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人际沟通与礼仪学到了什么 > 第一课 见面礼仪(第1页)

第一课 见面礼仪(第1页)

第一课见面礼仪

与人交往的第一步就是见面。见面时行使正确而优雅的见面礼,会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同时也显示出你优雅的气质。见面礼节是人们进入交际状态的开端,是情感交流的开始。

一、致意与称呼

(一)致意

致意是已相识的人或有一面之交的人在相距较远或在人多不宜交谈的场合用无声的动作、表情表示友好的一种问候礼节。它是日常人际交往中最简单、最常用的见面礼节,如点头、微笑、招手、欠身、鼓掌等。使用致意方式时,针对不同场合、不同对象可以单用一种,也可几种并用。

1。讲究顺序

致意的基本顺序是:一般男士先向女士致意,晚辈先向长辈致意,职位低者先向职位高者致意,未婚者先向已婚者致意。女士只有面对长辈、老师、上司和特别敬佩的人,才需先向对方致意。

2。举止文雅

相互致意要文雅,遇到别人向自己先致意,一定要马上回应;不要一面致意一面大声叫喊,也不要手插裤兜、嘴叼香烟致意。

(二)称呼

在人际交往中,首先面临的是称呼问题。如何得体地称呼别人,不仅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也体现了个人的教养和文明程度。

称呼的方式因国家地域和时代的不同,习惯也各不相同。一般来说,在日常生活中称呼要亲切、自然;在工作中,称呼则应庄重、规范。

1。规范的称呼

(1)职衔称谓

对国家公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在正式场合流行称呼行政职务和职称,以示身份有别,敬意有加,如“王总经理”“李主任”“张教授”等。可只称职位或职称,也可以在职务和职称前加上姓名。但西方人一般不用行政职务称呼人,只在介绍时加以说明。

(2)职业称谓

在社交场合,称呼对方的职业,带有尊重对方职业和劳动之意,同时也自然地将话题转向与对方职业有关的内容,从而拉近与交往对象的距离,如“王师傅”“李老师”“张医生”等。

(3)社会通称

这是一种不区分被称呼人的年龄、职业、身份等因素而广泛使用的一种泛尊称。一般情况下,男性称“先生”,未婚女性称“小姐”,已婚女性可称“夫人”或“太太”,成年女性不明确其婚姻状况的则一律称“女士”。

小贴士

在正式场合使用职衔称呼时应注意遵循“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如果交往对象身兼数职,此时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使用让对方感到最被尊敬的称呼,即选择职务最高的称呼。如果与你交流的对象身处副职,大多数时候可以把“副”字去掉,除非对方特别强调。

2。不规范的称呼

(1)庸俗的称呼

如“哥们儿”“姐们儿”“兄弟”,不论何种单位,对上司一律称为“老板”“头儿”等一类称呼。这些称呼看似随意亲切,但在正式场合却显得俗气,影响个人形象。

(2)不当的简称

简称一般只在非正式场合使用,如“张总”“刘工”等。正式场合最好用全称,这样才显得庄重得体。

(3)地域性称呼

有些称呼有很强的地方色彩,正式场合要避免使用。如北京人爱称人“师傅”,山东人见人叫“伙计”,南方人听来却是“出家人”和“打工仔”之意。中国内地习惯称配偶为“爱人”,而西方人则将其理解为“情人”,可谓是“南辕北辙”,歧义甚大。

(4)不敬的绰号

绰号一般只适合在非正式场合,关系密切的交往对象之间使用。在正式场合,切勿自作主张给对方起绰号或随便以绰号去称呼对方,更不能用带有侮辱性质的有损对方尊严的不敬绰号,如“罗锅儿”“四眼儿”“瘦猴儿”等。

此外,在人际交往中还要特别注意,任何情形下,都不能无称呼就开始交谈,或以“喂”“哎”等叹词招呼对方。尊重他人,称呼就要合乎常规,谦恭有礼。

二、介绍与名片

(一)介绍

介绍是人与人之间初步认识的桥梁,无论是介绍自己、还是介绍他人,都要规范得体。介绍分为自我介绍和介绍他人两种形式。

1。自我介绍

在社交场合,当你渴望结识某人而又无人为你介绍时,可适时进行自我介绍。

(1)内容

公务场合,正式的自我介绍中,姓名、单位、部门、职务缺一不可。如“您好,我叫王海,是长江大学管理系主任”。有职务一定要报出职务,若职务较低或无职务,则可报出自己目前所从事的具体工作,如“您好,我叫李颖,在天地集团广告部从事广告策划工作。”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