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开动了,何炅无意间回头,发现之前的司机静静地在路边朝他们的方向深深地鞠着90度的躬,许久许久……
点评:
这个无人看见的鞠躬让人深深地感动,它不仅来源于良好的职业操守,更来源于女孩发自内心对人的真诚和尊重。只有当以礼待人成为一种行为习惯,成为社会的一种风尚,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和谐,我们的民族才会更文明。
四、拥抱与吻礼
(一)拥抱
在西方,拥抱是与握手一样重要的见面礼仪。新知故友见面或告别,都可以热烈地抱一抱,或轻轻地搂一搂,传递友谊和关爱。拥抱不但是人们日常交际的重要礼仪,也是各国政府首脑外交场合中常用的见面礼节。
1。拥抱的方式
纯礼节性拥抱的标准做法是:两人相距约20厘米相对而立,面带微笑,抬起手臂,右臂略高,左臂略低,右手扶着对方的左后肩,左手扶着对方的右后腰,各自都按自己的方位,两人头部及上身都向左前方相互拥抱,礼节性的拥抱可到此完毕。如果是为了表达较为亲近的情感,更为密切的关系,在保持原手位不变的情况下,双方还应接着向右拥抱,再次向左拥抱,才算礼毕。
礼节性拥抱身体不可贴得太近,时间不可太长,更不能用嘴去亲对方的面颊。
2。拥抱的限制
(1)对象限制
行拥抱礼,需了解交往对象的性别、民族、宗教等。在大多数欧美国家,男女老幼之间均可采用拥抱礼。而在亚洲、非洲的绝大多数国家里,尤其是在阿拉伯国家,拥抱礼仅适用于同性之间,与异性在大庭广众之下拥抱,是绝对禁止的。
(2)场合限制
行拥抱礼,要注意场合。在庆典、仪式、迎送等较为隆重的场合,拥抱礼最为多见,在政务活动中尤为如此;在私人性质的社交、休闲场合,拥抱礼则可用可不用;在某些特殊的场合,诸如谈判、检阅、授勋等,则大都不使用拥抱礼;西方人在商务活动中,是不施行拥抱礼的。
小看板
“抱抱团”
“抱抱团”活动,崇尚与陌生人自由拥抱。最早向世界推行这个活动的是美国人贾森·亨特。活动的灵感来自于他去世的母亲。在母亲的葬礼上听到许多关于母亲的事迹,得到过亨特母亲帮助关心过的人回忆从她那里得到的温暖,一方面受到母亲故事的感召,另一方面感觉自己需要借助他人提供的温暖来克服丧母的悲痛,亨特做了个写着“真情拥抱”的纸牌走上家乡的大街。第一个与他“真情拥抱”的人是一个路过的姑娘,她停了下来,看了看纸板,毫不犹豫地向亨特张开了双臂。从这一天起,“FREEHUGS”这个关于爱和分享的运动开始在全美国蔓延。后来,一位名叫JuanMann的澳洲男子在悉尼闹市街头手举“自由拥抱”的牌子将这项运动推向了全球化的网络世界,自此,活动便在全球传播开来。
(二)吻礼
吻礼产生并流行于西方交际场合,它是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朋友或夫妻之间表示亲密、友好、爱抚的一种见面礼节。
小看板
吻礼的起源
吻礼,据说最早诞生于古罗马帝国时代。那时,古罗马帝国严禁妇女饮酒,男子打仗归来,首先要检查一下妻子是否偷喝了酒,于是就闻一闻她的嘴,这样相沿成习,逐渐演变成社交场合的见面礼节。
1。吻礼的形式
行吻礼时,不同关系、不同身份的人,相吻的部位不尽相同,其含义也不一样。一般而言,女性之间可吻脸,男性之间抱肩拥抱,男女之间贴面颊,长辈对晚辈吻额头,男士对尊贵女宾吻手背。
小贴士
吻手表示敬意,吻颊表示欢喜,吻唇表示恋爱,吻额表示关爱,吻眼表示幻想,吻掌表示热情。
2。吻礼的禁忌
(1)注意性别
吻唇,除了母亲和婴儿之间可行外,这种礼节是配偶和情侣的专利,切忌不分性别及对象随意使用。
(2)考虑差异
吻礼是一种十分敏感的礼节。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之间对于吻礼的观念和态度大相径庭。如阿拉伯国家的吻颊礼只限于男子之间;亚洲的中国、韩国、日本不施行吻礼;有些宗教信仰教规则严禁吻礼。
小故事
“南方野人”
为纪念已故总统肯尼迪,美国政府建造了一座肯尼迪图书馆。在落成典礼上,时任总统卡特致开幕词,肯尼迪的遗孀杰奎琳剪彩。礼成后,卡特将杰奎琳搂入怀中亲吻,他的动机是表示关怀,却没有想到令杰奎琳花容失色,手足无措,而这一切都被记者摄入镜头里。卡特身为总统,在正式场合,不经女方同意,就贸然亲吻是失礼的,更严重的是,杰奎琳是清教徒的后裔,且一直保持着清教徒的习俗,亲吻更在严禁之列。于是,第二天,舆论就讥笑卡特为“南方野人”。
点评:
本是一份友好和关怀,却因不了解对方的宗教禁忌而弄巧成拙,失礼的行为带来了恶劣的影响,破坏了公众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