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设计纹样装饰对称脸谱,再为脸谱涂色。如果想不出纹样的话,可以选择教师准备的纹样,也可以画和上面的脸谱一样的纹样,都可以。(教师出示供幼儿欣赏、选用的纹样图案)
(3)教师组织幼儿分组画脸谱,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设计。(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若有的幼儿实在不会画,就给他提供第二层次或者第三层次的操作纸。)
(根据大班幼儿的能力,教师提供空白脸谱,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设计创作脸谱,在原本的基础上增加了难度。整个活动将了解京剧文化省去,重点放在京剧脸谱的设计和创作上,主题更明确。在有限的时间内也能相对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在示范时,教师运用一步一步递进的方式让幼儿掌握了画脸谱的步骤,简单又有趣。原有的了解京剧文化的内容可放在区域游戏中开展,可让幼儿观看京剧片段、模仿京剧演员、欣赏京剧图片等,让幼儿对中国京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4。展示作品,相互欣赏,体验成功的喜悦。
(1)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赏,感受其中的美。
(2)幼儿结合经验进行点评。
师:“请你介绍一下自己设计的脸谱。”(教师引导幼儿从颜色、图案和对称性等方面进行讲评)
5。活动延伸:师幼戴着京剧脸谱共乐。
【理论说明1】
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对于同一个主题,如果目标不一样,那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也是有差异的。
【案例2】
幼儿园案例评析“微笑”(语言活动)
设计意图
微笑使人快乐、健康,微笑使人漂亮。由于多种压力的影响,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缺乏应有的微笑,有的甚至不善于交往,不会关心他人。为了让幼儿从小懂得微笑能给人带来快乐,学会关心他人,萌发爱心的情感,特设计这个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理解并初步学习完整地讲述故事。
2。能围绕故事主题大胆表述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3。学会关心他人,初步体验把快乐带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能得到快乐。
活动准备
1。小蜗牛写给小朋友的一封信。
2。信封一个,收信人为××班小朋友,寄信人为一只微笑着的蜗牛。
3。故事图片四幅,内容分别为:(1)小鸟唱歌、大象干活、小兔送信、小蜗牛着急。(2)蚂蚁搬东西、小蜗牛微笑。(3)小蜗牛把信交给小兔。(4)朋友们高兴地看信。
活动过程
1。导入。
(1)师:“小朋友,这是什么呀?(一封信)这封信是谁写的呢?(小蜗牛)你怎么知道是小蜗牛写的啊?”
(2)师:“猜一猜小蜗牛在信里说了些什么?”(幼儿猜测)
(3)师:“信里到底说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老师读信)“信里说了什么?”
(4)师:“那你们知道小蜗牛为什么会寄这封信吗?我们来听一个故事,名字叫《微笑》。”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不再使用“信”来交流,再加上幼儿平时缺少生活经验,对“信”的概念不是很理解,因此我请幼儿“猜猜小蜗牛在信里说了些什么”的时候,幼儿一下子呆了,好像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2。完整讲述故事。
(1)提问:“故事讲完了,你在故事里听到了什么呢?小蜗牛把微笑送给了谁?森林里的每一位朋友分别是谁?”
(2)小结:森林里的每位朋友是指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每样动物。
(3)森林里的小动物收到小蜗牛的信,心里感到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