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步骤 > 一时间取样观察法(第1页)

一时间取样观察法(第1页)

一、时间取样观察法

(一)时间取样观察法的意义

时间取样观察法是专门观察和记录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的特定的行为。即,在一个确定的较短的时间阶段里,选择一定的行为事件样例或样本进行观察,将儿童在每个时间段内的行为事件看作他们通常行为的代表。时间取样法对行为的记录不是描述性的,而是在对行为编码的基础上,记录行为是否呈现、呈现的频率及持续时间。因此,人们认为,它是一种测量行为的方式。

时间取样观察法有两个限定条件:一是所观察的行为必须是经常出现的,频度较高,每15分钟不低于1次的才适于运用时间取样法来研究;二是必须是外显的容易被观察到的行为。

运用时间取样观察法,研究者需要预先选择所要观察研究的行为——目标行为,并对行为进行分类,规定操作定义,在此基础上编码。所谓操作定义,是指:把必须观察或测定的行为或活动给予具体而详细的说明、规定,确定一个行为或现象的测量与观察记录的客观标准,即观测指标。这样,一方面便于观察人员对所观察的内容作出客观判断,减少观察的主观性;另一方面可以作为“共同指导语”,使观察人员在对行为术语有共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操作和测量,同时有利于研究的重复验证。例如,有的研究者在研究儿童的注意力过程中,需要对一个大班幼儿在一堂活动中注意力变化情况特别是幼儿“注意力分散”进行观察。将“注意力分散”的操作定义规定为:“手、脚的小动作,视线指向不应该看的地方,面部表情呆滞。”可见,取样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因素,通过对所要研究的对象下操作定义实现控制条件,增强研究的实验性特点。又如,研究亲社会行为,规定操作定义:试图满足另一个人的需要,从身体上或情绪上给予支持,包括安慰、分享、帮助。

运用时间取样法做观察研究,还需要预先确定观察的时间结构和记录形式。研究者要依据观察目的决定记录哪类指标,如行为的呈现或行为的呈现频率、持续时间。

时间取样观察法的记录形式有两种:一种为查核记号,打“√”,记录行为的出现与否;另一种称为记录记号,画“|||-”等,记录在限定的时间间隔内行为出现的次数或频率。例如,可以运用时间取样法研究较小幼儿的依赖性,观察记录在3分钟时间间隔中发生的所有依赖的(包括寻求爱护、要求帮助、跟随成人等)、独立的或独自游戏的行为次数。如果一个幼儿在3分钟时间间隔里向教师寻求爱护4次,那么就在依赖性行为的寻求爱护这一栏中画上“|||-”,表明行为的频率或经常性。

帕顿(Parten)关于“儿童游戏的研究”(1932~1933年发表)是采用时间取样法的最著名的早期研究之一。

帕顿于1926年10月~1927年6月,观察了2~5岁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参与性行为。他预先将儿童参与社会性活动或群体活动的行为分为6类,并确定各类行为的操作定义:

●无所事事(UnoccupiedBehavior):儿童不是在玩,而是在注视着突然发生的使他感兴趣的事情。如果没有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他就摆弄自己的身体,或是从椅子上下去又上来,到处乱转,跟着老师,或是坐在一个地方东张西望。

●旁观(OnlookingBehavior):儿童大部分时间是在看其他儿童玩。他可能与他们交谈,提问题或建议,但自己并没有表示出要加入这个游戏。这类行为与无所事事的不同在于,旁观的儿童是在观察某个特定的儿童或群体,而不是注视偶然发生的有趣的事情。旁观的儿童往往是站在或坐在这群儿童讲话所能听见的范围之内,这样,他就可以看到和听到那里发生的事情。

●独自游戏(SolitaryPlay):儿童独自玩玩具。他玩的这些玩具往往与周围儿童玩的是不一样的。他专注于自己的活动,不管别人在做什么,没有做出接近其他儿童的尝试。

