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名称:不会游泳的小鸡
1。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促进其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
(2)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及幼儿之间的互助意识。
2。活动准备
挂图一幅,小鸭、小鸡头饰若干。
3。活动过程
(1)导入:教师带领幼儿一起随《小鸡和小鸭》的儿歌做动作,引起幼儿的兴趣,从而引出本次活动的内容。
(2)讲述故事:请幼儿按顺序看图,听教师讲故事。
故事内容:欢乐的小河里,一只小鸭在开心地游泳,岸边有一只小鸡在捉虫子吃。小鸭游过去对小鸡说:“小鸡妹妹,快到河里来,咱们一起游泳吧!”小鸭一边说,一边就把小鸡拽下了河。可是小鸡不会游泳,一到河里就马上往下沉,小鸭还以为小鸡要玩憋气潜水呢,就自己去捉鱼了。小鸡吓坏啦,一边拼命挣扎一边大声喊:“救命啊!快救命啊!”小鸭急忙过来救了小鸡。小鸭把小鸡救上岸,小鸡哭着说:“我哪里会游泳啊,差点淹死我!”小鸭很抱歉地说:“真是对不起,我以为你和我一样也会游泳呢!”
(3)教师请幼儿复述故事,确保幼儿理解故事。
(4)教师提问,引导幼儿思考。
①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小河边。
②小鸭把小鸡拽到了什么地方?——小河里。
③小鸡到了河里就怎样了?——身体立刻往下沉,挣扎着喊救命,差点淹死。
④小鸡能像小鸭那样游泳吗?——小鸡不会游泳。(教师可以讲解:鸭子的羽毛长着一层油脂,厚厚的羽毛不会被水浸透,身体就能漂浮在水面上不沉底。鸭子的双脚长着蹼,划起水来像船桨一样,所以能在水面上游得很快。小鸡的羽毛没有那层油脂,双脚也没有蹼,因此小鸡不能在水里游泳。)
⑤小鸡不会游泳,可是小鸭是怎样想的?——小鸭以为自己会游泳,小鸡也和他一样会游泳呢。
⑥小鸭想得对吗?为什么?——小鸭想得不对。他以为自己能做的事,小鸡也会做,没有从小鸡的角度想问题。
⑦小鸭应该怎样想?——小鸭应该从小鸡的特点去考虑,自己能做的事,别人不一定能做。
(5)角色扮演。
①让幼儿两两一组,分别戴上小鸡和小鸭的头饰,按照故事情节进行表演。
②幼儿帮助小鸭改正错误的想法,然后改编故事,进行自由讲述和表演。
4。活动分析
(1)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理解程度及时总结并强化活动的目的。
(2)教师可以灵活把握课程节奏,通过启发教学培养幼儿的言语表达能力和互助意识。
(改编自李忠忱主编《讲故事学思维》系列丛书)
(二)活动名称:嘲笑别人的小公主——学会尊重
1。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不嘲笑他人,学会尊重他人。
(2)引导幼儿拥有一颗爱心,乐于助人。
2。活动准备
故事挂图。
3。活动过程
(1)导入:小朋友,平时我们有没有见过残疾人?有谁能讲讲你见到的残疾人是什么样子的?当你看到残疾人奇怪的样子你会笑他吗?下面我们来听听故事中小公主是怎么做的。
(2)讲述故事:请幼儿按顺序看图,听教师讲故事。
故事内容:国王有一个小公主,他非常宠爱这个小公主,因此小公主十分骄傲,从来不懂得尊重别人。一天小公主见到一个驼背、跛脚、歪脖的老婆婆,小公主嘲笑她说:“天啊!你怎么长得这么难看啊?笑死人了!”这个老婆婆其实是一个神仙,她看到小公主这么没有礼貌,于是想给她点颜色看看。第二天早上小公主起来变成了一个驼背、跛脚和歪脖的人,吓得小公主哇哇大哭,国王找到了最好的医生也没有医治好她。大家也在议论小公主,说平时她太会嘲笑别人了。听到别人的嘲笑,小公主也尝到了被别人嘲笑的滋味,她后悔极了,躲在自己的房子里不肯出门。这时候那个老婆婆出现了,“老婆婆,我以后再也不嘲笑别人了!”小公主真诚地说。老婆婆微笑着拿出来一根魔棒,轻轻一挥,小公主又变成了原来的模样。
(3)教师请幼儿复述故事,确保幼儿理解故事。
(4)教师提问,引导幼儿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