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蒙台梭利婴幼儿教育实操教程电子版 > 项目七 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第1页)

项目七 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第1页)

项目七蒙台梭利感官教育

学习目标

1。了解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含义和内容。

2。领会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目的。

3。掌握蒙台梭利感官教具的规律和特征。

4。能熟练、规范、完整地示范教具操作活动。

内容图解

任务一蒙台梭利感官教育概述

一、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含义与内容

二、蒙台梭利感官教具的特征

三、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目的

任务二蒙台梭利感官领域教具操作活动

项目导言

一天早晨王老师正在晨间接待,小溪的妈妈焦虑地走到她身旁,说:“小溪的插座圆柱体已经操作3周了,这让我很着急,是不是时间太久了,他为什么不关注其他教具呢?”王老师笑了笑,说:“再给小溪一些时间。”一周之后,小溪的妈妈兴奋地跑到王老师面前说:“王老师,小溪今天早晨把我家里的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好多瓶子按顺序排得整整齐齐,没有一个排错的,他太棒了!”幼儿的操作是个性化的,教师应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扮演引导者、观察者的角色,当幼儿的探究欲望被满足时,教学效果会突发性显现。

任务一蒙台梭利感官教育概述

一、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含义与内容

(一)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含义

感官教育以系统的感官教具为依托,通过系统而反复的感觉训练,强化儿童肌肉、神经及感觉器官的发育,以便开发智慧。进行由感觉到概念的感觉教育,能帮助儿童自然地发展,为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打下良好基础。

(二)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内容

1。视觉教育

视觉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儿童的视觉,提高其视觉敏锐性。

视知觉统合能力,并非一般所说的有没有看见、近视或远视等视觉上的问题,而是指眼睛对于线条、角度、图形等的判断、记忆、辨识是否能够整合的能力。

蒙台梭利视觉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儿童学习分辨物体体积、颜色、形状等物理特性。用来实施视觉教育的教具包括:粉红塔、棕色梯、红棒、圆柱体组(带插座)、彩色圆柱体组、色板、几何图嵌板箱、几何立体组、建构三角形以及二项式与三项式。除了对颜色的分辨外,蒙台梭利视觉教育特别强调维度(Dimension)的概念:“所谓维度,是指物体的长、宽和高,任何物体都有这三种维度,平面有两个维度,而线只有一个维度,维度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存在于大自然无数的物体中。”蒙台梭利将这个抽象概念带入视觉教育中,使抽象概念具体化。由于物质被单一化,所以幼儿在操作时容易得到具体的观念,这种刺激孤立化的原则,在蒙台梭利视觉教育中随处可见。例如在体积辨识方面,蒙台梭利曾以三组积木分别表示粗细、长短与大小的概念,也就是说这三组积木各代表一种刺激,儿童可以很明确地了解教具所传达的概念;又如教导颜色的辨认时,蒙台梭利不会拿真实物品告诉幼儿物品所呈现的颜色,因为如此一来,幼儿的注意力将会落在物体上,使得颜色的刺激无法凸显出来。

2。触觉教育

触觉教育是接触物体表面的感觉训练,用于提高儿童触觉敏锐度。

触觉教育在蒙台梭利感觉教育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除了对物体表面的触摸、辨认,还包括温度感、重量感。用来训练幼儿触觉的教具有触觉板、装有各种质料的布盒、温觉筒、重量板、几何立体等。蒙台梭利这样描述触觉教育:“我教导孩子如何去触摸,也就是教导他触摸表面的方法。因此我有必要轻轻捏住孩子的手指,带着他贴在表面上非常轻地滑过去,这些技巧的另一特点是,告诉孩子要闭眼睛触摸,为了鼓励他这么做,我们可以告诉他,这样才更能感觉之间的差异,引导他在不使用眼睛的情况下,分辨不同的接触面。”

