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应用文写作案例教程马培安课后答案 > 第八节 简报(第1页)

第八节 简报(第1页)

第八节简报

一、简报的概念及特点

(一)简报的概念

简报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用于汇报工作、反映情况、交流信息的事务性文书。我国最早的在内容和形式上趋于完整的简报是在汉武帝初年出现的。那时叫“邸报”,这是古代的官报,当时是手抄报。由一些官员将“诏、令、章、奏”等公文,随时抄写下来,简明扼要地反映情况,传播信息。到了唐代,出现了印刷的“邸报”。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西方传播信息的新闻报纸出现。一部分能公开发表的内容,以报纸的形式传播;而另一部分不宜公开披露的内容,则用简报在内部发送。1955年6月9日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所属各部门工作报告制度的规定》,自此,简报正式命名,并随着经济建设的深入和发展,其作用越来越重要。简报常作为机关单位内部的刊物或者会议期间的一种临时性刊物,在内部发行。简报是对近期工作、情况动态、典型经验、存在的问题等所写的简明扼要的报道,它通常是定期或不定期编发的,每一期编发若干篇文章,简报属于内部刊物,发送的对象既可以是上级机关,也可以是平级机关,又可以是下级机关,可以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

简报常用于向上级机关反映和报告情况;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内部迅速向下级机关推广经验,指导工作;同级机关相互沟通和交流情况。

简报不是一种文种的名称,而是一种形式,它是内部传阅的文字材料。一般不公开发表,但又具有一定的新闻性。它的名称有很多,如“简报”“动态”“信息”“通讯”“情况”“资料”“内部参阅”等。

(二)简报的特点

1。新颖性(新)。撰写简报的目的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向下级指导工作,向同级单位通报情况、交流信息,使读者从所反映的新情况、新经验、新动态中获得新的认识。因此,要把大家关注的新生事物、倾向性问题及时在简报上反映出来。如果内容没有新颖性,也就失去了简报的价值。作者应该有敏锐的目光,发现新问题,选择新的报道角度,以保证简报的新颖性。比如,写会议简报,对会议的议题,程序作一般交代即可。而会议期间出现的新情况,新观点,应当是简报报道的重点。

2。快速性(快)。简报用以传达公务信息,从这一文体形成开始,就具有快速性特征。古代官邸中的官员抄写的“要闻”是为了及时汇报朝廷和京师发生的重大事件。只有反映情况快,才能使新颖的内容不过时,对工作才有参考和指导作用。

3。简短性(简)。简报内容要新,编发速度要快。因而简报不能写得冗长,应简明扼要,短小精悍,一般只需反映出主要问题,不必面面俱到。因为,对作者而言,如果写作花的时间长,就很难做到及时编出,及时发送。对读者而言,阅读简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有关信息,不简要的内容影响读者的阅读效果。因此,简报必须主旨单一,一事一报;大型会议可编发多期简报。

4。保密性。简报在内部一定范围内传播。简报的有些内容不宜对外披露。简报在不同程度上有一定的保密要求,有一定的阅读范围,因此,有的简报专门注上“内部参考”的字样。这一点与新闻稿有明显的区别。

二、简报的种类

简报,根据性质划分,有综合性简报和专题性简报。根据内容划分,有情况简报,会议简报,经验简报。

(一)情况简报。用来反映工作动态、工作中的成果或问题的简报。比如,开展了什么活动,哪项工作取得了进展等。可以定期编发,如一周、一月一期;也可以不定期,根据需要编发。

(二)会议简报。召开大中型会议时,用以向有关领导和有关人员通报会议情况或组织、引导会议的进行而编写的简报。会议简报主要报道会议的概况、会议进展情况、会议的主要内容、会议交流的主要内容和讨论的主要问题。如果会议较长、内容较多,可以分阶段分期写简报。

(三)经验简报。是一种专门介绍先进典型、报道先进经验的简报。

三、格式及写法

(一)简报的格式

1。报头。简报有固定的报头,这一点类似于行政公文。报头有固定的版式,包括六个方面:

(1)简报的名称。应排在报头的中间,独占一行,字体稍大。标明“简报”,通常用大红字体套红印刷。如“会议简报”“招生工作简报”“科研工作简报”。

(2)期数。独占一行,一般排在简报名称的正下方,标明“第×期”,还可以用括号标明总期数。

(3)编写单位。写于期数的下方左侧。

(4)印发日期。在编报单位的右侧。

(5)秘密等级。标在简报名称的左上角,用“绝密”“机密”“秘密”“内部参考”“注意保存”等字样,以示保密程度。

(6)编号。放在报头右上角,与密级相对称。

报头与报身用一条横隔线隔开,报头在第一页上方,占一页的三分之一篇幅。

2。报身。报身是简报的内容部分,由按语、标题、正文三部分组成。

(1)按语。是配合要发表的稿件而发的,具有说明、提示、指导的作用。一般是由有关领导或者编者来撰写的。应写得少而精,一般转载式简报要有按语。按语大体有三种类型: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