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中班 > 第三节 幼儿园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与效果检查(第3页)

第三节 幼儿园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与效果检查(第3页)

5。可行性原则

检查应符合当前幼儿园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要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具体明了,可操作性强,便于实施。

(二)课堂教学效果检查的视角

幼儿园课堂教学效果检查应该从教师基本功、班级情感氛围和师幼关系、教学进程、幼儿表现(教学效果)、教师基本素质、教学艺术、教学效果和教育态度入手。

1。教师基本功

(1)教态: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开朗、富有感染力。

(2)语言: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确简练,生动形象;教学语言的语调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能吸引幼儿。

(3)操作:对教学材料、玩教具、多媒体的操作熟练。

(4)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组织引领有效、调控得当。

2。班级情感氛围和师幼关系

(1)尊重与接纳:尊重儿童,与儿童建立融洽、积极的关系,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

(2)低控制度:给幼儿发挥和创造的空间,充分确立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教学进程

(1)目标设置和达成:教学目标是否适宜、可落实?是否全面、开放?是否重点突出?目标的达成度和灵活性如何?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明确度: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和要求,制订出明确、具体的活动目的,教育目标要符合幼儿的实际水平,教学内容与目的一致。

②整体性:内容选择与组织注意整体性,体现领域结合及体、智、德、美的相互渗透和内容本身的教育价值。

③科学性:涉及的内容正确、科学,内容的处理突出重点、详略得当,难易适宜。

(2)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教学材料是否能物化教育目标,为教育目标和内容服务?是否自然、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有环境资源?是否能有效引发、支持幼儿的活动?

(3)活动内容:是否最大限度地包含活动的目标?是否能基于幼儿原有的发展水平和经验,符合幼儿的需要和兴趣?是否来源于或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能引发幼儿的有效学习?

(4)教育方式方法:教师在进行教育活动时是否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采取适宜方式调动主体性?是否关注幼儿的表现和反应,随时灵活调整教育计划和手段?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游戏性:坚持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在游戏中能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注重游戏的教育作用。

②恰当性:根据保教目的、内容和幼儿实际,选择和运用生动、直观、形象的方法。

③针对性:能注意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根据教育活动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控,随机而灵活地处理偶发事件。

④指导性:重视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自信心和独立能力。

⑤程序严密:活动的组织紧凑,程序严密,环节交替自然有序,能有效利用时间。

⑥结构合理:依据幼儿活动和学习规律,注意动静交替,集体与小组活动交替,室内外活动交替。

4。幼儿表现(教学效果)

(1)有兴趣,积极参与,敢于并乐于和周围的人、事、物积极互动。

(2)思维活跃,勇于创新,大胆回答问题。

(3)能够运用已有经验提出和解决问题,并在活动中获得新的经验。

(4)在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卫生、学习、生活习惯。

5。教师基本素质

(1)组织能力:准备工作完备,能依计划组织活动,并有灵活应变能力。

(2)环境创设:注意创设与教育目的相适应的心理和物质环境,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活动材料和玩具。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