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电子版书 > 二科学的思维方式与方法目标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感性认识(第3页)

二科学的思维方式与方法目标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感性认识(第3页)

6岁左右幼儿已经熟悉的科学工具及其探究包括:

①用适当的工具和仪器来帮助观察。

●把一个昆虫放入一个瓶中,用纸封上口,用铅笔在纸上捅几个孔,让昆虫能呼吸。

●使用有轮的工具、斜坡和不同形状的物体来发现无生命的物体如何移动。

●用放大镜仔细观察鸟巢的结构、蚯蚓的脊背结构。

●把叶子放在放大镜下观察。

②用天平称比较重量。

●比较岩石的重量。

●同样大小、不同质地东西的重量;不同大小、不同质地东西的重量。

③用尺子测量植物的生长情况。

●测量在水中种的蒜长到了几厘米,在土里种的蒜长到了几厘米。

在进行观察和探究的过程中,幼儿的分类、比较和概括能力都不断提高。从四五岁开始,他们就乐于发现事物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能对生物和非生物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和比较。

●把收集到的石头用放大镜看看,注意其不同之处,研究是什么使这些石头有纹,而有些石头闪光。

●让水或沙流过各种不同直径的管子,比较同量的沙或水流过每一个管子所花的时间。

(2)推理和预测

科学思维的第二步,就是针对观察和探索时发现的问题、产生的疑问,用已经观察到的特定事物和有关现象,并运用已有经验进行推理,作出猜想和预测。对一个探究活动开始能做出猜测和预想,这有助于幼儿探究活动的有意性,并有助于幼儿将预想与探究结果比较,真正促进幼儿认识结构的发展。

大约在4~5岁期间,幼儿开始能猜测可能发生的情况。到了6岁左右,幼儿已能做出有想法的预言,而不是无秩序的、轻率的猜测。他们往往在探究活动的开始就能做出预言(如果……会……),然后,在他们收集了一些数据和信息之后再次预言。

幼儿开始运用逻辑推理,而且非常注意细节。回忆以前的知识经验将有助于幼儿作出各种预言。

①利用以往的经验进行预言。

●毛虫用一个星期的时间从蝶蛹里出来,但我认为小鸡(鸟)要花更长一些的时间才能孵化出来,因为小鸡(鸟)更大。

●种子泡在水里能发芽、长大,小花泡在水里也一定能长大。

②观察模型,并利用它们的帮助做出预言。

●我认为这座桥承受的重量可能更大,因为它的桥面是瓦楞形的。

●一定是水的力量使水车转了起来,如果水大些,水车就可能转得快些。

③在仔细观察之后,做出合乎逻辑、但有错误的预言。

●我认为泡沫塑料不能浮起来,因为它是固体,并且至今为止我们实验的所有固体东西都沉到了水底。

(3)实验验证和记录有关的信息

通过做实验来证实预测是否正确,这是科学方法中最重要的一环。通过实验,原来的预想可能得到支持和证实,也可能被推翻。

例如,“蜗牛有嘴吗”这个问题,幼儿的看法不一致。一部分幼儿认为有嘴,他们的理由是蜗牛有大有小,不吃东西没办法活着,也不能长大。另一部分幼儿则认为蜗牛肯定没有嘴,从来没见过蜗牛的嘴是什么样的,也没见它吃过东西。

接下来的喂养和对蜗牛的观察实际上是一种实验验证。结果,蜗牛有嘴的预想得到了支持,蜗牛没有嘴的预想被推翻。

在实验验证过程中或在实验之后,引导和帮助幼儿记录有关的信息,有助于幼儿依据事实得出结论。

4岁的幼儿,开始用简单的图画记录自己所观察和探究的事物。逐渐地,幼儿从记录单个的事物发展到用图画的方法记录事物的特征和变化过程。如把观察到的豆苗生长的真实情况用画记录下来(见图1),把自己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物体特征(蚯蚓的节、毛毛虫的毛等)画下来(见图2、图3)。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的增多,他们能尝试着用简单的图表收集、记录有关的信息。如在豆苗旁边的图上画一条线,记录它的生长;列出每天给仓鼠的食物,然后记录哪种食物吃掉了;在积木区制一个表,看看每天谁选择这种积木;统计沉、浮或在中间的各种物体等。

图1豆苗生长过程

图2蚯蚓的节

图3毛毛虫的毛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