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学前比较教育学在什么学科系统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 第二节 德国学前教育的现状(第2页)

第二节 德国学前教育的现状(第2页)

四、德国学前教育的投入体制

德国幼儿园虽不是义务教育,但是政府仍出资予以支持。2002年,政府拨款44亿欧元给幼儿园(不含学前班和学校幼儿园等),教会等非政府团体拨款更多,私立的款项不低于74亿欧元。因此,2002年德国幼儿园获得的经费至少有118亿欧元。虽然只有约250万的在园幼儿,德国幼儿园的生均经费达到了每年4720欧元,约合人民币4。7万元。2005年,德国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为109亿欧元,其中91%来自政府公共投入,8。7%来自幼儿父母或其他非公立机构和个人的投入,6岁以下每名幼儿的教育经费投入是3793欧元。[6]可见,政府和民间资本的投入是非常可观的。

尽管政府对学前教育给予了财政支持,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德国在学前教育经费上的投入仍相对较低。2002年,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占德国当年GDP的0。2%,2005年占0。53%,均低于1996年“欧盟幼儿照看网络”的建议:学前教育经费总投入应占GDP的1%。

除政府投入外,地方财政对学前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有关学前教育经费的分配和使用,德国近年来有财政地方化的趋势,即将财政责任转移给各地方政府,由地方自行决定经费的使用。例如,2004年,巴登—符腾堡州政府将所有财政都转移给各地方政府,各个学前教育机构所得经费的多少完全由地方自行决定。各州地方财政的支持在学前教育投入中所占比例差距很大(从30%到83%)。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幼儿园和托儿所都能得到联邦政府和地方财政的支持。学前教育机构需要获得地方青少年福利局的认可,被纳入地方学前教育计划,并满足地方财政的资助标准,才有可能获得公共财政支持。[7]

由于德国的学前教育不属于国家的教育体制,而属于青少年福利救济事务,幼儿园也不是义务教育,幼儿自愿入学,因此,要向家长收取一定的费用。家长交费是根据个人收入来定的,收入高,交得多;收入低,交得少,剩下部分由政府补贴。2005年,幼儿园每月收费600~900欧元,包括早餐、午餐及点心费用。这对于许多家庭而言是一笔不小的支出。2006年Allensbach民意调查的结果显示:全国有56%的民众认为幼儿园入园费用过高;有74%认为免学费政策是一项非常必要的措施。德国目前有三个州(萨尔、黑森、莱茵兰—法尔茨)在幼儿进入小学前一年实施免收学费政策。然而,大部分州因为经费投入不足,尚未能全面推行此项政策。[8]

除对幼儿教育机构的财政投入外,德国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选择在家庭中照管幼儿的父母给予支持,例如,联邦政府提供的儿童津贴和教育津贴。1985年到1990年,联邦政府对年收入低于26600马克的家庭发放儿童津贴的标准为:第一个孩子50马克月;第二个孩子100马克月;第三个孩子220马克月;从第四个孩子开始,每个孩子领取每月240马克的儿童津贴。1990年,政府开始提供教育津贴,发放时间为12个月,前6个月每个儿童600马克,后6个月津贴的额度依据父母的收入而有所调整。[9]另外,一些慈善机构还组织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提供免费的家庭幼儿教育援助。每个家庭获得教育援助的时间为1~2年。

五、德国学前教育的师资建设

德国对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德国每类学校的教师都必须是受过高等教育的,而且专门受过从事教育工作的培训。只有通过所学专业和教育学两种国家考试,才能取得教师资格,被国家聘为终身职员。德国教师的工资一般比同龄的其他就业人员高出0。5倍到1倍。但是,在德国,幼儿园教师无论在地位方面还是在工资方面,都不同于学校教师。小学教师是国家公职人员,而幼儿园教师仅仅是雇员,他们中只有44%是全职,另有14%的雇员拿临时合同;小学教师的工资也高于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园工作的少年辅导员也是雇员,其工资比幼儿园教师高,但比小学教师低。不过,如果幼儿园教师和少年辅导员经过小学教师必修课程的训练,也可以到小学任教。[10]

