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机构并未实现真正的整合,突出表现是为学前教育机构制定的法规政策不一致。教育部和社会发展部资助的每周的最高小时数不一致,前者提供部分时间资助,而后者提供全日制的资助。教育部对服务机构的援助是每周30小时,而社会发展部对选择保育机构的家庭的援助是每周37小时。
在幼儿教师工资方面也是如此。2001年,新西兰政府组建一个工作团队建立教师的基本标准并建议从2002年7月开始分阶段落实幼儿园教师的同工同酬问题。该做法忽略了儿童保育机构教师的基本标准和同工同酬问题。政府应确保教育部有充分的资金,使所有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同学校教师一样享有同样的报酬。
幼儿教师的注册面临同样问题。2001年的《教育标准法案》(theEduAct)中规定所有幼儿教师必须注册登记,以便使他们和学校教师一样享有同样地位。该政策并未界定幼儿教师的范围。注册教师不应该和所工作的机构相关联,而应与在所在机构中的资格相关联。如果该项措施得到落实,那么保育机构的教师和其他机构教师的差别便会缩小。
学前教育机构并未实现真正的整合,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在人们的观念中,把儿童保育和妇女就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并不认同儿童保育也是一种学前教育服务。而且认为私立的保育机构好。其次,人们普遍认为儿童保育具有商业性质,不是一种公共服务。
(三)新西兰关于学前教育的十年战略计划
针对各部门在所有权和管理上的分散局面,学前教育机构内部缺乏合作等问题,新西兰政府改变了过去规划和调查的做法,开始参与到学前教育的10年战略计划制定中。2002年,在与学前教育机构合作进行广泛的研究之后,新政府出台了学前教育(ECE)的10年战略计划:《未来之路》(PathwaytotheFuture:NgaHuarahiArataki),以保证儿童“成长为有能力的、自信的学习者和交流者”。该计划为新西兰的学前教育提供了目标和策略和政策框架,勾画了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轮廓图。该计划着重体现了多元文化和反偏见教育的理念,为毛利人和太平洋岛国人提供了公平的受教育的机会。
1。目标
10年战略计划呈现出一幅部门和政府合作的前景,有三个核心目标:增加高质量的ECE服务的参与,提高ECE服务的质量,促进合作关系。其中增加ECE服务的参与度最为重要。
为了实现这三个目标,新西兰的学前教育发生了很大的方向性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建和调整体系以支持不同的ECE服务,从而获得高效的学前教育;
(2)支持以社区为基础的ECE服务;
(3)给所有教师提供培训,同时向教师展示ECE在学校和幼儿园中的应用方法;
(4)更好地与社区和家长合作,给家长和监护人以权利,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子女的早期教育之中;
(5)在ECE入学率较低的社区,加大政府的参与力度。
2。策略
该计划提供了一个全面的互相连接的策略网络,包括增加高质量ECE服务参与的策略,提高ECE服务质量的策略以及支持性的策略。
(1)增加高质量ECE服务参与的策略。该策略主要针对参与程度低的社区,尤其是毛利人、太平洋岛国人以及社会经济底层和农村社区,包括适合个别社区需要的一些特殊策略。在对高质量ECE服务把关方面,政府要增强自身的职能。ECE服务要更加注意儿童、家长和监护人的需求。
除了使用“政府决定补助金”(Gover’sDisaryGrants)增加学前教育的入学率,政府还介绍7个网络供应协调者与目标群体(需要提升入学率的群体或民族,包括毛利人)寻求解决入学率的方法。以毛利人为例。毛利人主要进入教育和保育中心、语言所和幼儿园,入学率一直低于非毛利人。2000年,毛利人的入学率接近4%。2001年,政府开始积极筹备主动的提升毛利儿童的入学率,提出了“提升入学率计划”(PromptingPartime)。新西兰全国有40多个组织与毛利人社区积极合作,寻求适合当地要求提升毛利儿童入学率的方法。到2003年,在该计划的努力下有2000名毛利儿童进入学前教育机构。2004年,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毛利儿童进入有执照的语言所。
(2)提高ECE服务质量的策略。包括实施高效课程,保证师生比符合高质量服务标准的要求,提供教师和家长、监护人和儿童之间的高质量互动,增加有ECE资格的教师。
(3)支持性策略。包括制定规章制度,了解投资体系,发布未来ECE政策发展和监控的新进展,参与现行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同时ECE计划为提高幼儿教师素质,提出了如下6个教师提高步骤:第一,改变资格要求,通过激励、奖学金和监控来增加合格教师的数量,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建立教育委员会和教师协会;第二,研究教师供应问题,2002年为所有的新教师颁发资格证书并发放补助,使教学成为更加诱人的职业;第三,为教师提供休假时间,鼓励更多的合格教师参与ECE服务;第四,2005年1月,要求所有的教师都进行注册,6月建立允许教师资格培训中心继续雇用老年人和学生为中心服务的机制;第五,2007年,50%的ECE服务中的教师都要成为专职登记教师,其间继续采取鼓励措施以增加合格教师数量;第六,2008年,80%的ECE服务中的教师都要称为专职登记教师期间,继续采取鼓励措施以增加合格教师数量。有的ECE服务中的教师都要成为专职登记教师。
3。ECE计划的执行和发展前景
教育部在各地区的办事处中积极开展提高幼儿入学率的工作。为了支持学前教育的战略计划,新的资助和调控系统已在学前教育的部门中建立。该系统的特色(在2004年的预算中已颁布)之一是从2007年1月开始,所有3~4岁的幼儿都可以在以社区为基础的学前教育中心享受每周20小时的免费服务。这一措施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家庭帮助很大。该系统的第二大特色从2005年4月开始,政府的资助的力度将紧密反映学前教育机构开办者的支出。这将为开办者雇用合格的员工和提升服务质量提供巨大的支持。出多少来决定。
总体来看,在学前教育计划中,新西兰不仅为家长提供了多种学前教育选择,而且为儿童提供了完整的保育和教育。通过增加高素质的教师数量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增加弱势群体对高质量ECE服务的参与;在儿童的学习中,更多的授权给家长和监护人;政府帮助ECE部门来实现高质量和更多参与的目标。
ECE计划有一个对未来远景的设想,到2012年,给父母、家庭和监护人提供ECE机构支持,主流机构对毛利儿童更具有应答性,开展更具分享性的教育改革。
为了保障ECE计划的顺利实施,新西兰正在开展相关研究,以便为政策的制定和支持策略的开发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研究主要解决什么才是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这涉及很多具体的问题,如孩子需要参加多少时间,频率是多少,从几岁开始参加比较合适?这些因素会给孩子的教育和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他们参加的范围和程度应该是怎样的?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还会有许多新问题产生。
思考题:
1。欧美其他国家及大洋洲国家的学前教育概况。
2。瑞典学前教育的主要经验、存在的问题及主要改革措施。
3。匈牙利学前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4。加拿大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5。澳大利亚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6。新西兰学前教育的主要特点、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1]简楚瑛。幼儿教育与保育的行政与政策(欧美澳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5。
[2]简楚瑛。幼儿教育与保育的行政与政策(欧美澳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3。
[3]OEgaryote:EarlychildhoodEdudCarePolicy。2004。16。
[4]王知津主编。世界通览·澳大利亚卷。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4。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