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新闻作品评析怎么写的模板 > 二网络访谈作品点评示例(第2页)

二网络访谈作品点评示例(第2页)

(14:48)主持人:最开始打的就是移动靶的枪?

(14:48)杨凌:对,第一次摸枪就是那个长枪。

(14:48)主持人:正好有网友问,射击的枪是手枪好打,还是长枪好打?

(14:49)杨凌:每种枪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不能光从一个项目看“好打”还是“难打”这样简单地区分,每种枪特点都不同。

(14:52)杨凌:因为打枪讲究瞄准,瞄准的时候偏了一毫米,到靶子那里最起码偏差有一厘米以上,缺口很大。如果把延长线延长出去,偏差更大,所以这个难度相对比较大。因为我们的枪有瞄准镜,距离只有十米,我们有一个连贯性的动作,要准备,要举枪,要5秒打出一发子弹,我们要必须抠出去,如果不抠出去就算脱靶。像手枪、步枪,没有瞄好可以放下去再重新瞄。他们一个小时45分钟之内把60发子弹全部打出去就可以了。我们每发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打出去,所以有一种要求,手眼的协调性,判断能力,而且突**况,有时候可能起枪做得不太好,要立刻更正。

(14:52)主持人:普通观众看了可能觉得射击体现运动的色彩不是很明显,那么短的时间打那么多。

(14:52)杨凌:大家感觉射击是很简单的事情,跟其他的项目不一样,不像竞技体育。恰恰相反,其实射击同样需要体能,需要协调性,同样需要你的判断力。所以我觉得射击是很综合、很静的项目,其实动很强,如果不协调的人不能打好比赛。射击一共有15个小项,每个项目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

(14:53)主持人:射击也是金牌大户了,中国射击队在奥运会上的成绩也很好,你是第一个蝉联两届奥运会冠军的男运动员,奥运会第一块金牌也是来自射击的运动员许海峰。网上的网友说,听说国外射击运动员可以打到50岁,国内像王义夫老师打得岁数很大,年龄对射击运动的影响是不是不是很大?

(14:54)杨凌:应该是影响不大,但是每一个运动项目虽然都有不同的特点,但是到最后可能都会体现在对身体方面的要求。达不到这种要求的时候就会有打不动的感觉。其他的项目真的是练不动,跑不动,感觉很明显。其实我们射击也有打不动的,就是你怎么打可能成绩都上不去。

(14:54)主持人:受体力的约束。

(14:56)杨凌:对。射击有时候也需要一种感觉,当这种感觉丢失的时候,有时候你是找不回来的。当你的年龄越来越大,身体出现的情况越来越多,也需要一种调节,你调节不好的时候,确实感觉打不动,而且射击是在比赛中非常消耗体力的项目,精力消耗,体力也是成倍增加。国外运动员比中国运动员平均岁数大,不光是射击,其他项目也一样。这是因为国外运动员更多的是业余训练,在平时注意保持自己更长的运动生涯,相对会比较注意。既然是业余项目,他们就是一种兴趣,对射击的爱好,自己喜欢,所以在练的时间并不多,一个礼拜练三四回,练的比较精细一些。像我们在国内练得时间比较长,也会产生疲劳感,出现得比较早。

(14:56)主持人:都说射击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很重要,你做了两届奥运会的冠军,大家在电视上都是目睹了夺冠的过程,尤其第二次特别惊险。一个靶子在那个地方,人还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给人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你们射击运动员心理素质怎么锻炼呢?

(14:59)杨凌:心理素质可以锻炼,但是后天的锻炼不是很明显。心理的东西无法去形容,其实心理就是一种导向,你往哪方面去想,你往好的方面去想,顺着这劲就过去了,如果总想失败,让错误的东西在脑子里回想,比如我的错误动作,这个动作是错误的,不应该去做,但是恰恰这种错误动作就有可能重复出现。像我们在赛前都会请心理老师,像我们以前的刘淑惠老师,想赢不怕输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拿出来是最好的。如果往下走就是想赢怕输,这个时候不管从动作上,从心理紧张程度上控制不太好。心理紧张过度,枪更控制不住,因为你心跳速度太快。赛前的心理辅导把自己往好的思路上去引,并不完全是怎么锻炼,心理用哑铃也锻炼不好,最后比赛还要看自己在场上的控制能力。

(15:01)主持人:我们刚才提到了你在两届奥运会上夺冠,亚特兰大奥运会那次拿到你的第一个奥运会冠军,走到体育生涯第一个顶峰,可那次夺冠之后,反而你在国内的成绩不太理想,然后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时候,又很神奇、很惊险地拿到第二次冠军。我们的网友都很关注细节,请把这两次夺冠过程中的故事给我们讲一下。

(15:04)杨凌:1996年亚特兰大夺冠我自己感觉就是水到渠成。那几年一步一步,每年的成绩都有所提高,到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之前一个月,我破了世界纪录,奥运会之前世界纪录已经是我的。那个时候自己在成绩、心理状态达到一个高度。奥运赛场上虽然产生了很多小的问题,枪的问题,身体的问题,但是并没有影响我去夺冠,拿冠军时我甩下第二名也很多,当时可以说无惊无险,是水到渠成的。

(15:05)杨凌:2000年是我第二次参加奥运会。本身蝉联奥运冠军就很难,在射击上就更难,因为这么多年,我是第一个连续拿两届射击冠军的人,王义夫是1992年和2004年拿了两届冠军,也非常不容易,是六朝元老。我在2000年夺冠最后以0。1环险胜,也是很艰难。我打最后一发的时候非常紧张,我相信在大家看电视的时候好像没有看出我太紧张。但是那个时候我知道我这是最后一发,而且我知道虽然不算具体的小数点,但是我知道前九发大部分上差不多,我打了4个9,他打了一个8,两个9,就看最后一发,最后一发谁高谁就夺冠,最后我们俩一块儿打,而且打得速度也不一样,我可能抠的晚一些,最后我是10。4,他是10。1,非常惊险。后来自己回看比赛的时候,是最开始领先,到中间落后,再到最后又领先。

(15:06)主持人:当时是看大屏幕报出来的成绩吗?