(一)德国学前教育师资的职前培养

德国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机构体现了多方参与的特点,有公立的、私立的,也有教会举办的培养机构。德国学前教育师资的职前培训特别注重实效。例如,慕尼黑设立社会教育专业学院,招收具有初中毕业文凭的学生进行五年的培养,然后把他们送到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工作。这五年的安排是这样的:第一年、第二年去幼儿园实习,先获得一些实际经验,实习期间每月回校一次上理论课,实习结束要通过一次考试。第三年、第四年回校接受正式的专业学习。这两年的学习也有明确的侧重点:先进行0~6岁儿童教育的专业理论学习,后进行6~10岁儿童教育的专业理论学习。在专业学习期间,每周必须回幼儿园一次参与活动。第五年再去幼儿园实习,在这期间,每两周回校一次接受专业指导。五年的学程,大部分时间在实践岗位上。不仅如此,教学模式也处处体现了重实践、重实效的理念。课堂里老师讲得很少,大部分时间是听学生讲、看学生做,教师只是偶尔做些引导、解答。教师的教学注重的是创意而不是技法,也不是单纯理论知识的传授。这些都大大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前,培养学前儿童教师的机构主要有以下三类。[11]

1。专科学校

在培养学前儿童教师中,专科学校担负着主要的责任。致力于做学前教师的学生在他们中学或职业学校毕业后,先获得1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再在专科学校进修3年。前两年主要学习体育、德语、社会学、宗教教育、卫生保健、心理学、教育学、教学理论与方法、儿童文学、美术、手工、音乐、律动、游戏等教育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后一年要参加学前教育实践活动。为了提高学前教师的培训质量,课程建设非常重视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合。

2。大学

从大学毕业的学前教师所占的比例较小。这些大学生在校的前三年主要是学习学前教育基本理论,进行深入的专题研究;后一年需要参加学前教育实践活动。大学的入学要求较高,需要学生有入学考试成绩和其他的学业能力证明。大学毕业后往往到规模较大的学前教育机构中执教、担任行政领导等要职。

3。培训学院

最初的培训学院旨在培养能够提供家庭保育的保育员。后来,培训学院在家庭保育技能训练之外也开设一些社会教育课程,培养学前教师助手。培训学院的培训时间灵活多样,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1~3年的培训,毕业后在学前教育机构担当教师的助手一职。此外,德国还通过其他形式来培养保教工作者。德国在重视对未来的教师进行职前教育的同时,还强**师的在职进修,以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增强教师的适应能力。早在1982年,受过各类职前教育、拥有相应资格证书的保教工作者已占73。5%,另有15。2%的人接受在职培训。

(二)德国学前教育师资的职后培训

德国注重学前教育师资的职后培训,认为知识在更新,经济在发展,社会在变化,幼儿园要有办园特色,要有真正好的启蒙教育,就需要学前教育教师不断进修提高。德国幼教师资职后培训就形式来说,有园长、教师、保育员分类培训;有脱产的,也有不脱产的;时间有长有短,短的半天、一天,长的集中10天左右。培训机构大多采用“菜单式”的培训方式,在单位时间内向培训者提供多个培训主题,由培训者根据自己的需求“点菜式”参与。就内容来说,培训大都是主题式的,围绕实用的、热点的问题组织专家讲解、咨询和学员交流。例如,短期培训围绕的问题有:移民集中区域多元文化背景下孩子的教育;如何利用媒体进行教育;幼儿受到性骚扰怎么办;如何使价值观、伦理观教育更有效等。较长一点的园长培训围绕的主题都是园长工作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如何调查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满意度;怎样与家长开展定期、有效的交流;如何制订幼儿园发展方案;如何根据标准自测幼儿园的办园质量;人事管理如何更有效等。培训期间,培训机构还接受学员的各种咨询,例如,本地区出生率变化对未来几年的幼儿园生源的影响;如何帮助有障碍的儿童的问题;幼儿园有内部矛盾,举办者、园长、保教人员、家长协会之间的冲突如何协调等。[12]

[1]OEtryNote。EarlyChildhoodEdudCarePoliFederalRepubliany,2004:23。

[2]OEtryNote。EarlyChildhoodEdudCarePoliFederalRepubliany,2004:28。

[3]Woodwill。IionalHandbookofEarlyChildhoodEdu,1992:218。

[4]Woodwill。IionalHandbookofEarlyChildhoodEdu,1992:218~219。

[5]陈卫平:《蒙台梭利实验班中的幼儿异龄互动行为研究》,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6]胡春光:《德国学前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改革策略》,载《学前教育研究》,2009年第8期,第45~50页。

[7]OEtryNote。EarlyChildhoodEdudCarePoliFederalRepubliany,2004:29。

[8]胡春光:《德国学前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改革策略》,载《学前教育研究》,2009年第8期,第45~50页。

[9]Woodwill。IionalHandbookofEarlyChildhoodEdu,1992:221。

[10]OEtryNote。EarlyChildhoodEdudCarePoliFederalRepubliany,2004:33。

[11]陶金玲:《德国学前教育特色》,载《基础教育课程》,2006年第11期,第30~33页。

[12]步社民:《德国幼教师资的培养培训》,载《早期教育》,2004年第7期,第15页。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