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电视栏目策划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 第三节 电视娱乐类栏目的策划要点(第1页)

第三节 电视娱乐类栏目的策划要点(第1页)

第三节电视娱乐类栏目的策划要点

不同类型的电视娱乐类栏目,有着不同的策划方法与要点,本节将分别予以阐释。

一、电视文艺类栏目策划要点

(一)利用电视化手段对艺术作品内容进行必要而合理的阐述

电视文艺欣赏类栏目展现的通常都是一些艺术性高、文化内涵较为丰富的高雅艺术。这种类型的节目往往大都拥有一些固定的受众群,一般来说这些受众对于他们所选择的电视文艺欣赏类栏目具备一定的欣赏知识和鉴赏能力,但是我们在策划这一类节目时不能把目光只放在这些欣赏水平较高的观众身上,这么做会妨害吸引潜在的节目受众,进而影响收视率的提高,从大的方面讲还会削弱电视文艺欣赏类栏目担负的提高全民文艺鉴赏水平和审美意识的责任。对于为数众多的潜在受众群体而言,观看并理解电视文艺欣赏类栏目是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的。在策划电视文艺欣赏类栏目的过程中应该多多注重利用电视化手段对艺术作品内容进行必要而合理的阐述。例如,在电视音乐类栏目中,如果介绍的是外国的高雅古典音乐,就不应该只是在主持人出镜时将下面即将演奏的好几首乐曲的名字一次说完,而且在接下来的节目里没有任何关于这些乐曲名字、作者、创作年代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方面的介绍,这样会给那些刚刚开始关注此类节目,欣赏水平还不太高的观众带来接受上的困难。相反,在介绍这类本就距离普通观众的生活有些距离的高雅艺术的时候,更应该利用电视化的手段将其平民化。例如,可以采用主持、点评、视频资料与现场实景拍摄相结合的节目形式:节目的开场和结束语由主持人讲述;节目中的每一首曲目在演奏前后都要有专家的背景介绍和演奏点评,以增加节目的趣味性;在音乐的演奏过程中也可以根据音乐所表现的节奏、情绪配以合适的图片、视频。

总之,雅俗共赏本来就是电视文艺类栏目策划时所追求的目标,策划者应尽量利用多种手法将原本比较高深的节目内容做到深入浅出的效果,吸引更多的收视人群。

(二)晚会主题应该鲜明、突出、具体化

当今时代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伴随着我国民众收入水平的日渐提高,广大电视观众的文化需求也日益高涨,大型综艺晚会类节目在受到收视群体极大欢迎的同时也在晚会的风格、形式、内容等方面被提出了更高的艺术要求。相对于一般不需要明确的节目主题的综艺专栏节目,综艺晚会类节目通常都是在一定主题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主题思想而策划制作的。策划主题是一个晚会的根基,贯穿于整个晚会创作过程的始终。其后所有的创作都是从已确定的主题发展而出,晚会主题主导着晚会的内容表现。策划、确立晚会的主题既需要理性智慧,又不可或缺艺术的技法与审美,应努力做到鲜明、突出、具体化。一场电视综艺晚会的筹备通常都有一定的事由或特殊的原因引起的:要么是纪念或庆祝某种日子,要么是提供娱乐或其他什么目的。这样就很自然地产生了为它确定主题或确定内容范畴的问题。例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日的晚会,就确定庆祝胜利的主题;庆祝“五一”劳动节,就离不开赞美劳动或劳动者的主题;一场以同学聚会为内容的晚会,其主题既可以是怀旧,也可以是颂扬时代精神;即使是一场纯粹提供娱乐的节目,也需要确定一个内容范畴以便展开下一步工作。

电视综艺晚会的主题策划一般必须考虑几个方面:

1。晚会的类型

晚会按照主题的分类,可分为庆典性、节日性、纪念性、行业特色性、文体活动宣传性、旅游文化性等。策划者必须根据晚会的类型确定合适的主题:既不能偏离晚会的类型又不能墨守成规。

