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pdf > 三材料的结构(第3页)

三材料的结构(第3页)

可见,幼儿发现各种材料的结构所蕴涵的关系有一个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由不正确到接近正确的发展进程,这种进程与幼儿的经验水平、与幼儿的思维水平密切相关。因此,从一个较低层次到另一个较高层次的发展顺序常常是不可逾越的。作为教育者,我们要了解并研究为幼儿提供的各种材料的结构及其所蕴涵的各种关系与发展顺序,接纳幼儿的探究和操作方式,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机会积累相关经验,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逐渐向更高的水平迈进。

案例:滚动(大班)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究,初步发现不同形状的物体有不同的滚动路线。

2。能清楚地描述物体滚动的路线并用适宜的符号表示。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让幼儿对生活中能滚动的物体和物体滚动的现象有所了解,具有一定的让物体滚动起来的经验。

2。物质准备:材质、重量基本相同且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圆锥体、圆台体若干套,木制小山洞6个(用绿纸装饰起来),自制“压路机”(含有三种基本形体)或其他用具,纸盒7只,在黑板上画好代表3种形体的符号,记录表格(集体、个人),铅笔,橡皮,即时贴等。

3。活动最好分小组进行,每组6人。

●活动过程

1。初步感知三种形体的特征。

(1)教师出示“神秘袋”并提出要求:“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神秘袋’,现在每组请一位小朋友去取一只‘神秘袋’和一只纸盒,放在你们面前。”

(2)请每个小朋友把手伸进袋里摸一摸,猜一猜袋里的东西可能是什么样子的,然后拿出来,看一看和你猜想的是不是一样。还可以和伙伴说一说它是什么,说完后就把它放在面前的纸盒里。

(3)教师引导幼儿逐一观察三种形体的特征:“谁手中的物体和我的一样,请把它举起来。大家说一说它是什么样子的,叫什么名字。”

(4)教师逐一指着黑板上三种形体符号提问:“这个符号代表哪个物体?”引导幼儿感知形体和符号之间的关系。

2。猜想和验证三种形体的滚动路线。

(1)教师创设“打敌人”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猜想和验证三种“武器”的滚动路线。

①教师向幼儿介绍游戏玩法及规则。现在,我们要拿这几样物体当武器玩“打敌人”的游戏。这边是营地,这条线是战壕,前方就是敌人,装武器的小盒子就是我们的弹药库。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要滚动这三种武器去打敌人,它们可能会走什么样的路线?

幼:圆柱形的武器可能会走直线。

幼:圆台形和圆锥形武器可能会走弯线。

②“大家都说了自己的想法,这三种武器滚动起来到底会走什么样的路线呢?我们可以轻轻地滚动它们来试一试,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③教师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认识三种形体符号及其在表上的位置,了解记录方法:“这是一张记录表,上面有三种武器的符号。你们把姓名先写上,然后轻轻滚动武器,仔细观察每种武器的滚动路线,并把看到的路线画在符号旁边。”

幼儿尝试,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有的小组急于填写记录表,教师提醒他们:“一定要先试一试,然后把看到的画在表上。”有的小组出现了争议,教师就提议:“没关系,我们可以再试一试。”有的小组任务分配不均,幼儿要么抢着记录,要么抢着试“武器”,教师就点拨他们:“你们是一个小组,只有特别团结才能打败敌人,我觉得你们可以轮流来做,你们觉得呢?”有的小组记错了,教师就随时提供橡皮。

④交流实验结果。教师把每组的记录表都贴在展示板上,幼儿自由观察交流。然后师幼一起把几种武器的滚动路线画在黑板上相应的形体符号下面并作介绍。

幼:我们发现圆柱形武器轻轻一滚就会向前走直线,圆台形武器会拐弯走,圆锥形武器会在原地打转儿,走成一个圆圈。

幼:我们发现圆台形武器开始走弯线,后来还能走成一个大大的圆圈。

(2)教师与幼儿共同比较分析:哪种武器最好用?

①教师布置好山洞。“敌人就藏在山洞里,我们需要一些轻轻一碰就能滚进山洞的武器。大家说一说,哪种武器最容易滚进山洞?为什么?”

幼:圆柱形武器最容易滚进山洞。因为它是走直线的。

②教师请幼儿试一试、比一比。

在尝试过程中,幼儿发现虽然圆柱形武器比较好用,但由于山洞较小,他们需要反复尝试并且对准山洞,武器才能滚进去。

(3)教师引导幼儿再讨论尝试:另外两种武器能打到敌人吗?

①通过尝试,我们发现圆柱形武器最容易滚进山洞。“那么圆台形和圆锥形武器能轻轻滚进山洞吗?为什么?”

幼:圆台形武器大概可以滚进去,因为它是向前拐弯。圆锥形武器是滚不进的,因为它只会在原地打转儿。

②教师支持幼儿进一步探究。“请大家去试一试。如果武器不够,弹药库里还有一些,大家可以来取。”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