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一句话: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感恩,感谢祖国给了我们和平,感谢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感谢他人给了我们帮助……常怀一颗感恩的心,生活才会幸福。孩子们可能还难以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他们的模仿能力极强,个个都是模仿的天才;有些良好的习惯没有养成,那不是孩子的责任,而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责任。只要教师和家长以身示范、适时引导,及早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一颗颗爱的种子,爱就会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感恩之心是沉睡在孩子们心灵深处最美的天使,我愿用一颗驰骋的心去叩开孩子们的心扉,去唤醒这个美丽的“天使”,让感恩伴随着孩子们的一生,让我们的世界永远弥漫着爱的芳香。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教育叙事的基本内容有以下四项。
1。揭示教育思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师具有怎样的思想和理念、秉承怎样的信仰,直接决定着教师对教育事业和教育对象的态度,决定着其在教育活动中的具体做法。关爱幼儿、尊重幼儿和以幼儿为本的理念,会引导教师在言行举止等各方面时时、处处从幼儿的立场出发,会引导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选择有益于幼儿成长的教育素材、态度、方式、方法和行为;反之,无形中就会对幼儿造成伤害。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该教师深受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影响,明确自身观察者和示范者的角色,巧妙地利用幼儿善于模仿的天性,在不妨碍幼儿自由与快乐的前提下,对幼儿进行积极的、正面的爱的引导和教育,使幼儿在教师的示范和引导下学着去爱、学习感恩。如果教师缺乏终身教育思想和对幼儿情感教育的足够认识,就不可能敏感地捕捉到这个教育问题,也就不可能设计出一系列对幼儿实行正面引导的活动。教育思想具体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方式中。从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可以看出该教师的教育理念先进与否、教育思想系统与否、教育认识独特与否。因此,教育叙述的重要内容,就是揭示教师日常教育行为背后所隐含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通过研究为教师的教育行为寻找理论支撑,为教师的教育生活构建思想框架。
2。探究教育行为
如前所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有其特殊性,我们不仅要着眼于各种教育活动,还要关注幼儿的生活。教育叙事的基本内容是研究教师组织幼儿活动、管理幼儿生活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的细节和事件,研究适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方式、手段和途径,进而感受教师高超的教育技巧,探寻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意义,记载教师教育管理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成功与失败,帮助教师更深刻地认识自己、提升自己。在上述案例中,教师为解决幼儿“不习惯于表达感谢”的问题,采用创设情境(尽可能多地故意寻求幼儿的帮助)、示范、引导、讨论等方式,似乎于无意中开展了一天的活动,圆满地开启了解决问题之路。
3。研究教育对象
教育对象是教育叙事最主要的研究内容。幼儿阶段是人一生中发展变化最迅速的阶段,也是人生中最丰富多彩的阶段,每个幼儿的特点、兴趣、爱好和习惯都不同,幼儿又难以用语言向人们展示他们的需求和想法,这使得教师的细心观察和研究对幼儿教育的成败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叙事是研究幼儿教育的最有效的方式。研究教育对象是幼儿园教师开展叙事研究的最主要的内容。通过教育叙事研究,可以将幼儿生活的真实世界展现在人们面前,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性格特征、意志品质、思维方式和情感需求等,从而获得与幼儿对话、沟通与交流的可能,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根据幼儿模仿能力极强的特点,展开对幼儿的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总结教育经验
无论是生活叙事还是活动叙事,都要记述一件或者几件值得记述的事情,或是一次设计得非常好的教育活动,或是一次临时生成的精彩主题活动,或是一次非常愉快的谈话……总结这些成功的教育活动经验,是教育叙事研究的关键内容。教育叙事研究对于叙述者自己来说,有助于积累教育活动经验;对于其他同事来说,能提供值得思考、借鉴的鲜活案例,进而达到资源的共享。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解决问题,产生了这样的认识:幼儿的模仿能力极强;对于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有以身示范的责任;在孩子们的心田里播下什么种子,就会结出什么果实等。这是教师的宝贵经验。成功的经验既是教师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又是教师教育能力的真实反映。如果每位教师都能够通过叙事的方式,将众多零散的教育经验串联、整理出来,并发掘出其背后的价值和教育规律,那将成为丰富的教育资源。
除此之外,个人生活史也是叙事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自传叙事的主要研究内容。通常包括:第一,通过回忆自己的专业经历,揭示自己的教育活动方法以及与这些方法相关联的教育规律。第二,研究自己的专业发展对自身专业行为和专业思想产生或者即将产生的影响。第三,回顾曾经发生过的有趣或难忘的事件、感受到的困惑、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其他教师的看法等。第四,通过研究自己的活动风格、类型和专业发展脉络,把握自己的特点、倾向、优势和需要加强的领域,从而决定未来发展的方向。
二、教学反思
(一)教学反思概述
1。概念界定
反思的意思与反省、自省、内省相似,强调反思对人成长的作用。在我国,自古就有“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见《论语·颜渊》)以及“吾日三省吾身”(见《论语·学而》)等至理名言。在西方国家,对反思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时代,强调人们对自己认知过程或思维状态的思考。古今中外,人们都强调通过反思来促进自身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反思,正如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所言:“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
杜威认为:“反思是问题解决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不仅涉及一系列观念,也包含其结果。”他将反思看成一个能动的、审慎的认知加工过程,它包含大量涉及个体内在信念与知识相互关联的观念。正是在杜威思想的基础上,人们开始了对教师反思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的熊川武教授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教学反思是教师立足于教学实践,以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为目的,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对象,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和教学行为进行理性审视和分析,并思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相应的改进策略,从而提高教学实践有效性的行为方式或过程。
2。教学反思的作用
(1)可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有利于推动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3)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教师对自身专业知识和教育理念的反思,是教师反思内容的组成部分。教师的专业知识一般可分为三个成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以及教育情境知识。本体性知识指的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数学、英语知识等;条件性知识是关于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的知识;教育情境知识是教师在不断变化的教育情境中,由教育经验提供的应对教育事件的实践知识,它体现了教师的经验、思想、人格等方面的特征。教育理念是教师行为的前提。因此,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活动时,除了多问自己“我应该怎样”,还应该多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
具体来说,教师反思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反思教学态度
(1)反思自己的工作态度是否严谨、认真,这种态度对幼儿的学习热情有无感染。
(2)反思自己对教学资源的搜集与设计是否用心、能否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3)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教学民主。
(4)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对幼儿的探究过程以及表现出来的求知欲是否关注。
2。反思教学目标
(1)反思是否以总体课程目标为指导,以适应社会进步和幼儿发展的需要为目标,全面综合设计教学目标。
(2)反思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新教材的特点。
(3)反思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幼儿的实际情况、是否实现三维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