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按记忆主导感受器官划分为视觉记忆、听觉记忆、动觉记忆和混合记忆
视觉记忆:指以视感觉器官为主导感觉器官的记忆。
听觉记忆:指以听感觉器官为主导感觉器官的记忆。
动觉记忆:指以运动感觉器官为主导感觉器官的记忆。
混合记忆:指多种感觉器官的合作占主导的记忆。
老年人记忆的特征
(一)记忆的正常年老化
成人记忆随增龄而发生变化,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属于生理性变化,可称为记忆的正常年老化。虽然它往往也会给老年人带来不便,但一般说来,对他们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还不至于产生很大影响。老年人记忆的特点和主要变化可归纳为:
1。初级记忆与次级记忆:老年人初级记忆较次级记忆为好。初级记忆是人们对于刚刚看过或听过的,当时还在脑子里留有印象的事物的记忆。初级记忆随年老而减退较缓慢,老年人一般保持较好,与青年人差异不显著。次级记忆是对于已经看过或听过了一段时间的事物,经过复述或其他方式加工编码,由短时储存转入长时储存,进入记忆仓库,需要时加以提取。这类记忆保持时间长。次级记忆随年老而减退明显多于初级记忆,年龄差异较大。
2。再认与回忆:老年人再认能力明显比回忆能力好。再认是当人们对于看过、听过或学过的事物再次呈现在眼前,能立即辨认出自己曾经感知过的;而回忆是刺激物不在眼前而要求再现出来,其难度大于再认,因此,年龄差异大于再认的年龄差异。
3。意义记忆与机械记忆:老年人意义记忆比机械记忆减退缓慢,他们对有逻辑联系和有意义的内容,尤其是一些重要的事情或与自己的专业、先前的经验和知识有关的内容,记忆保持较好,说明信息储存的效果在于目前的信息与过去已学过的能否很好联系。意义记忆出现减退较晚,一般到六七十岁才有减退;相反,老年人对于需要死记硬背,无关联的内容很难记住,机械记忆减退较多,出现减退较早,40多岁已开始减退,六七十岁减退已很明显。这些结果也说明不同性质的记忆出现年老化的时间不同,记忆减退是有阶段性的。
4。日常生活记忆与实验室记忆:老年人对日常生活记忆的保持较实验室记忆好。记忆时时联系着人们的生活,对于保持日常生活能力(如:取放生活用品或上街采购东西)和社会交往(如:与朋友约会)等都十分重要。可以看出,老年人对于日常生活中的记忆保持尚好。
(二)记忆的病理性变化
1。记忆与躯体健康有关。病理性老化是由疾病引起,属于异常的老化,它往往是某些疾病常见的和较早出现的临床症状,例如:脑肿瘤和脑血管疾病等,表现明显的记忆障碍,它可以作为诊断的主要依据之一。
但是,记忆的正常年老化和病理性老化之间有时难以区分其性质,尤其在疾病早期更难鉴别,因为在记忆年老化过程中,个体差异很大,造成对老化的性质不易及时划清界限。只有通过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和临**定期进行检查,一旦发现病人不仅仅近事记忆减退,而且远事记忆也发生障碍,并且即使给予提示,对方仍然无法回忆,这表示记忆已全面出现减退。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记忆减退速度加快,记忆障碍表现日益严重。例如:做饭经常忘记最后关炉火、回家不认得路或不认识熟悉的人等等,严重影响人身安全和干扰日常生活,致使生活无法自理。这时应立即就医,给予治疗。
2。记忆与心理健康有关。有些精神疾病也会引起记忆障碍。例如:抑郁症患者表现对新信息的学习和记忆能力有所减退,对悲伤的信息记忆敏感性增加,感到无助和无望,而对重要信息却容易忽略,信息加工能力减退,运用有效策略较少,注意力下降,因而严重影响记忆。但这些变化往往并不肯定,而且是可逆的,当疾病治愈后,记忆成绩得到改善。
(三)记忆的可塑性
老年人的记忆减退与很多因素有关,记忆的正常年老化是可以延缓和逆转的。再加上老年人长时记忆并未减退,理解记忆很好,有意记忆也有优势等,如果采用适当的干预措施(如:记忆训练),学会利用策略,改善信息加工过程,从而提高记忆能力,这表明老年记忆功能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任务二能够通过了解老年人记忆改变所出现的行为表现,对老年人进行记忆策略指导
关键概念:
记忆策略:是认知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经过主观努力,在一定目标的指导下,用以提高记忆成绩所采取的各种措施。
老年人的记忆变化有其具体的特点,在现实生活中也会产生具体的行为,通过了解其具体的行为特征,可以鉴别和判断老年人记忆的变化情况,为老年人记忆策略的训练提供准备。要完成项目情境中“通过了解老年人记忆改变所出现的行为表现,能够对老年人进行记忆策略指导”这样的任务,需要思考下面的问题,并在问题引导下,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
问题二:老年人记忆改变会出现哪些行为表现?对老年人进行记忆策略的指导方法有哪些?
情境五、情境六中的老人,为什么总是忘记东西放到什么地方了呢?这个现象反映了老年人什么方面的问题?通过护理人员对其生活中放物品的习惯进行规范,很快改变了老年人的记不住东西的问题。要想回答以上问题,需要了解老年人记忆变化产生的典型行为和改善记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