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中班 > 第三节 活动区域创设与区域活动开展(第6页)

第三节 活动区域创设与区域活动开展(第6页)

我们这里所指的幼儿园区域活动,是指教师在幼儿园的活动区域(角)提供操作材料让幼儿自选的领域活动。

(一)区域活动的特点

1。区域活动是操作活动

区域活动的操作材料一般是由教师设计并提供的,操作规则明确,活动中均含某一领域的知识,幼儿按照规则进行操作,获取相应的领域知识经验。有的幼儿独立操作,有的幼儿需要合作才能完成。

2。区域活动的内容与领域内容的教学或主题活动紧密联系

区域活动的内容要根据领域内容教学及幼儿的具体情况适时地调整。一般来说,这些区域活动内容会配合专门的教学活动的进度,作为延伸或补充。在主题活动中,教师也可结合主题内容设计区域领域活动,使区域活动成为主题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3。区域活动是可自选的活动

区域活动一般都是在自选活动时间内进行。幼儿有很多区域活动可以选择,例如,生活区、美工区、建构区、角色区、沙水区、电脑区等,当然也包括领域区域。幼儿对区域活动的选择完全是自己决定的。可以说,区域活动是幼儿自选的活动。当然,教师也可以对幼儿的选择提出建议,甚至要求每名幼儿都参加某个时期或某个领域的区域活动,但是幼儿有自己的选择决定权。

4。幼儿园教师要对幼儿的区域活动进行指导和评估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的学习活动是个别的,因此教师的指导方式也应该是个别的。教师除了在区域活动开始之前和结束以后会有面向全体的言语指导(如介绍新活动、分享活动经验等)以外,在幼儿活动过程中不再有面向全体幼儿的指导。教师个别指导的方式是多样化的。对幼儿活动的观察多于对他们的直接指导,教师回应幼儿的问题多于主动地干预幼儿的活动。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完成的作业单对幼儿进行个别化评估。

(二)区域活动对幼儿领域知识学习的价值

区域活动可给予幼儿一定的操作练习、主动探究学习、获得个别指导的机会。这三种机会可以帮助幼儿巩固领域知识,也使得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自主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而得到个别化的指导会让幼儿获取更有益的经验。

(三)区域活动的组织指导

1。过渡阶段的指导

如果是教师为幼儿创设的活动区,一般是先介绍、后开放。教师先介绍区域的名称、内容、材料、工具、使用方法等,并引导幼儿去操作。如果是幼儿参与创设的活动区,则可以直接让幼儿自己进行操作活动。

教师应帮助幼儿建立区域活动的规则,引导幼儿遵守规则。设置活动区为幼儿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与之相关的规则意识就显得重要了,如果没有了规则,区域只能成为幼儿随意游玩的场所,不能发挥出区域的教育功能。在活动区设置好以后,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制订活动规则。一般来说,小班幼儿的规则意识很差,需要教师来帮助定规则;中班幼儿有了一定的规则意识,可以通过师幼商量来确定游戏规则;而大班幼儿自主意识相对比较强了,可以让他们自己制订活动规则,然后教师把关,规则合理就用,不合理就重新制订,直到合理为止,期间教师也要进行适当的引导。

2。自主阶段的指导

(1)创设宽松、和谐、自由的活动氛围。

区域活动氛围宽松、形式多样,幼儿可自由选择玩什么和怎么玩,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获得经验,体验成功和愉悦。因此在区域活动中,当幼儿真正开始游戏时,教师要创设宽松、和谐、自由的活动氛围,充分尊重幼儿,让他们按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自由交换游戏内容,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2)做幼儿活动的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帮助者。

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区并进行操作。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教师要结合幼儿操作进行观察,观察幼儿操作中是模仿还是迁移、创造;观察幼儿之间的交往、幼儿与材料之间的交往以及与教师之间的交往。其次,教师要在以上观察的基础上分析幼儿的兴趣点、认知特点、智力水平等,并采取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做到“蹲下来与孩子一起成长”。教师要放下架子,和幼儿在一个水平线上,亲身感知他们的心灵,去理解他们的想法,领会他们的心思,用心读懂他们的世界,和幼儿一起成长。

(3)以鼓励为主,实施开放式评价。

区域活动结束时,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活动评价。

①幼儿自我评价。让幼儿围绕介绍今天玩了什么游戏、最喜欢什么游戏来讲评,让幼儿积极参与自我讲评,在同伴的面前大胆讲述自己的游戏过程,增强讲述能力,增进自信心。

②整体评价。教师在观察、反思整个区域活动的基础上,可有目的地让操作过程中创意突出的幼儿来讲解“是怎样玩的”或“做法有什么不同”,让幼儿在相互学习、互相展示、补充讲述中,通过反思自己的行为、方法、结果,来促进自我意识的升华、自尊心的建立、自信心的发展、个性的张扬,为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4)活动材料的收拾整理。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根据不同的需要,各班活动区的布置和设置是不同的。有的区域固定在某一处、某一角,平时是显性的、看得见的;有的区域是活动前临时布置的、平常是隐性的、不易观察得到的。因此,为了取用材料方便,同时也为了养成幼儿良好的习惯,每次活动结束后所有区域的活动材料的收拾整理,都要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可以采取各区域专人负责,也可以让幼儿轮流负责当材料负责人,统筹安排整理。年龄段较大的班级,可以让幼儿自主探讨材料整理收拾的方式、分工的情况;年龄小一些的班级幼儿可以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完成整理工作。区域活动材料的整理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材料要分门别类收拾,便于幼儿今后的使用与归还。二是要求幼儿收拾整理时细心观察,如将坏的材料做上标记,将下次所需材料画在专用本上等,以便教师根据标记和记录能够在下次区域活动前及时调整、补充,使之更具有目的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总之,我们创设的活动区要在幼儿们头脑里形成这样的印象:

首先,这是一个好地方。我想去玩,放假时我会想念它,星期一我想冲过去玩。

其次,这是一个欢迎我去的地方。老师欢迎我玩每一样东西。

再次,这是一个可以信赖的地方。所有东西都是为我设计的。

最后,这是一个可以探索和尝试的地方。内容丰富,而且会定期更换和补充。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