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步,评价实施效果,组织有经验的教师深入课堂,对教学情况进行系统考察和评价,根据评价考察的结果,对原有经验或措施进行重复验证、筛选,进一步优化处理这些经验。
第四步,再计划,再实施,再评价,反复实施验证,直至筛选出能够体现出一定教学规律的有效的教育教学措施。
经过一年共约50次循环,将160项专题经验放到教学实践中反复筛选,优化发展,形成较规范有序的经验系统,即四条有效的教学措施:
(1)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之下学习。
(2)组织课堂教学的层次或序列。
(3)采用讲授法并辅之以尝试指导法。
(4)及时提供教学反馈信息,进行教学调整。
以上四条有序的教学经验系统在教学法原理和教育心理学规律方面符合情意动机原理、系统结构的序进原理、自主活动原理和反馈调节原理,既直接针对青浦县的教学现状与发展需要,又揭示了教学中系统知识的教学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关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认知过程与情意过程的关系;新知与旧知的关系;接受性学习与自主活动式发现式学习的关系;反馈与控制的关系。
进而将这四条教学措施作为教改实验基本课题,分别通过教学效果的比较研究(设等组进行实验)加以研究验证,从而揭示教育教学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与规律。
实验小组将“数学教改实验研究”这一大的课题加以分解,根据各位教师的特长,先易后难,由浅入深,逐个进行研究,逐步深化总课题,提高研究效率,接近总的研究目的。
最后,将数学教改实验的研究成果加以推广应用。通过多种形式培训教师,使他们从实际出发,将学习与研究结合,使先进经验得到内化;又在全县推广应用数学教学成果的基础之上,向其他学科迁移扩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可以认为,顾泠沅小组的经验筛选法是在教育经验总结法的基础上创造的具有我国特色的行动研究法。
经验筛选法之所以在青浦县教改实验中获得成功,原因在于它具有一定方法论的意义,特别适合于教育学这门实践性科学。
经验筛选法重视经验的作用。研究注重在经验、思辨的基础上,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观点、假设,进而加以实验验证,对在经验筛选基础上形成的研究课题,通过实验,作实证性研究,解决问题,获得对教育规律性的认识。
经验筛选法的研究程序体现了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而不仅是运用单一的研究方法。
经验筛选法将研究与实践结合,对经验加以概括提炼,形成理论并不断改进教育实践,形成不断循环的动态体系。研究是从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出发,通过研究提出改进教育的目标方案,又不断实践和实验,在验证理论认识规律的同时,不断改进教育实践,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见图7-3)。
图7-3经验筛选法动态流程图
资料来源:盛昌兆,解守宗。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89
对行动研究法的总结:
行动研究法符合人类认识的基本规律,是在改进教育实践的动态中研究,体现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研究始终处于动态过程中,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进而指导实践,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将对未知的认识不断向前推进,并且不断改进教育实践。
行动研究法的提法、概念虽来自国外研究,为舶来品,但在我国教育实践与研究实践中不乏其例,我国近年教育研究实践中将经验总结法进一步发展,创造的经验筛选法事实上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应当被看作中国特色的行动研究法。近年来,幼教改革研究也较多运用这种方法,如幼儿园综合课程、活动课程研究、自选游戏研究等。
行动研究法比较适合我国国情,有益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加强研究与实践的联系,改变以往“两张皮”状况,将我国多年来实践中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加以分析概括、提炼上升,经研究和实验验证,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改进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效益,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行动研究法特别对于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是有益的,适于进行教育技术性、开发性课题研究,解决“怎么做”等有关具体教育措施、操作方法方面的问题。研究虽着眼于改进教育实践,以此作为直接目的,但其客观效果必然有益于丰富有关教育规律性的认识及推动理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