2。晚会的主办方

晚会的整体策划及内容呈现必须符合主办方(出资方)的理念需求、满足他们通过晚会预期达到的精神诉求和社会效应。

3。晚会的受众

一是现场的、电视机前的(电视晚会)观众;二是晚会产生的信息及效应能够传播、辐射到的社会人群。晚会主题策划必须符合受众需求,策划者应树立“受众为本”的思想,只有被受众接受认可才能实现晚会的意义和艺术价值。

总的来说,电视文艺类栏目,尤其是电视综艺晚会类栏目,都可以算是一种主题明确的不同文艺形式的会演。各类栏目的主题和意义不尽相同,所以节目内容的选择、设置、编排都要根据栏目主题的需要来安排,从而紧密呼应栏目主旨。

二、电视综艺游戏类栏目策划要点

(一)选择合适的栏目主持人

一般来说综艺游戏类栏目主持人必须具有很高的现场组织能力、随机应变能力、语言驾驭能力,并具有幽默感。综艺游戏类栏目最重要的是给观众带来快乐,对于主持人来说,首先要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来宾无论是谈话还是表演都能够充分发挥。而为了制造笑料,节目中必须要有戏剧冲突。虽然娱乐节目不是戏剧,但也不是完全展现真实状态,特别是很多节目中的冲突都有着表演的成分。他们面对各种不同层面的观众,必须依靠幽默的语言、敏捷的举止和独特的思维方式去掌控形形色色的现场。例如,被称为“老毕”的毕福剑,在《星光大道》的那一套主持经验,更多来自天赋和现场实践;而像《快乐大本营》和《天天向上》的那种“家族”式的多人主持风格,其主持路数和章法自行创造的能力占了主要部分。

当然,由于“收视率为王”的观点使得一些娱乐节目主持人不择手段地竭力迎合低级口味,让节目的品位不断降低,甚至引导出金钱至上、享乐至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起社会的普遍反感,这种现象是需要批判和反思的。情怀、格调、修炼、社会责任心,对娱乐节目主持人而言,与主持技巧一样,缺一不可。他们不仅要有触类旁通的能力、娴熟的应变本领、调度全场的指挥艺术,更要具备文化修养和思想品格。在节目录制过程中,即使是为了娱乐观众使用幽默的语言和搞笑的方式也应该因人而异——有的嘉宾或者现场观众气量不大,可能就需要注意一下言辞。娱乐栏目主持人真正不可以触碰的底线,是对弱势群体的歧视和对来宾内心真实伤痛的调侃。

(二)合理选择参与嘉宾并充分调动嘉宾的参与热情

综艺游戏类栏目多采取现场集中表演(表现)的综合节目形式,具有广泛而深度介入的观众参与性。不仅在台上的演员、选手、主持人、嘉宾、游戏参加者是当然的嘉宾(或者可以称之为“明星嘉宾”),就是在台下的观众,也处在表演者的位置,可以算是“大众嘉宾”。所以在栏目策划时应该合理选择节目参与嘉宾:

1。必须选择和自己栏目性质相同或者相近的“明星嘉宾”

如湖南卫视的《百变大咖秀》,这个栏目选择的“明星嘉宾”基本上都是像贾玲、白凯南、大张伟这样年轻、充满活力和喜感的明星,从而保证了节目的整体效果能够达到事先设计好的幽默的效果。试想如果《百变大咖秀》选择陈道明、唐国强等在观众眼中早已经有了思维定式、浑身洋溢着浩然正气的明星来充当“明星嘉宾”,节目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2。在“大众嘉宾”的选择上和对他们的情绪调动上,综艺游戏类栏目也应该做事先策划,以期获得更好的节目效果和收视率

如在文艺晚会中,台下观众的主要角色位置仍然是观众,最多不过在烘托现场气氛方面承担类似“给点掌声”之类的任务。但在综艺游戏类栏目中,观众是特殊的演员——在很多情况下,综艺游戏类栏目中的观众都会被节目的策划设计者赋予很多带表演色彩的现场任务。综艺游戏类栏目很看重观众的参与,这包括现场观众的参与和场外观众的参与。这种观众参与的好处在于可以强化节目的对抗氛围,聚集“人气”,利用人们喜欢看热闹的心理吸引观众。在国外的某些综艺游戏类栏目中,有时为了激化节目整体的对抗氛围,甚至会让相关工作人员在正式节目开始之前对双方的支持观众进行启发、诱导,目的就在于激起双方观众针对节目内容的强烈对抗情绪。

