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电子版书 > 二科学的思维方式与方法目标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感性认识(第5页)

二科学的思维方式与方法目标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感性认识(第5页)

●海螺有些崎岖的尖头,所以里面会有较多的空间。

●泡沫塑料是浮在水面上的。

在操作中发现了什么?

●把相同大小的冰块放在不同温度的地方,确定冰的融化与温度的关系。发现在温度高的地方,冰融化得快。

●从相同高度向下扔各种球,确定哪种材料的球弹得高。

整理记录来说明结果:

●这个星期豆苗长了3厘米,上个星期长了2厘米,这个星期长得快。

●从记录的结果来看,菜都没有吃,肉和粮食都吃了,看出仓鼠喜欢吃粮食和肉,不喜欢吃菜。

用结果得出结论:

●仓鼠都喜欢吃粮食和肉。

●豆苗长得越来越快。

●松树枝条的尖部叶子的颜色比较浅,有些发白,摸上去不扎手,比较软,这就是它长出的新叶子。

将结论与预想的结果进行简单的比较:

●看来,仓鼠并不像我想的那样粮食、肉、青菜都喜欢吃。

●看来,小花瓣和种子不一样,泡在水里不能长。

●豆苗真的长得越来越快,和我想的一样。

提出新问题、新发现:

●蒜苗也会像豆苗那样长得越来越快吗?

●小花瓣泡在水里不但没有长,还烂掉了,如果带着些枝条会怎样呢?

●鸡毛的颜色越深,它的蛋颜色也越深,乌鸡的蛋会是黑色的吗?

探究未知能力水平分层

第二,技术设计的能力。

技术设计方面的目标主要是让幼儿体验创造的价值和乐趣,体验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并尝试着进行简单的设计和制作,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和程序。

在这里,我们应该对我国幼儿园教育中的传统操作活动——手工制作或称玩玩做做的价值及教师的指导方式进行重新认识。

首先,我们要从技术设计的高度赋予幼儿的制作活动以新的内涵和意义。通过制作活动,让幼儿充分体验制作一种物品的程序和过程:先想好做什么——需要什么材料和工具——制作并解决遇到的具体问题——与同伴分享、交流并评价。幼儿获得这种经验和能力,将为他们一生中解决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具体问题,提高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打下良好基础。

其次,就是我们的教学和指导方式问题。以往的做法是教师先出示范例、样品引起幼儿的制作兴趣,然后教师一步一步地教孩子做,甚至手把手地教,或干脆帮(替)孩子做。材料当然也是教师事先准备好的、恰好合适的。这种教育方式对培养幼儿技术设计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很不适宜。新的教育方式强调:从确定要制作的物品到用什么材料,整个制作过程都应给予孩子自主选择、自己尝试的机会,教师的作用在于支持和适宜(非包办代替)的帮助。

除了制作活动外,我们还可以让幼儿体验常用的技术工具和器具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如编织机、面条机、果汁机、磨、烤箱、微波炉等,幼儿不仅可以尝试着使用,还可以学着自制其中的简单工具,体验发明和制作的过程。

体验和重演民族技术活动,如造纸、陶艺、剪纸、染纸等。对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热爱家乡和国家的情感,获得有关的科学技术经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设计能力水平分层

续表

3。科学方法教育的方式

当前,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在表述上和在教育实践中,教师仍用与20世纪80年代学苏联时类似的方法来让幼儿学习观察、分类、测量等“科学方法”,甚至用固定的模式来教孩子学习这些方法。这实际上是“将方法以知识形态”教给幼儿。如上述提到的观察方法,其落脚点仍然是“学习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固定的顺序和模式似乎就是方法。在这一目标分层为小、中、大班时,“科学方法以知识技能的方式呈现出来”的痕迹就更明显了。这种目标的表述、分层和教育实施无法实现科学方法的真正价值,使科学方法的学习与知识传授没有什么质的区别,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获得和得以体现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虽然是人类已知的,是成人和年龄稍大的儿童已知的,但对于幼儿来说却是全新的、未知的。幼儿的科学活动是在以往经验基础上学习这种“未知”的,并使其成为幼儿自己的新知过程,这同样是一种探索过程——只不过他探索的是别人已知而自己所未知的东西而已。这就使得幼儿的科学活动与科学家的科学研究过程具有相似性,具有内在的联系和本质的共性。因此,我国的少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理论工作者也提出过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过程应重演科学家科学活动的过程,这种倡导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倡导幼儿重演这种科学研究和发现的重要价值不是在于让幼儿理解知识的基本含义和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不是要在具体形式上“简约化”地“复演”科学家的研究和发现过程,而是要在幼儿“简约复演”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形成幼儿的科学思维方法(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和科学精神。幼儿还谈不上科学精神,但可以表现为初步的科学态度,如从事实出发,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事物,不过早地下结论,尊重事实,愿意考虑不同的意见,对公认的事实有怀疑不怕提出来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精神是一种人格化的活的观念和灵魂,很难被物化和用语言表达,[10]无法也绝对不能只通过让幼儿听和看的方式来教给幼儿,必须让幼儿亲身从事解决问题的探索活动,获得感性认识。循着科学研究的“简约化”流向去思维和操作,幼儿所探索到的不仅仅是表层的知识,而是体验到了科学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并能将探索到的这种方法和精神内化到自己的认识和品德结构中去,成为人格中活生生的具有生命力的东西。

在教育目标的表述上,以往的做法是按小、中、大班来分解教育目标,这容易使教师按该年龄的一般标准统一要求每一个幼儿。由于水平所限,教师基本不能把本年龄班幼儿在某一方面的发展再分成若干层次,那么,教师就无法判断每一个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也就不能有效地引导每一个幼儿从一种水平向另一种更高水平迈进,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就无法得到落实。

为了克服上述局限,我们采用了以幼儿发展进程和水平为线索的新的表述方式。使教师了解幼儿在各个方面的发展进程和水平,便于教师随时根据幼儿当时的探究行为判断幼儿的科学思维水平和原有经验,使其对每一个幼儿的指导都能因人施教,有针对性,更好地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