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人际沟通与礼仪重点内容 > 第三课 通联礼仪(第5页)

第三课 通联礼仪(第5页)

敬语通常分为两部分,前部分可紧接着正文末尾,也可另起一行空前两格书写;后部分要顶格书写,即“此致”等词紧接正文末尾或另起一行空前两格书写,下一行顶格处用“敬礼”等词与之呼应。

5。落款

信文最后要写发信人姓名和写信日期,即署名及时间。

署名应在祝词后,另起一行靠右位置。署名后可酌情加启禀词,对长辈用“奉”“拜上”,对同辈用“谨上”,对晚辈用“字”“白”等词。

署名之下写日期,可以写上×年×月×日,也可以写×月×日或只写×日,还可以加上具体时辰和写信地点,如9月6日晚7时于××。

6。补遗

补遗是写完信后,发现有遗漏的内容,加以补充说明的话语,也就是附言。一般提行在开头处写“另外”“又及”“还有”等词语加以提示,再补写内容。补遗语独立成段,不宜过长,也不能随意穿插在信的中间。

小贴士

不宜用红色笔和铅笔写信,红字书信意味绝交,铅笔书信会让收信人认为你不尊重他,轻视他。

(二)信封礼仪

人们在邮寄信件时,用以装存、保护信笺的信封是必不可少的。信封上的文字,即封文,有严格的书写标准和规范,内容一般包括收信人的地址、姓名和寄信人的地址、姓名等。

1。书写规范

(1)收信人地址、邮编

邮编写在信封左上方。邮编后面或下一行书写收信人地址,一般按省、县、乡、村或所在单位的顺序写。书写一定要准确,不得用简称、省略或简化形式。

(2)收信人姓名

信封中部写收信人姓名(或单位名称),字号要略大些。姓名之后空一两格写“同志”“先生”“女士”等称谓,之后加上“启”“收”等敬辞,字号要略小些。称谓是写给邮递员看的,千万不能使用寄信人对收信人的私人关系称谓或收信人的行政职务,如“××父亲收”“××局长收”等。

(3)寄信人地址、邮编

信封右下方写明寄信人地址和邮编,要准确、清楚,信件若出现情况便于退信。有时为表礼貌,也可在地址之后加上姓名和“谨缄”“缄”等敬辞。

(4)邮票

邮票贴在右上角,注意贴紧;若需多枚邮票,可贴在信封背面。

小看板

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

19世纪初的一天,在英国的一个乡间,邮差给一位少女送来一封信,照例向她收邮资,可是这个少女只在信封上瞥了一眼,却拒不收信,也不交邮费。邮差便和她争执起来,这时恰有一个叫罗兰·希尔的人散步走到这里,当他得知姑娘因付不起邮费,执意不肯收信时,便替这位少女交纳了邮费。这位少女很感激他的帮助,并向他叙说了拒收来信的秘密:“因为我没有那么多的钱交纳邮费,所以事先与我那远方的未婚夫约好,如果他一切安好,就在信封上画一个圆圈。我看到这个记号,知道他一切平安,就没必要交那么多的钱收信了。”这件事启迪了罗兰·希尔。后来,罗兰·希尔向政府建议,发行一种价格便宜的邮资凭证,由寄信人购买后,贴在信封上,这样就不用收信人付邮费了。英国政府采纳了罗兰·希尔的建议,于1840年5月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枚邮票,价格只有一便士,由于是用黑色油墨印的,后人便将它命名为“黑便士”邮票,罗兰·希尔也因此被人们誉为“邮票之父”。

2。托交有礼

托人转交的信件,信封一般不封口或由受委托人封口,以示礼貌,如捎信人熟悉收信人的地址,信封上就不用再写地址,只写“烦交”“面交”“送交”“呈交”即可;如果不熟悉,应把详细地址写上。信封中间写收信人姓名,信封右下角写“×××托”或“×××拜托”。

小贴士

不要用公家信封信纸写私人信件,这不仅是礼仪要求,也是品格修养的表现,还是国际通行的惯例。

(三)折叠礼仪

一般信笺的折叠是文字向外,顺折向上,能让收信人拆信后,抽出信笺就看见自己的名字。文字向内的折法,一般是凶信折法,写文言文书信,寄给谙熟古人礼仪的人时切忌这一折法。信笺不要乱折,也不必上缠下绕,边角对插,过分神秘。

小看板

信纸的折叠

以低示己法:先将信笺三等分纵向折叠,再将其横折,使其两端一长一短。意在表示谦恭之意,俗称“磕头信”。

外露姓名法:在折叠信笺时,有意将收信人姓名外露。此法可使收信人产生亲切之感。

公函折叠法:先将信笺纵向对折,再在折线处往里卷折1~2厘米宽,最后将其横向对折。多用于因公通信。

随意折叠法:将信笺先横向对折两次,然后再将其纵向折叠到可以装入信封的长度。多用于日常通信之时。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