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手偶妈妈登场,二人拥抱。手偶宝宝呼唤“妈妈,妈妈!”
手偶妈妈:“乐乐,你着急了吗?”
手偶宝宝:“没有,在你没来的时候,我又唱歌又跳舞,后来又画了一幅画,你看,这是我们的全家福!”
手偶妈妈:“宝贝儿,你学会用这么多种办法来耐心地等妈妈!你真棒!和老师说再见吧!”
手偶妈妈和手偶宝宝一起向老师道别,愉快退场。
(3)教师提问,引发幼儿思考。
教师:“乐乐在等待妈妈的过程中都做了什么?”幼儿:唱歌、跳舞、画画。
教师:“乐乐在等待妈妈的过程中,是着急、伤心还是快快乐乐的呢?为什么?”
幼儿回答。
教师:“对,如果我们需要等待的话,我们可以通过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让自己开开心心的。除了唱歌、跳舞、画画外,我们还可以做哪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呢?”
幼儿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如看自己喜欢的书、玩好玩的游戏等。
(4)教师让幼儿进行游戏表演,模仿手偶宝宝做各种游戏。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及时表扬演得好的幼儿。
(5)活动延伸:在下午放学后等待家长来接的时候,启发幼儿使用所学到的方法进行快乐的等待。
4。活动分析
(1)本活动主要是通过榜样示范和自我分心策略来提高幼儿的自我延迟满足能力。
(2)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可能更关注的是游戏,所以教师一定要通过提问思考和角色扮演两个环节强化幼儿在等待时对自我分心策略的运用。
(根据刘闯《等妈妈》改编)
(六)活动名称:我爱妈妈
1。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妈妈的辛苦,通过做自己能做的事回报妈妈。
(2)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懂得爱是相互的。
2。活动准备
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小乌鸦手偶;茶杯、椅子等一些生活用品。
3。活动过程
(1)手偶示范,故事导入。
教师出示手偶:“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个新朋友,你们看它是谁?”
幼儿:“小乌鸦!”
教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小乌鸦的故事。”(讲《小乌鸦爱妈妈》的故事)
(2)分析故事,联想自己——妈妈爱我们。
教师:“小乌鸦的妈妈爱不爱小乌鸦呀?”幼儿:“爱!”
教师:“你们说一说小乌鸦的妈妈是怎样爱小乌鸦的。”
幼儿回答:“给它捉虫子。”“飞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找虫子。”
教师:“你们的妈妈爱不爱你们?妈妈是怎样爱你们的?”
幼儿回答:“做好吃的饭。”“买好看的衣服。”……
教师总结:妈妈不仅给你们做好吃的饭,买好看的衣服,还给你们买好玩的玩具,带你们去爬山、游泳、打球、跳舞,在你们生病的时候带你们去看病,你们的妈妈像小乌鸦的妈妈一样爱你们,所以你们才能快乐、健康地成长。那你们又该为妈妈做些什么呢?
(3)学习小乌鸦,角色扮演——我们爱妈妈。
教师:“小乌鸦是怎样爱自己的妈妈的?”
幼儿回答。
教师:“我们可以怎样去爱自己的妈妈呢?”
幼儿回答:“给妈妈捶背。”“给妈妈拿鞋。”“给妈妈打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