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人际沟通与礼仪重点内容 > 第二课 礼仪(第3页)

第二课 礼仪(第3页)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礼貌举止好比人的穿衣,既不可太宽,也不可太紧。”

7。从俗原则

从俗就是指交往各方都应尊重相互之间的风俗、习惯,了解并尊重各自的禁忌。由于国情、民族、宗教信仰、文化背景的不同,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着“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现象。为此,在交往中必须要做到入乡随俗,尊重他人特有的风俗习惯,与绝大多数人的习惯保持一致,切勿目中无人、自以为是、我行我素,或少见多怪、妄加非议。

三、习礼、知礼、守礼、行礼

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理,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青年的基本素养,也是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和精神追求。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礼”开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淡化了。在社会的各阶层、各角落出现了一些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诸如不会问候、不会谦让、不会尊重师长;视行为不羁为个性、视粗俗鲁莽为光荣;讲究吃、讲究穿,就是不讲“礼”,不缺钱、不缺财,唯独缺“德”。没有“礼”的社会是失范的社会,不讲“礼”的社会是有问题的社会。礼兴才能人和,人和才能万事兴。和谐社会,应是人人习礼、知礼、守礼、行礼的社会。

所谓习礼,就是要对社会交往中的各种礼仪进行较为系统的学习;所谓知礼,就是要详细了解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在礼仪方面的“可为”与“不可为”;所谓守礼,就是要在实践中坚持自觉地遵守礼仪;所谓行礼,就是以礼仪的规范作为自己行动的重要指南,依礼行事,非礼勿行。

礼仪是知与行的统一,其关键不在于习与知,而在于守与行。

自觉、系统地学习礼仪、知晓礼仪,是践行礼仪、养成文明行为习惯的基础。古人云:“先学礼而后问世”、“不学礼,无以立”。

良好礼仪的养成,依靠礼仪的践行。古人云:“礼者,履此者也。”只有通过“礼”的践行才能培养人的高尚美德。荀子就认为“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荀子·劝学》)。我们应该将知识与品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习礼的过程中,去体验守礼和行礼的真谛,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让“行”与“知”并进。

礼仪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习礼、行礼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立足日常、注重细节,时时习礼、处处行礼,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日积月累、久久为功。

活动平台

[活动目的]

学习人际沟通交流,练习表达及倾听。

[活动要求]

1。地点:教室。

2。时间:40~50分钟。

3。方式

(1)将人员分为两组。

(2)事先设计若干个讨论题(宜新奇有趣,性质内容及题数根据需要时间长短而定),进行讨论。

[活动内容]

1。过程

(1)两组成员站成两圈,分内圈和外圈。

(2)给出第一个讨论题,内圈和外圈两两对谈。两分钟后换第二个讨论题,同时内圈

人员按顺时针方向移动一个位置,再进行对谈。以此类推,直至讨论完毕。

2。分享

(1)每次沟通是否顺畅?有无障碍存在?

(2)大家一起将在讨论时认为对方最突出的或很受感触的意见提出来,与其他成员共同分享。

活动二大学生礼仪修养调查

[活动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礼仪的认知度和礼仪知识的知晓度。

[活动要求]

1。地点:校园。

2。方式:

(1)4人一小组。

(2)校园问卷调查。

[活动内容]

1。设计与制作礼仪问卷调查表。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