幼儿说不出对称,教师可把一张脸谱沿中间线剪开然后慢慢地合起来,让幼儿感知脸谱的图案颜色都是对称的)

(2)小结:脸谱的色彩夸张,五官的纹样夸张、特别,很好看。而且脸谱还是左右对称的。

(这一过程主要是让孩子们掌握脸谱的对称性和夸张性特点,分为三点来分析:颜色、图案以及对称,请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脸谱来说,体现了孩子学习的自主性。在这一过程中,请幼儿说、教师帮忙总结,代替了原本的教师说、幼儿听的模式,给了更多的孩子发言的机会和表达想法的机会)

3。幼儿明确要求,并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设计京剧脸谱。

(1)幼儿观察教师演示操作方法。

教师提问:“这些脸谱是本来就长在演员的脸上的吗?怎么上去的?”(教师出示人脸底板,然后将黑白局部脸谱贴磁逐个以对称的方法贴在人脸底板上,形成完整的、已勾勒好的黑白脸谱,最后将与黑白脸谱纹样相同的彩色脸谱盖上,让幼儿完整了解脸谱制作的方法)

(2)明确操作要求。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