3。听觉教育

听觉教育是通过变化声音的强弱程度,提高儿童听声音的敏锐性。

蒙台梭利在《发现儿童》一书中指出:“听觉教育的课程我是如此进行的:我要教师先让教室安静下来,接着我继续工作,以便把安静导入更深沉的境界。”诚如前面所言,蒙台梭利教导儿童辨别声音时,要求“绝对肃静”,也就是先让儿童做“寂静的练习”。这种寂静练习具有积极的意义,儿童在静默当中,不仅体会到外界的肃静,同时享受到内心真正宁静的愉悦。蒙台梭利认为,只有在绝对的肃静中,儿童才能体验噪声与和谐声音的不同,进而能对悦耳的声音产生认同,这便是培养欣赏和谐之美的开始。一个懂得欣赏生命和谐、恬静之美的人,必然能散发出一股高贵的气质,使生命因获得更多的力量而显得愈发清新。

蒙台梭利认为,“钟”代表着爱,悠扬的钟声能使儿童产生共鸣,所以她使用了米兰第一间“儿童之家”的指导员马可罗尼女士(Makroni)创作的一套13个钟的教具来训练儿童的音感。而为了与乐音做比较,蒙台梭利使用小筒子,在里面装入不同的东西,如沙子或小石子等,使其成为各种杂音的来源。这样儿童便可以利用“音感钟”“杂音筒”来做比较。音感的培养是音乐教育的基础,蒙台梭利主张使用弦乐器来进行音乐教育。因为“简单而原始的乐器最适合用来唤醒小小心灵中的音乐”,而弦乐器正好具备了这样的特质,特别是竖琴,象征着“人的内在气质”。此外,蒙台梭利发现儿童对于音乐的旋律较有感受力,对音调则较不敏感,所以主张使用旋律来产生“教育上的纪律效果”,使儿童的行为产生自发性的秩序。

4。嗅觉和味觉教育

嗅觉教育是用鼻子来感觉气味的教育,有助于锻炼儿童对各种气味的敏感性。味觉教育则是用舌头来感觉味道的教育,有助于提高舌头对味道的敏感和灵活性。

嗅觉与味觉的练习是蒙台梭利认为最困难的部分。她认为孩子的嗅觉并不特别敏锐,因此很难用感官的方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对于幼小的孩子更是如此。因此蒙台梭利在训练孩子嗅觉时,会将不同的花、香水、杏仁、薄荷等具有特殊气味的物体放在幼儿的四周,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并引导其以蒙住眼睛的方式来辨别各种气味。

至于味觉教育,蒙台梭利主张让孩子去品尝酸、甜、苦、咸四种简单的味道,因为这是舌头能感受到的四种主要味道。此外,在品尝各种味道之前蒙台梭利要求儿童先漱口,以避免味道混淆,这也提供了卫生教育的机会。除了让儿童品尝四种味道外,蒙台梭利也建议让儿童在三餐中去练习味觉与嗅觉,因为这是训练这两种感觉最自然的时机。

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不只刺激和训练了儿童的感觉器官,同时也促进了感觉和知觉的发展,有助于形成概念。

二、蒙台梭利感官教具的特征

(一)刺激的孤立性

所谓刺激的孤立性,也就是把物质中的每一种属性分离出来,当属性从具体的实体中抽离出来后,就会成为一种抽象的概念,蒙台梭利将每种抽象概念整合到感觉教具中,使得抽象概念得以具体化。例如,以抽象属性如颜色、空间、气味、声音来区分教具,使教具具有明显的差异。孩子在操作这些教具时便能将注意力集中在物体的明显特征上,帮助其分类及分析各种性质。例如:将一盘西瓜摆在孩子的面前,然后告诉他:“这是西瓜,有绿色的果皮,红色果肉,形状是圆形或椭圆形,吃起来甜甜的。”如此介绍虽将西瓜所有属性都说出来了,但是孩子无法一一记下来,倒不如每次只提供一种属性,待孩子一一了解属性后,再呈现整个西瓜的概念。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