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pdf > 三幼儿探究过程的特点(第6页)

三幼儿探究过程的特点(第6页)

“昆虫是不是活着的?”

“是的。”

“如果它不是活的话它就不能飞了。”

“自行车呢?”

“不是。”

“为什么不是?”

“是我们让它行走的。”

“马是活的吗?”

“是。”

“为什么?”

“它能帮助人类。”

“云是不是活的?”

“是的。”

“为什么?”

“噢,不是。”

“为什么呢?”

“云不是活的,如果它们是活的,那么就能爱上哪儿就上哪儿了。”

“那么风是活的吗?”

“是的。”

“为什么?”

“它是活的,因为风会让云飘啊。”

“小溪是活的吗?”

“是的。因为水一直在流动。”

“汽车是活的吗?”

“不,是发动机让它动的。”

“那发动机是不是活的呢?”

“不是,发动机是人造出来的。”

“太阳是活的吗?”

“是的,太阳在白天能发光。”

“湖是不是活的?”

“不是,因为湖老是待在那儿,从来不动。”

皮亚杰总结了儿童“泛灵论”思想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延续到4~5岁为止,儿童认为任何事物的活动都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在这个阶段中,主体和客体完全混淆,相互渗透。现实常常被想象为魔幻般的活动。

第二阶段从4~6岁后开始到8~9岁。主客体开始区分,但是主观意向仍附着于客体之上。儿童认为主体可以采取某些方式渗透于客体之中(如语言、形象、姿势等)。魔幻和泛灵论依然是构成该阶段的基本成分。

第三阶段从8~9岁到11~12岁。主客体开始分离,儿童开始认识到主体不必追随于客体。魔幻和泛灵论的成分逐渐消失。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