●平行游戏(ParallelPlay):儿童独自在玩。他玩的玩具同周围儿童玩的是类似的,这样很自然地使他成为其他儿童中的一员。然而,他玩那个玩具是因为他愿意玩,并不是试图影响或改变周围孩子们的活动。实际上,他是在别的孩子旁边玩,而不是同他们一起玩。

●联合游戏(AssociativePlay):儿童和别人一起玩。他们进行有关这个共同活动的交谈,还有借游戏材料,孩子们相互追随或模仿。对谁可以、谁不可以参加这个活动有一些试图加以控制的倾向。所有成员都在进行着相似的活动。儿童个人的兴趣并不附属于这个群体,而是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通过他同其他儿童的谈话可以看出他的兴趣主要在于同其他儿童的联合,即凑趣,而不在于他的单独活动。偶尔可能出现有两三个孩子并不进行什么持续的活动,而仅仅做些能突然吸引他人注意的事情。

●合作的或有组织的游戏(CanizedPlay):儿童在一个小组里玩。小组组织起来是为了用材料做成某种产品,或是为了努力去达到一些竞赛的目的,或是扮演成人或社会生活的情景,或是玩有规则的游戏。存在着一种属于或是不属于这个小组的标志感、归属感。小组通常控制在某一两个成员的手中,这一两个人指导其他人的活动。活动的目的以及达到目的的方法都要求小组成员必须分工协作,担当不同的角色,以便进行有组织的活动,大家齐心协力达到活动目的。

帕顿选择自由游戏的时间来观察儿童的行为,因为这时候,儿童可以自由活动,自由地与其他人交往,没有成人的干涉或专门的指导,每个人的特点能够得到充分表现。在帕顿的研究中,对每个儿童每次观察1分钟,检验或判断他所从事的是哪一类社会参与性行为,记录下来。他还附带记录儿童在这一分钟内的具体行为或谈话等细节。

经过观察分析,他发现,儿童的社会性行为呈现出一种发展的顺序性:较小的幼儿最初更多的是独自活动,以后随年龄增长,出现平行游戏;年龄较长的幼儿更多时间是在进行联合游戏,甚至是社会参与程度较高的协作性小组游戏活动。

帕顿的儿童游戏研究已经成为考察儿童社会性能力与水平的经典性研究,其成果得到其他研究者的多次重复验证,并为各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所公认和利用。他所设计的6种社会参与类型的行为术语也已经成为儿童发展词汇中广为熟知的内容。

这里还有另一个采用时间取样法进行研究的例子。这是弗雷德里克和斯坦(Frederic&Stein)1973年所做的一项研究——“不同类型电视节目对儿童行为的影响”。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对象是幼儿园4岁至5。5岁幼儿。要求他们观看三种类型的电视节目:第一类节目是有关亲社会性的内容;第二类节目是侵犯性的如“醉汉”或“超人”卡通片;第三类节目则为中性的,如旅游纪录片。观察者在幼儿自由活动时间,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观察。共计观察9周,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在幼儿观看电视节目之前,观察幼儿3周;接着,在幼儿观看电视期间(每天看电视20~30分钟)观察其行为4周;最后,当幼儿停止观看电视后,再观察幼儿行为2周。

观察者每天要在不同的时间里观察幼儿3次,每次5分钟,以1分钟为单位做记录。要求注意观察儿童有关社会性行为的所有表现,如身体侵犯、语言侵犯、合作、关心、遵守规则、能够等待及坚持完成任务等共18项行为。

(二)时间取样观察法的运用指导

1。明确观察目的,制订观察计划

研究者首先要在明确观察目的的基础上制订观察计划。须明确观察任务是什么、观察哪些内容、观察范围如何,是观察儿童个人还是观察集体,需要观察的时间以及场景等。例如,帕顿每天观察1小时,连续达9个月之久,收集有关儿童游戏的社会性特点的资料。

2。确定所要研究的行为的操作定义

即对如何观察或测定某一特定行为做出具体的规定和说明。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