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出城捡柴的话,体力差的,是真的做不了,陈山领人把这活接下,从没叫过一声苦。
最后不仅是他们住的宅子,就连别处的宅子,放糊,放药。
各处宅子里,他还特定着时日,去送温干的柴火,让大伙在屋内,祛湿不受冻。
这雨接连下了几个月,你想找根干燥的柴火,那叫做梦。
想要柴火引得燃,那就得砍好了,放到火边温着。
等烤去了水气,才能正常用。
不然,湿柴烧起来的烟子,能呛死你!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药材也有些供应不上了。
吴孝远领着李三水,对一些病得轻的,都已经不用药。
拿一些土方法,尽量帮助病人恢复身体。
只有病重到需要救命的,才敢使药。
而大涝到今天,永来镇上,早已经没了医馆药铺。
为什么?
因为如今永来镇,除了难民,已经不剩什么人了。
更何况,还有源源不断的难民,向永来镇涌来。
这消息一传开,家里有钱有粮的,早跑光了。
就连刘育山,在捞够了以后,都领着一家老小,以探亲和买粮的名义,早早溜了。
吴孝远没有法子,求到董吉人那里。
董吉人一声令下,命人将那些闭了的医馆药铺冲开,把里面剩下的药材,都送去了济世堂。
要说,这董吉人,也是个狠的。
冲医馆药铺之后,更是命手下的人,把那些没人住的宅子,收罗了一遍。
但凡是能吃的,都用来赈济灾民了。
至于宅子和宅子里的其它东西,董吉人没动。
他是官府,不是山匪,底线是要有的。
所以,对于新到镇上的难民,他做了记录后,只能让李家给与接下来的帮助。
但是每日一顿的粥,他还是咬着牙挺着。
期间,他数次往皇朝上报,也数次催促刘育山尽早办粮送回来。
皇朝送来了一万两银子,回信道:大灾遍地,让他们各处官府自行赈灾。
银子?现如今,有钱有用吗?
而刘育山那个人精!
在永来镇的时候,归他管,别说他开口要,就是不开口,刘育山也有啥好的,都往他这送。
如今呢?他就像放进山里的猴子。
十天半月,回个信。只说大灾之下,粮食难办。
这不是废话嘛!好办?好办就不是大灾了!
好在,刘育山还是办回来一批粮食,只是不仅质量差,数量还少。
也就廖胜于无吧!
直到三个月后,董吉人是一粒粮食都没有了!
实再没法子的董吉人,趁着夜色,敲响了李老三家的门。
婆子开门,外面的人亮出官府的腰牌,立马把人领进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