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老年人心理护理要点错误的是 > 任务四 老年糖尿病与心理护理(第1页)

任务四 老年糖尿病与心理护理(第1页)

任务四老年糖尿病与心理护理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老年糖尿病的定义及临床表现;

了解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技巧。

能力目标:能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正确分析;

能为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有效心理护理措施。

病历分析

患者,陈某,女性,66岁,患糖尿病5年,她总认为糖尿病治不好,但是也死不了,时常暴饮暴食,觉得控制饮食根本不能解决问题,而且还很痛苦,特别喜欢饮料及麦片等偏甜口味的食物,整日待在家里,很少室外活动,未定期监测血糖和进行相关检查、治疗。近期患者出现颜面、双下肢水肿,同时伴有腰痛症状,来院检查:尿常规:尿蛋白3+,尿潜血3+,尿糖4+;糖耐量试验检查空腹、60、120、180分钟血糖分别为12。58、16。42、17。53和17。47mmolL;被确诊为Ⅱ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医生向患者交代病情及预后,患者非常着急、害怕,并表示会积极配合治疗,正确对待疾病。经过一段时间住院治疗后,患者又出现了情绪低落、失眠、烦躁易怒等症状。

思考:

1。陈老太出现了哪些不良心理问题?

2。如何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

基本知识准备

一、老年糖尿病定义

糖尿病是因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如肾、眼、神经、血管等慢性系统疾病,病情严重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老年糖尿病是指年龄在60岁以上的全部糖尿病患者,包括两部分人群:60岁以后新确诊的和60岁以前发病而后进入该年龄组的。有糖尿病症状并且随机血浆葡萄糖浓度≥11。1mmolL或者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7mmol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老年糖尿病患病有明显的家族史遗传性,男性与女性患病率无明显差异,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不同种族老年患病率不同,环境因素对糖尿病的发生有很大影响。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进展,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患病率也在逐年增加,而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并发症较为多见,应及早预防,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据统计,糖尿病已成为继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第三大杀手,每年因糖尿病死亡的人数已高达300万以上。

二、临床表现

1。老年糖尿病患病率高,绝大多数为Ⅱ型糖尿病,病情复杂,由于老年人的口渴反射不敏感,不易出现口渴多饮症状,而老年人的肾糖阈高于年轻人,空腹血糖超过12~13mmolL时老年人才有多尿表现,因此临床典型三多一少症状不明显,很多老年糖尿病患者是在体检时或因其他疾病住院后才发现,造成诊断治疗不及时。

2。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出现乏力、轻度口渴、尿频、皮肤瘙痒、多汗等非特异性症状。许多老年糖尿病患者也有多种代谢异常表现,主要包括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等。

3。并发症:

(1)老年糖尿病常伴有多种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皮肤病变等,慢性并发症的表现与其他Ⅱ型糖尿病患者相同。慢性并发症是老年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的结果,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日后致残、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2)急性并发症包括:①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病死率高,是由于老年人口渴感觉减退或消失,自我认知能力降低,未控制血糖水平又未保证水分充足,易引起脱水,在诱因作用下,加重高血糖和高血浆渗透。表现为:常先有多尿、多饮,但多食不明显,或食欲减退;晚期尿少甚至无尿,严重脱水,休克,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昏迷。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可在感染、胰岛素治疗不当、创伤、手术、严重刺激等应**况下发生,但并不比非老年人多见,一旦发生病情危重,预后差。表现为:乏力,四肢无力、三多一少症状加重,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伴有烦躁、头痛、嗜睡、呼吸深快有烂苹果味。由于年龄和疾病因素,老年人心、肺、肝、肾功能减退,服用双胍类降糖药及缺氧状态下可发生乳酸酸中毒。③低血糖: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差、药品使用不当所致。是老年人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主要见于糖尿病早期,口服降糖药、注射胰岛素过量所致。老年人常常突出表现为乏力和精神症状,缺乏心悸、出汗等表现。④老年糖尿病患者有一些特殊表现:肩关节疼痛,足部皮肤大疱,精神心理改变,肾**坏死,恶性外耳炎等。⑤认知能力下降或痴呆:老年糖尿病人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认知能力下降明显。有研究发现,Ⅱ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与非糖尿病老年人相比,脑血管病变和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危险性明显增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认知能力下降及痴呆与糖尿病及糖尿病相关的疾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胰岛素血症)都有关系。

三、影响因素

老年人糖尿病的患病率比较大,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糖尿病的概率超过12。34%。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极为复杂,主要影响因素归纳为生物环境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

(一)生物环境因素

1。遗传因素

大量研究显示,老年人患有糖尿病有很明显的家族遗传性。多数人认为,糖尿病属多基因——多因子遗传性疾病。中国人为好发人群,据国外研究,Ⅱ型糖尿病患者的亲属中大约有40%以上的患有糖尿病。

2。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在老年糖尿病的发病中也占有重要地位,由于近几年来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饮食结构转变,而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全身代谢减慢,老年人在进食过多和运动减少后容易引起肥胖。当人衰老时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和代谢均明显下降,出现空腹和餐后血糖水平不同程度的升高,从而使胰岛素分泌增加,造成β细胞对葡萄糖刺激的代偿功能降低,最终导致Ⅱ型糖尿病的发生。

3。其他因素

另外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者,也是Ⅱ型糖尿病的高发人群。社会经济不发达,尤其是文化水平低能增加Ⅱ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也被认为是Ⅱ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二)心理社会因素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生活事件、人格特点、心理应激、情绪等不良心理社会因素在老年糖尿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心理社会因素始终贯穿于糖尿病发生、发展、预后的整个过程中,不良心理社会因素刺激引起心理应激反应,进而使机体产生生理应激反应,最后使病人的血糖代谢失调,导致Ⅱ型糖尿病的发生。

1。生活事件因素

有研究表明,通过对生活事件与糖尿病起病关系的调查,发现亲属去世、严重的家庭破裂、社会角色改变、遭受严重意外等不良生活事件对个体心理健康会产生影响,进而促进糖尿病的发生。研究资料表明,生活事件与糖尿病的控制也密切相关,在饮食和治疗不变的情况下,一些糖尿病患者由于生活事件的突然刺激,病情可迅速恶化。

2。人格特点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