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的基石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原动力。我国政府一直鼓励和帮助大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职业院校也在努力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政策措施。
1。什么是创新
(1)创新的含义
创新概念起源于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概论》。他认为创新包括:引入一种新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工艺和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在生产中采用新材料或新的半成品;实现新的组织形式。因此创新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一般来说,创新是指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价值的新事物和新思想的活动。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创新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有了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创新就是指技术创新,是企业对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创造的实际运用,它并不包括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创造本身。狭义创新是国际上通用的创新概念。广义创新的内涵有了很大的扩展和延伸。具体地说,它包括理论创新、观念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等。创新的主体不只是企业,个人也可以成为创新的主体。
(2)创新的特点
创新在人类社会语言的海洋中,是一个最诱人、最珍贵的词汇,它呈现的基本特点是:
第一,新颖性。
创新不是模仿、再造,因此,新颖性是创新的首要特征。具体来说,新颖性又包括三个层次:世界新颖性或绝对新颖性,是指前所未有的创新,这是层次最高的一种创新,它的产生往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局部新颖性,尽管不是世界范围内的首创,但在局部来讲仍然具有新意,它的影响力同样非同凡响。
主观新颖性,即对创造者来说是前所未有的。
案例分析
创造第三生活居所的星巴克
星巴克公司把最古老的商品——咖啡发展为与众不同、持久的、高附加值的品牌,并没有使用传统的促销、广告宣传等手段。“不花一分钱做广告”是该公司的营销理念,星巴克从没在大众媒体上花过一分钱的广告费。“我们的店就是最好的广告”,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对品牌管理方法进行了自我创新:将本来用于广告的支出用在员工的福利和培训上,使员工的流动性很小,这对星巴克“口口相传”的品牌经营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高价值性。
创新可以重新组合生产要素,从而改变资源产出,提高组织价值。而对于企业来说,创新利润是最重要、最基础的部分,也只有创新利润才能够充分反映出企业的个性。
第三,风险性。
创新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这种不确定性就构成了创新的风险。因此,在创新过程中,只准成功、不许失败的要求,是不切实际的。只能通过科学的设计与严格的实施,来尽量降低创新的风险。
案例分析
诺基亚手机的“没落”
对于曾经的手机巨头诺基亚来说,其持续的滑坡趋势并非新的故事,而它所带来的教训,简单来说就是一句话:要么创新,要么死亡。
诺基亚甚至比大多数人都更早预见到了智能手机的到来,它发明了第一款触摸屏手机,却迟迟不上市;它拥有曾经是全球最大、最先进的智能手机平台——塞班系统,但却没能意识到互联网思维对手机市场的“革命”……
智能手机市场主导地位之争已经成为AndroidOEM(原始设备制造商)内部的事情,诺基亚甚至都已被排挤出这一行列。2013年9月,诺基亚手机业务被微软公司收购。
第四,动态性。
创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唯一不变的就是一切都在变,而且变化得越来越快。因此,任何创新都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而只有不断地变革和创新,才适应时代的要求。
人在职场
不断创新的“乔布斯”
我们往往把创新理解为从无到有的过程,对现存的产品赋予新的理念感知不太深刻,对企业开发老产品不愿多顾,简单给以否定。事实上,赋予传统产品以新内涵、新概念、新文化,一样是巨大的创新。
手机最早是美国IT巨头摩托罗拉公司发明的。到新世纪初,世界手机生产巨头确立,市场高度集中。在这一背景和市场格局下,投资研发和生产手机,无疑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在如此白热化的竞争中,很难想象有人会中途冒险进入这个行业。
然而,2007年,乔布斯发明了iPhone。苹果手机为什么这么赚钱呢?归根到底还是产品的独特性与不间断的创新。包括iPhone在内的iPod、iPad,苹果的每一款产品都可以视为艺术品,是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乔布斯率先在产品中植入美学因素,提出“科技要和人文、艺术融合,才能产生让我们的心为之歌唱的结果”。乔布斯的威望,使他能够把苹果的资源押注于相对较少的几种产品,而这些产品往往是实验性的。投资者对他的判断力的信心,可被视为苹果“秘密武器”之一。
当代创新是多学科交叉、多领域融合的创新,是以人为本的创新,在传统产品上赋予人文、艺术元素,并使之天然融合一体,这是当今创新的新特征。
2。创新的价值
(1)创新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