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育目标三要素的构成
在终生发展价值取向的前提下,教育目标的三要素及其核心价值和内涵都有了新的发展。
我们可以把科学教育目标的三要素的先后顺序和基本内容表述如下:
●有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并有初步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感性认识;
●获得有关周围事物及其关系的经验,并有使用的倾向。
上述三条目标的排列顺序体现了三者的相互关系。相对于知识来说,情感态度和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更为重要。无论在目标的表述上,还是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都要坚持这样的价值观。
由于价值取向的变化,每一条目标的核心内涵也与以往有很大区别。
教育目标构成
阅读材料:我国幼儿教育国家文件中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
阅读材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纲要》(1981年颁布)“常识”部分的要求
丰富幼儿关于社会和自然方面粗浅的知识,扩大他们的眼界。培养他们对认识社会和自然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逐步形成对待人们和周围事物的正确态度。发展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小班
1。知道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和家庭主要成员的姓名。
2。认识幼儿园、老师和同班小朋友。
3。认识日常接触的玩具、餐具和家具的名称、用途,并会正确使用。认识几种服装,知道它们的名称,熟悉穿脱的方法和顺序,懂得爱惜衣物。
4。认识幼儿园周围环境及与幼儿生活有关的成人劳动,知道他们的工作跟人们的关系,尊敬他们和他们的劳动。
5。认识2~3种常见的交通工具,知道它们的名称、外形特征和用途。
6。知道“六一”国际儿童节是小朋友的节日。
7。认识四季里给幼儿印象最深的季节特征和人们的活动。
8。认识常见的3~4种蔬菜、水果,1~2种花草、树木,知道它们的名称、明显的特征和主要用途。
在成人帮助下,学习种植1~2种种子大、容易生长的植物。
9。认识常见的家禽、家畜、野兽各2~3种和鱼1~2种,知道它们的名称,明显的外形特征、叫声、吃什么东西和某些动物对人们的益处。
在成人的帮助下饲养小动物,爱护小动物。
中班
1。知道父母的职业、家庭和幼儿园的地址。
2。认识几种用常见的材料制成的日用品,知道它们的名称、特征和用途,并会正确使用。
3。认识周围环境中和幼儿生活有关的地方,知道这些地方是干什么的以及在这里工作的成人的劳动。
4。认识几种常见的交通工具,从外形特征和用途比较明显的不同点,知道一些交通规则,听从人民警察的指挥。
5。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2~3种机器,知道它们的用途,并认识开机器的劳动。
6。知道“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工人、农民、教师、售货员等劳动人民的节日。
知道“十一”是国庆节,元旦是新年。
7。认识家乡的自然风景、著名建筑、名胜古迹,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8。知道五星红旗是我国国旗,尊敬国旗。
9。知道四季的名称,认识其明显特征以及成人的劳动和儿童的活动。
10。认识常见的蔬菜、水果、花草、树木各2~3种,知道它们的名称,根、茎、叶、花、果中某些部分的外形特征,比较其明显的不同之处。
种植几种容易栽培的植物,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知道植物的生长不可缺少土壤、阳光、空气和水。
11。认识常见的家畜、家禽、鸟、鱼、昆虫和野兽各1~3种,知道它们的名称、习性、外形特征、功用和危害,比较其明显的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