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人际沟通与礼仪重点内容 > 第一课 语言沟通技巧(第1页)

第一课 语言沟通技巧(第1页)

第一课语言沟通技巧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最基本形式,语言符号系统是沟通的重要载体。人们主要通过语言来传递信息,它是信息沟通最有效、最便捷的方式。语言沟通可分为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两种方式。在生活和工作中,良好的语言沟通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口头沟通

小贴士

美国沟通大师保罗蓝金研究显示:领导人的沟通时间有45%花在听,30%花在说,16%花在读,9%花在写。

口头沟通是人们之间最基本、最常用、最直接有效的语言沟通方式。口头沟通可以是简短的问候、寒暄,也可以是较复杂的交谈、演讲、谈判等;可以是正式的会谈,也可以是非正式的讨论;可以是面对面的谈话,也可以是不见面的电话交流等。而最常见、用得最多的则是交谈与电话沟通。

(一)口头沟通的特点

1。快速传递,即时反馈

口头沟通的优点是快速传递和即时反馈。在这种方式下,信息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被传递,并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对方回复。如果接收者对信息有疑问,迅速的反馈可使发送者及时检查其中不够明确的地方并进行改正。

2。全面真实,直接有效

在口头沟通中,人们传递了包含文字语言、声音语言、肢体语言的全面信息,而这些全面信息又被沟通对方所接收,因此,较之书面沟通,口头沟通更真实同时,在口头沟通中,双方不需要借助其他信息渠道,而是通过自己的视觉器官、听觉器官以及心灵直接接收感知到对方发出的信息,因此,较之书面沟通,口头沟通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3。作用持久,影响力强

口头沟通需要双方直接接触,或能看到,或能听到,并能感觉到,因此作用更持久、影响力更强。对于思想、情感的沟通,口头沟通方式更为合适。

但是,口头沟通也有缺陷。信息从发送者一段段接力式传送的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失真的可能性。每个人都以自己的偏好增减信息,以自己的方式诠释信息,当信息传达到接收者时,其内容往往与最初的含义存在重大偏差。而且这种方式不是总能省时,有时甚至浪费时间。

(二)谈话的技巧

1。沟通前的准备

(1)明确沟通目的

为实现有效沟通,每一次沟通前都应有其确定的目的,如果事先目的不明确,沟通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应根据不同的沟通目的,收集资料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在沟通前有必要明确其要交换思想、传递信息还是交流感情等,以便在沟通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有备无患,使沟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了解沟通对象

面对不同的沟通对象,应该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如果对方内向沉默,交流时应侧重于鼓励其大胆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如果对方性格直爽,交流时就可以开门见山,不必绕弯子;如果对方敏感多疑,交流时就要格外地注意言辞委婉,语义准确。如果事先对对方的兴趣爱好已有全面了解,必要时可以专门投其所好。对沟通的对象了解得越多,就越有利于实现有效沟通。

(3)选择沟通场所

在不同的地点进行沟通,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沟通效果。应该根据相应的交流目的、内容、对象,选择相应的地点。一般而言,办公室、会议室适合于谈论工作、公务,商务性的交流可在商务会馆或咖啡馆进行,而朋友间的聊天与谈心,则可选择在优雅、安静的休闲场所,气氛会显得更轻松。

小贴士

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我们在人际沟通中要明白什么场合说什么话的道理。

(4)把握沟通时机

沟通时机的选择应该适宜、适度。时机适宜是要防止干扰交谈对象正常的工作、进餐、休息时间,否则容易引起对方的不快、反感;时机适度是要合理把握沟通时间的长度,如果过于紧迫,往往言犹未尽,难以充分交换信息。当然也不能没完没了,应尽量紧扣主题,避免不必要的空谈。

(5)营造沟通氛围

只有在友好和真诚的气氛下,人们才愿意和容易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如果过于紧张,或者互不信任,甚至怀疑、猜忌,交流沟通则会十分困难,抑或难以进行。因此,沟通者应根据沟通内容尽可能创造一个轻松友好的沟通气氛。

小故事

触龙当说客

公元前266年,秦国攻打赵国,赵国危在旦夕,向齐国求救。齐王虽然答应出兵,但需要赵国派太后的幼子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太后听后震怒,严词拒绝,赵国大臣触龙前来说服太后。面对盛怒的太后,他先用“缓冲法”,藏起自己的来意,像两个普通老人见面一样唠起了家常,问起居,谈饮食,议养生,使太后从“盛气而揖之”变成了“色稍解”,减少了对触龙的抵触。然后,触龙利用太后的爱子之情,告诉太后,真正爱护儿子就要为他的长远打算,儿子去做人质是为国家建功立业,虽然短期内可能会让他受些挫折,但长远来讲是非常有利于他的成长的。就这样,触龙成功地说服了太后。

点评:

精于沟通技巧的触龙采用以情动人的方式,形成了与太后心理共容的氛围,缓解了紧张气氛,使说服得以成功。

2。谈话的艺术

语言作为沟通的最基本手段,讲究的是表达是否有效。因此,准确、灵活地使用语言是保证沟通效果的前提。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