(三)设计新颖、安全、健康、对抗性强的游戏内容

电视综艺游戏类栏目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表演性节目,本质上也是戏剧的一种类型,也必须遵循“没有冲突便没有戏剧”的结构规则。而要在节目中造成冲突和对抗,必须要设计有强对抗性的竞争内容。要做到这一点,必不可少的是悬念的设置。悬念是强化对抗和冲突效果的关键因素,在以故事性为基本审美元素的文艺品类中(如戏剧、电影故事片、小说等),悬念的设置是创作者要考虑的重要问题。通常在电视综艺游戏类栏目中,除了整场竞赛的结局这一基本悬念以外,在游戏过程中设置各环节的悬念、进而造成“悬念迭起”的效果,是有经验的编导经常采取的措施。对抗和冲突随着悬念不断出现、不断解决而向前推进,观众则作为旁观者或部分参与者,感受到精神上的满足,这就是悬念的魅力。

在电视综艺游戏类栏目中为了使对抗和冲突的过程更加有趣和视觉化,也为了表现节目对抗冲突进程中成绩的对比,编导还往往策划设计具有特点的累积计分办法。这些计分的方法多种多样,极为丰富多彩,有的还出人意料。例如,有些电视综艺游戏类栏目的游戏规则规定取得某一回合胜利的选手可以选择将获得的分数加给自己或是加倍之后扣掉某一个对手的分数。同时,为了使对抗和冲突曲折化,有时综艺游戏类栏目还在游戏过程中设计具有加减分值作用的、仅靠运气决定的选项来增加变数。

电视综艺游戏类栏目的游戏内容固然要充分的体现新颖性、对抗性,但也不可忽略安全性和健康性。我们现在经常在新闻报道中看到某位明星为了参加某个电视综艺游戏类栏目的录制而受伤的消息。此外,游戏的健康性也非常的重要。在电视综艺游戏类栏目非常发达的中国台湾地区就发生过因为节目内容不健康被观众投诉,导致栏目被罚停播的事件。总之综艺游戏类栏目中的游戏内容应该是建立在健康、安全、积极向上的基础上的,任何为了收视率而急功近利、铤而走险“搏出位”的策划方案都是不值得提倡的。

三、电视娱乐谈话类栏目策划要点

(一)选择合适的谈话人物和话题

对于电视观众来说,观看娱乐谈话类栏目的首要动机就是源自于对谈话话题或者是谈话对象的兴趣。一般来说,关注度越高、观众越感兴趣的话题和谈话参与者就越容易引起观众的收视兴趣,所以选择合适的谈话人物和话题既是策划电视娱乐谈话类栏目时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例如,中国台湾电视娱乐谈话类栏目《康熙来了》主要就是分为人物访谈与话题谈话两种形式。《康熙来了》中的人物专访更多的是通过以被采访的明星为主线,辅以出其不意的朋友、亲人、工作人员不断“爆料”明星不为人知的各种窘态,让被访者的真实一面展现在电视观众面前,以新颖出奇的采访角度让明星变成一个个和电视机前的观众一样的普通人,从而更容易为观众所接受。《康熙来了》中的话题访谈选题极其自由宽泛,涉及生活各个方面,使得选题既立足于娱乐圈,同时又不仅是限制在娱乐圈这个相对较小的范围内。如《康熙来了》曾经多次邀请过像连战、马英九、吕秀莲这样的政治人物来参加节目,用平民化、娱乐化的视角讨论各种话题。在这些话题的讨论中,嘉宾不再是娱乐明星或者政治人物,而是日常生活的普通一员,与主持人、观众们一起去讨论各种话题,能够让观众们更容易参与其中,让访谈不再仅仅是主持人与嘉宾的“二人转”。也正是这样的形式,让更多的观众都喜欢上了这个奇特新颖的电视综艺访谈节目,也让《康熙来了》成了整个华人世界电视娱乐访谈类栏目的王牌。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