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老年人心理与行为的试题及答案 > 学一学(第1页)

学一学(第1页)

学一学

老年人的人际交往(二)

(一)老年人的人际交往有哪些类型

广交新朋友,不忘老朋友。人际交往心理具体可以归为四类。

1。业缘关系

即人们由职业或行业的活动需要而结成的人际关系,如行业内部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上下级关系和同事、同级关系;行业外部的彼此合作关系、伙伴关系、竞争关系、制约关系等。与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不同,业缘关系不是人类社会与生俱来的,而是在血缘和地缘关系的基础之上由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而形成的复杂的社会关系。

2。地缘关系

即人们由于出生或居住在同一地域而形成的人际关系,如同乡关系、邻里关系。故土观念、乡亲观念就是这种关系的反映。

3。趣缘关系

即因人们的兴趣、志趣相同而结成的一种人际关系。这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结成的社会关系,是社会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多,人们在基本满足物质需求的基础上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精神需求,为此,人们结成了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

老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往往存在不同的交集,慢慢地,一些喜欢休闲娱乐的老人开始组成了各自的小团体,有的是“搓麻会”,有的是“钓鱼林”,有的是“门球部”,还有的老人由于日常接触的频繁而相识相交。同时,旧日的老伙计、老领导、老部下等的相聚也使得生活丰富多彩。

4。血缘关系

即由婚姻或生育而产生的人际关系。如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以及由此而派生的其他亲属关系。血缘关系是与生俱来的关系,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初就已存在,是最早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家庭起初是唯一的社会关系。人类历史上比较重要的血缘关系有:家庭关系、家族关系、宗族关系、氏族关系、种族关系。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不同的社会制度下,血缘关系的亲密程度和作用是不相同的。在原始社会中,血缘关系是社会的基本关系,是社会组织的基础,对社会生产及人们的生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老年人人际交往心理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

1。个人因素影响

(1)认知偏差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有些老人能为周围的人所喜欢和仰慕,众人都以与之结交为荣幸和愉快,有的老人却为周围的人所嫌弃和疏远,孤零零的被拒斥在群体的活动圈子之外。造成这种人际关系中的相容或相斥的原因,其中一个因素就是人们在人际交往中的认知偏差。这种认知偏差是对交往对象真实情况的委曲和错觉,反映了人在人际认知中的非理性和主观性,并且由于人际交往的复杂性和可变性,这种认知偏差往往不被人所觉察,但它却可能严重影响到人际交往的顺利进行和人际关系的良好建立。认知偏差主要有两种:对自我认知的偏差和对他人认知的偏差。

对自我认知的两种偏差:一是过高评价自己,孤芳自赏;二是自我评价过低,自轻自贱。对自我的这两种不正确认识都会影响人际交往。对他人的认知偏差:一是以貌取人;二是以成见待人;三是从众;缺乏主见,人云亦云。

这几种认知偏差在人际交往中有不同表现。以貌取人常表现为第一印象。是人初次对他人形成的印象,往往最为深刻,它是一个人通过对他人的外部特征的感知,进而取得对他的动机、情感、意图等方面的认识,最终形成关于这个人的印象。这种印象主要是来自对方表情、姿态、身材、仪表、年龄、服装等方面的印象。社会心理学实验表明,人们对初次印象更容易重视,对后来获得的信息往往不大注意或易忽视。第一印象好,对以后的信息就会起到掩饰作用,产生正向优先效应,认为此人样样好,于是喜欢、信任他并与之接近;反之,不好的第一印象在以后的认知中就会更多地注意其缺点,甚至把优点也当作缺点,产生负向优先效应,对其样样看不顺眼,于是排斥、疏远、嫌弃他。

以成见待人在交往中常表现为晕轮效应和定式效应。晕轮效应指在认知觉过程中,将知觉对象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不加分析地扩展到其他方面去,只凭一个人的某些品质或特征就认为他还有其他方面的品质或特征,也就是从所知觉到的特征泛化推及到未知觉到的特征,仅从局部信息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晕轮效应的成因与我们知觉上的整体性有关。[6]“情人眼里出西施”即是典型。见木不见林、一好百好、一坏百坏,造成对人认知的偏差,从而影响交往。定式效应是指用一种固定的人物形象去认知他人。从众则是根据多数人的看法来确立自己的观点或态度的一种现象。这种人缺乏主见、人云亦云,看人看事随大流,没有自己的观点,不管别人的看法正确与否,一味随声附和。这样认识人,结果导致认识失真,影响与他人的交往。

人际交往中,不仅要正确认识自己,还要正确认识他人,知己知彼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对双方交往的目的、内容、方法也要正确认识,否则交往最终也会中止。[7]

(2)情绪失控造成老年人人际交往的障碍

情绪,人们常称为情感的外在表现,在人际交往中极为重要。情绪隐藏在交际过程中,是一种心灵的无声交谈。交往中,若没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则会直接影响交往质量。例如:在取得某些成绩或被人羡慕的情况下沾沾自喜,得意之色溢于言表,唯恐别人不知,言语中洋洋自得,表情眉飞色舞,往往导致别人的反感而不愿与之交往。与人交往,得意忘形不受欢迎,因为没有人愿意与高傲狂妄的人合作共事。同样,失意忘形留给别人的印象也并不美好。生活中难免会遇到种种困难、挫折、不幸,一个人若愁肠满腹,别人会认为你过于脆弱,缺乏自信,只会给予怜悯或同情,而不会把你作为知己为你分担不幸。若遇不公正对待怒形于色,迁怒于人,人们只会认为你浅薄,缺乏内涵,那么你连怜悯或同情也得不到,只会得到别人的轻蔑,又何谈与人交往?

情绪表达没有分寸同样会影响交往。例如不分场合、不看对象、不顾轻重恣意纵情,情感反应过分强烈,会给人以轻浮、狂妄或动机不纯等不好印象,让人对你顿生轻薄之感而不愿与你接近;反之,一个人若对喜、怒、哀、乐或对能引起情感共鸣的事无动于衷、反应冷淡,就会让人觉得你冷漠无情。试想,一个人永远是一副故作深沉的面孔,谁又愿与你交往呢?

生活中到处充满了矛盾,人们的交往活动也是如此。当交际活动中有了矛盾时,急躁冲动,情绪失控,结果只会导致人际关系的恶化。

(3)态度对老年人人际交往的影响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