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例3把冰装入瓶中
构成问题与任务的材料:瓶子和大于瓶口的冰块若干。
解决问题与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材料:锤子、刨子、凿子、小锯、小铁棍、碗、勺子、酒精灯、热水(但不至于烫着孩子)、塑料袋等。这些材料引发出的探究行为是:
●用锤子砸。
●用凿子凿。
●把冰放在碗里,倒上水。
●用小锯锯。
……
3。问题情境式呈现
将材料进行仔细的结构,使其构成一个问题情境呈现在孩子面前,这将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究。例如,“种在石头、沙子、锯末和土里的四盆种子,谁先发芽?谁长得壮?”“我们借助于磁铁,从玻璃缸外面能把哪些东西取出来?”等等。
实例盐水与清水里的鸡蛋
幼儿看了老师提供的材料说:这个水多,所以它漂着。
教师:你们用什么办法搞清楚它呢?
幼儿:这里多放些水。哇!它还是沉的。
幼儿1:我认为它沉是水凉。
幼儿2:不对。是因为鸡蛋重。咱们换个位置试试。
幼儿:我们试过了。看,它们都是在这边漂着,在那边沉。
幼儿1:这边水里有东西,所以它使鸡蛋漂起来。
幼儿2:是糖。
幼儿3:是肥皂粉。
幼儿4:它像是海水,不是肥皂,又没有泡泡。
教师:有人认为是肥皂水,有人认为是糖,有人认为是海水。我们用什么办法把它搞清楚呢?
幼儿5:盐水比清水更浓。
幼儿很谨慎,不去尝。但教师提议只呷一小点儿,并做示范来担保。
幼儿发现:是盐!
教师:鸡蛋为什么在盐水里漂浮,在清水里却不呢?
幼儿1:盐把水变“重”了。
幼儿2:因为盐使鸡蛋漂在水上。
幼儿3:盐水像海水,因为它里面有盐。
幼儿4:盐水让鸡蛋待在上面。
4。分层呈现
我们鼓励和支持幼儿自由地探究和发现,努力让他们体验人类的科学探究与发现,重演科学的历史,关键是要给幼儿一种处于科学家地位的感觉,给幼儿一种发现和能胜任的感觉。而这种重演是让他简约式地重演,让他们在半小时或稍长的时间里做到第一个发现者用了许多星期甚至许多年才做到的事。这样的教育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分层投放材料就是一种有效的“引导”。教师通过不断地增加和改变材料的投放,提示和“引导”幼儿发现由很不精确到接近精确、从很少到逐渐丰富的知识经验。
实例1幼儿自由探究沉浮,教师通过分层提供材料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