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文学欣赏唯美清纯论坛的评论与收藏 > 第一节 诗歌文体概述与欣赏技巧(第4页)

第一节 诗歌文体概述与欣赏技巧(第4页)

(二)诗歌的分类

诗歌的分类,从表达内容上分,主要有抒情诗和叙事诗;从表现形式上分,有格律诗、自由体诗、散文诗、民歌等。

1。抒情诗和叙事诗

抒情诗是指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诗。抒情诗因其内容的不同,可分为颂歌、哀歌、挽歌、情歌等,其中情歌占的比重较大。

叙事诗是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诗。如史诗、英雄颂歌、故事诗、诗剧等。

2。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和民歌

格律诗是指形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的诗。它要求篇有定句,句有定字,讲究对仗、平仄、押韵。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

自由诗是指语言不讲究格律,诗的段数、行数、字数也没有严格的规定的诗。它的字数可随诗意的变化而变化,韵律灵活,依靠短语、句子、段落的参差变化来形成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散文诗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新兴诗体。它重在抒情,语言精练,篇幅短小,不分行排列。具有诗的意境和**,多用象征、暗示,但语言比抒情散文更凝练。

民歌是指民间的“歌”,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的诗歌,它是一种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包括山歌、童谣、秧歌、信天游、道情、渔歌、夯歌、拉纤号子等十几种地方民歌。

3。特殊的诗——词

词作为一种形式特殊的诗在我国诗歌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因此要对这种诗歌形式有所了解。

首先是词的名称。“词”只是当时的其中之一,我们把它当作正宗的名称,其他自然就是别称了。其实,词在产生之初的唐代被称为“曲”或“曲子”。至五代又有了曲子词的名称,这些名称在“词”被选定为该文体的“学名”后,依然作为别名使用。另外还有长短句、诗余、绮语、语业、乐府、乐章等名称。

其次是词的结构。作为一首完整的词,首先要拥有一张“准生证”,即要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调名,我们现在称之为“词牌”,这是明、清时期起用并沿袭至今的,在此之前称为“词调”。

词调来源于曲调,曲调是一首歌词的音乐形式,词调则是符合该曲调的歌词形式。词调的体段如长短、分段、韵位、句式、字声等主要取决于曲调的旋律、节拍等,一旦把这种对应关系确定下来,词调就可以脱离曲调,作为一种新的格律形式出现在创作中,所以我们现在面对一首词的时候所看到的就是词调所规定的具体的歌词形式。每个词调有一定的格式,多用长短句的句式,字、声、韵的配合要求比诗严密得多,这些特点形成了后世所说的“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的词律。据统计《全宋词》所用的词牌有881种,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浣溪沙”共775首,最长的是“莺啼序”每首4段240字。

词调表明该词写作时所依据的曲调乐谱,是该词声、韵、调、字数的明确规定,甚至还能为读者提供一些内容方面的索引,比如南宋姜夔所作《疏影》《暗香》两个词牌,后人看了就应该明白是咏梅之作,原因在于这两个词调取材于咏梅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但是词调并不等同于题目,对于一首词来说,词调是必需的,而题目却可有可无。

词的创作是依曲定体,乐曲一段而成一调的,称为“单调”,如小令类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乐曲两段而成一调的称为“双调”;乐曲三段而成一调的,称为“三叠”;四段而成一调的,称为“四叠”,如前所举“莺啼序”。其中双调在词中比较常见,是词的基本形式。双调词的前后两段分别称为上下阕或上下片。通常下阕的第一句称为过片或过变,亦称换头,表示可以换韵;每首词的结尾一句称为歇拍,表明词的结束。

另外,还应了解词的特点和功能。词是“依声填词”,它所依的“声”是“燕乐”之声,而非“华夏正声”,前者与后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纯娱乐的,而不是功利性的,因此形成了世俗性、愉悦性、狭媚性的声情品格。这种特质对与之相配的词以及词所表达的情意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这就决定了词从产生就绝非“庙堂文学”,它既不需要“载道”也不需要“言志”,它是文人生活的另一个侧面,心灵的另一扇窗口,它具有柔婉化、心绪化的独特色彩,比如苏轼的《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它细腻地描摹了词人苏轼在人生遭遇挫折时的孤独凄清的心境和矛盾彷徨的心路历程。

词作为一种新的抒情诗体,无疑是诗的一种,但它的产生与发展又充分说明了它的独特性,即词与传统的诗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古人经常诗、词并举,对于性质,最具代表性的评判是“诗庄词媚”(李东琪语)。关于词的“媚”,我们可以从上文它的柔婉化、心绪化的特性体会一二,还可以从词产生之初的内容方面加以领略: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长命女

冯延己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长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前者描述的是一个春睡迟起的年轻女郎慵懒的情态,后者描摹一位痴情热恋中的女子心声,都是小儿女情态,离不开“风花雪月”的烘托,因此从性质上说诗以言志,词以言情。词完全脱离了“千秋盛事,经国伟业”的中国传统文学观,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私人化道路。

从功能方面来看,词的产生与发展也是文学尤其是诗歌发展的必然。因为词有着诗所不可替代不能负载的功能特性,即“盖有诗所难言者,委曲倚之于声”(朱彝尊语),意思是诗难以表达的情感全部依赖于词来表达;这个意思查礼说得更为具体:“情有文不能达,诗不能道者,而独于长短句中可以委婉形容之。”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词的出现是应运而生,应需而生,毕竟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等个人情感,让所有文人都用一支笔写作,一个喉咙唱歌,显然是不可能的,文章固然有“载道”的作用,诗歌固然有“言志”的功能,那么人生常态的哭哭笑笑、悲欢离合怎么表达?这些就只能借助于以“言情”为主要功能的词了。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概括:“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诗有诗的用处,词有词的妙处,诗境是阔大的,可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词意是深远的,可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显然词是一种私人化的写作与表达,它无关礼乐教化,更不涉经天纬地,如果说诗是宏大雄壮的咏叹调,词就是温柔绵密的小夜曲,是文人们的一点儿小情调,表达一些柔性的情感,就仿佛是心底里的一块儿“自留地”,按照自己的喜好去播种,并不期待一定要有好收成,因为要填饱肚子并不指靠它。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