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金:金属之器,指有锋刃的武器或工具。砻(lóng)厉:同“磨砺”。
[8]饰:通“饬”,整治。扰化:驯服教化。
[9]使:《集解》作“始”,据宋浙本改。
[10]化师法:受师法教化。积文学:积累文化知识。古代所谓文学,专指诗、书等六艺文章。睢:《集解》作“雎”,据宋浙本改。
[11]孟子:即孟轲。这里的引语,不见于今本《孟子》。《孟子·告子上》说“人无有不善”“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旨意与此相似。
[12]事:从事,做,人为。
[13]将:犹“必”。一说“故”下当有“恶”字。一说上句“性善”当作“性恶”。
[14]资:资质,指所谓天生的才能、性情。
[15]“所谓性善者……故曰目明而耳聪也”一段据文义当在“若是则过矣”之后。
[16]劳:劳累。
[17]恶(wū):何处,哪里。
[18]故:本来。埏(shān):以水和土并揉捏捶击。埴(zhí):细密的黄黏土。
[19]工人:宜作“陶人”。
[20]斲(zhuó):雕琢。
[21]肤理:皮肤的纹理。人劳苦则皮肤粗糙干裂,所以“好愉佚”。佚:同“逸”,安闲。
[22]然:形成。待:通“恃”。事:从事。
[23]性、伪之所生:“性”之所生,即“目好色”等;“伪”之所生,即礼义、法度、器物等。其不同之征:生于“性”之征是“感而自然、不待事而后生”,生于“伪”之征是“感而不能然、必且待事而后然”。
[24]且:犹“若”。
[25]拂:违戾,不顺。
[26]性:《集解》作“生”,据世德堂本改。下文“然则性而已”句同。
[27]然则性而已:如果只凭着本性。
[28]当试:与“尝试”“当使”相通,等于说“倘使”“倘若”。
[29]哗:当作“跨”,犹据,言众者据寡者之上而使之出己之下(刘师培说)。
[30]节:符合,验证。征:验证。
[31]辨:通“别”,即“别券”,或称“傅别”,是古代的一种凭证,将一券剖分为两半而成,故称“别券”,双方各执一半(一“别”)为据,验证时将两“别”相合,即可定其真伪。它与如今凭骑缝章核对的票据原理相似。
[32]礼义积伪:使积伪为礼义。“礼义”用作使动词。
[33]瓦埴:使埴为瓦。“瓦”用作使动词。
[34]器木:使木为器。“器”用作使动词。
[35]辟:通“譬”。亦:《集解》作“则”,据宋浙本改。
[36]舜:姓姚,又姓妫,名重华,字都君。出生于诸冯(诸城),一说姚墟。中国上古时代的部落联盟首领,被后世尊为帝,列入“五帝”。尊号有:帝舜(舜帝)、大舜、虞舜。桀、跖:夏桀和柳下跖并称,泛指凶恶残暴的人。
[37]有:通“又”。
[38]曾、骞:指曾参(shēn)、闵子骞,都是孔子的学生,以孝著名。孝己:殷高宗的长子,也以孝著名。“己”字《集解》作“已”,据宋浙本改,下同。
[39]綦(qí):极。
[40]具:当为“共”字之误。“共”通“恭”。“孝恭”承“父子之义”而言。父:当为“文”字之误。“文”指有礼节。“敬文”承“夫妇之别”而言。
[41]涂:通“途”。涂之人:路上的人,指普通老百姓。禹:大禹,此处指圣贤之人。
[42]唯:通“雖”(虽)。
[43]本:掌握。夫:那。可知之理、可能之具:当作“可知、可能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