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中班 > 第一章 幼儿园教师(第3页)

第一章 幼儿园教师(第3页)

(3)幼儿园教师是幼儿的榜样和示范者。

幼儿园教师是幼儿成长的榜样和示范者,其原因在于具有以下发展特点:首先,幼儿好奇心强,喜欢模仿,易受别人的暗示和感染,也非常崇拜、信任教师。其次,幼儿处于经验、知识、品德形成的初期,需要学习和借鉴成人的经验。因此,幼儿园教师自然成为幼儿在幼儿园的主要模仿对象,是幼儿发展的榜样和示范者。榜样和示范者对幼儿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这就要求:

①幼儿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幼儿做好模仿的榜样。

②幼儿园教师要多从正面示范,展示给幼儿正确的操作方法、行为技巧、言语方式等,以减少负面言行的消极影响。

2。作为合作者的幼儿园教师

(1)其他教职工工作的合作伙伴。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活动和专业成长离不开与其他教师、幼儿园管理人员、保育人员、后勤人员以及家长的合作交流。他必须成为其他教师的合作伙伴,才能充分地发挥保教工作的作用。幼儿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①尊重其他教职工。幼儿园每位教职工都有自己不可替代的职责和作用。只有充分尊重其他教师、管理者、保育员等的工作,才能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②善于发现并学习其他教职工的优点。肯定其他教职工的优点是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也是幼儿园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有效方法。

③掌握合作、交往的方法。合作就是一种交往,人际交往有一些特殊的方法,具备一定的人际交流的知识与方法,有助于和幼儿园其他教职工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2)家园合作的联系者。

家庭和幼儿园合作是搞好学前教育的关键。陈鹤琴指出,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因此,家园合作成为当代幼儿园工作的重要内容,幼儿园教师也成为家园合作的联系者。这就要求幼儿园教师:

①与家长保持平等的关系。幼儿园教师要视家长为朋友,尊重家长的意见,虚心听取家长的建议,乐意与家长交谈,和家长建立融洽的合作关系。

②成为家园合作的指导者。幼儿园教师以专业化的知识、判断,支持和帮助家长更新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为、提高教育能力,共同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地发展。

③成为家园合作条件的创设者。幼儿园教师在家园合作的过程中,应为家长创设沟通和合作的条件,确保家园合作的成功开展。

3。作为研究者的幼儿园教师

在幼儿园的保教工作中,幼儿园教师常常要使用观察、记录、统计、归纳、推理等方法对其保教实践进行反思,以得出概括性的结论,提升专业水平。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将幼儿在不同主题的探索活动中的所见所闻观察、记录下来,并整理记录。教师透过记录的不同方面,可以了解幼儿的整个学习过程,看到幼儿建构知识的方法,帮助教师更准确、深刻地诠释幼儿,理解与评价幼儿。从这个角度来说,幼儿园教师也是一位研究者。在瑞吉欧的幼儿教育体系中,教师把自身角色定位为学习者和研究者。这两个角色既是使他们的工作保持动态的核心,又是使用反思和合作的中心。他们并不把自己看作一个知识的专门传授者,而把自己看作一个知识的汲取者、获得者。教师的研究和学习已渗入他们的日常生活,他们不断地对实践进行反思,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当然,幼儿园教师的研究更多体现在对自身保教实践活动进行科学、理性的反思上,是一种教研活动。这种反思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上:第一个层次是反思保教情境中各种技能和技术的有效性。第二个层次主要针对保教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把学前教育理论应用于保教实践,以便作出决策。第三个层次主要针对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师幼关系、人际交往等方面,反省保教实践中的价值、伦理和道德等问题。这要求:

①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研究意识。那种认为自己只要能上好课而教研只是专家的事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②紧贴保教实践,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幼儿园教师的研究应主要围绕保教工作展开,以改进保教方法、推动保教质量提升为主要目的。

③加强专业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学习,掌握开展研究的基本方法。

二、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概述

(一)教师专业成长的含义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活中不断增强自己的专业意识,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拓展自己的专业领地;完善自己的专业行为,适应新的教师角色的过程。它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持续的过程。由于教育具有动态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质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不断认识和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

(二)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要求

概括起来,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四点。

1。在职业道德要求上,从一般的道德要求向教师专业精神发展

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是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的精神支柱。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精神最根本的应该体现在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上。体现这种职业精神的职业道德就是热爱儿童,全心全意为幼儿及家长服务、对幼儿未来负责,把幼儿的成长、成才作为自己事业的追求和成就。只有如此,教师才能在各种环境和条件下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与社会发展的未来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工作与每个个体的生命价值、每个家庭的希望及幸福联系在一起,由此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事业心和责任感。因此,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精神是教师专业化成长首要的、基础性的要求。

2。在专业知识素养要求上,从“窄口径”向“宽口径”发展

科学技术的综合化,教育的社会化,教育、科研一体化的趋势,要求幼儿园教师要有宽广的知识背景,即要有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基础。具体来说,幼儿园教师不仅需要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有关幼儿发展的各类专门知识,需要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素养,还特别需要丰富的教育艺术、教育智慧以及熟练的互动策略和技能技巧。学科知识不仅要交给学生,而且在教育活动中要与教育学知识一起应用,构成幼儿园教师知识中的应用理论成分,实现学科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同步发展。

3。在专业能力要求上,从“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

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上的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具有教育教学能力,如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环境的能力、观察了解幼儿的能力、讲解示范能力以及推理思考的能力;具备善于与人交往的能力,即与幼儿、幼儿家长实现有效的双向沟通能力;具有组织管理能力,如组织好班集体,使这个集体能为每个儿童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具有教育研究能力。复合型的幼儿园教师应既有基础能力,也有一般能力,还有创新发展的能力,这些能力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综合发挥作用的。

4。在劳动形态上,从“教书匠”到“创造者”

教育是创造性地劳动,而不是机械、简单地重复或只要按照常规操作的劳动。因为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千差万别,具有主观能动性。同时,教育内涵不断变化,具体的教育情境也在不断变化。教师的劳动不可能千篇一律,教育有规律可循,但无固定的模式,即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育时机的把握和教育矛盾、冲突的解决,需要教师作出正确、及时的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正如俄罗斯著名生理学家季米良捷夫所说:“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由口头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呈出来,而是艺术家、创造者。”

(三)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式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专业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成败。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读书和学习,离不开教师之间的合作。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式交流互动,实现在教学活动中的专业切磋、互相学习、合作交流和互助互利,在共同体验成功和分享经验的基础上共同成长。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还要主动关心和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从而实现各年龄班和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及促进。一名教师提出的问题,可以通过教师群体的智慧,发挥团队合作、互补共生、群策群力、互动成长的巨大优势,发挥集体的智慧,整合集体的力量,使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而弥补个人的局限与不足。每所幼儿园的园情不同,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与环境也不同,教师专业成长必须立足于幼儿园、立足于本职工作,加强听课、评课、说课,做好自我反思和读书学习。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