(15:06)杨凌:我们自己也有显示器,知道自己的成绩,你一抠扳机,马上就能显示。

(15:07)主持人:说到这里,这次也给我们北京的两届奥运冠军准备一个小小的礼物,我们给你找了一份1996年第一次夺取奥运会冠军时刊登你夺冠消息的报纸,把这份报纸送给咱们的冠军,报纸上还有一张你持枪英姿飒爽的照片,是中国代表团在亚特兰大获得的第七枚金牌。

(15:07)杨凌:谢谢。

(15:07)主持人:奥运会夺冠,是很多运动员终生的愿望,1996年你第一次走上奥运最高领奖台的时候,当时的心情怎么样?

(15:07)杨凌:心情很激动。像我们射击也是一个贵族项目,是花费很大的项目,要买枪买子弹,而且中国的法律规定不允许私人持枪。像我们射击运动员都由国家来培养的。我们夺得这些成绩还是源自国家的培养,我们并没有忘记国家,国家也没有忘记我们。

(15:08)主持人:1996年一次冠军,2000年一次冠军,其实2004年雅典的时候竞技水平也没有下降,但是遇到一次意外。我记得你当时在中央电视台五套做直播报道的嘉宾,腿上打着石膏。

(15:08)杨凌:呵呵,后来我朋友对我讲,你比谁都厉害,谁敢在中央台直播的时候把脚放在桌子上。

(15:08)主持人:这是怎么造成的?

(15:09)杨凌:那个时候特别喜欢打羽毛球,其实也是上身体训练课,因为跑步太枯燥,又想锻炼体能,正好这边有羽毛球,就玩了。但是那个时候对羽毛球的知识了解也不是很多,场地不是太好,地板也不是羽毛球专业地板,我这运动员性格又比较好胜,接球时就出现了一点意外。那个时候我记得是7月17日,离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组团的前三天,最后决定不去,又积极去做手术治疗,希望能尽快好起来。可以出院的时候,也是中央电视台邀请我去做奥运会开幕的直播,直播第一天我穿了一件红色的体恤,也希望中国射击队得第一块金牌,取得开门红,也有寓意地穿一件红色。真的还不错,我们射击队的杜丽拿了第一块金牌,当时也非常高兴。

(15:10)主持人:我记得2004年有一个传闻,也是拿步枪的运动员叫贾占波,说他本来不能拿冠军,但是外国高手最后打脱靶了,这个事情你知道吗,射击项目上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吗?

(15:10)杨凌:他拿得比较有戏剧性,最后在落后三环的情况下领先的选手却打在别人的靶位,这发记分就是零,贾占波也抓住机会,拿了冠军。这种情况很少,应该是微乎其微的概率。贾占波前面打得也不是太好,最后一发打了十环,如果不打十环也不能拿冠军,非常有戏剧性。

(15:10)主持人:今天我们访谈的主题是《我的奥林匹克》,在网上也有不少网友在节目开始之前问了一些问题,我特别想了解,咱们从1986年开始练习射击,一步一步走进专业队国家队,两次登上奥运的最高领奖台,然后做了申奥的形象大使,走进了北京申奥的行列。而且你跟别的奥运冠军更不同的是,你从小生长的城市北京就要举办奥运会,作为跟奥运会这么贴近的一个人,你对奥林匹克精神怎么理解,奥林匹克精神又怎么样影响你的生活?

(15:11)杨凌:我在国家队做运动员的时候,我所理解的奥林匹克就是更高、更快、更强,我会去尽我的能力把我的成绩提高,去赛场上争金夺银,把奥运金牌拿进来,这是我的目标。我做的所有事情,不管是我在赛场上,在训练场上,还是回家之后,我所想的就是怎么样把我的成绩提得更高,在奥运会上为祖国争光,登上领奖台,还要奏国歌。当我站在最高领奖台上的时候,我觉得我是最幸福的。一个中国人,看到五星红旗升起,听到国歌奏响的时候,那种自豪感会油然而生,我想这种自豪感是大部分人都无法体会到的。

(15:16)杨凌:我现在暂时退下来了,因为我的项目在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暂时取消,作为运动员无法再参赛。2003年我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心情可以用沮丧来形容。因为在2001年参加申奥的时候,在萨马兰奇说举办城市是北京,自己兴奋得蹦起来的那一刻,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一定要参加2008年奥运会,作为一个来自北京的运动员,错过这个机会就再没有机会了。这一代运动员其实是非常幸福的,能够在自己家门口,能够在自己的主场,在自己国家的首都代表中国队参加奥运会,太幸福了,我非常非常羡慕他们。当时确实很沮丧。

(15:16)杨凌:我现在作为奥组委的成员之一,对奥林匹克的理解也加深了一层,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还是那样,但现在我想的更多的是“重在参与”,全民参与,全世界参与,这是一个盛会,运动员的盛会。不做运动员的时候,再回头看奥运会,真的觉得奥运会是全球的盛会,是举办国的盛会,举办城市的盛会,这个盛会大家都应该参与进来。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