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老年人心理护理要点错误的是 > 任务九 老年人出走的防范与心理护理(第2页)

任务九 老年人出走的防范与心理护理(第2页)

一、心理护理评估

多数老人在出走前都会有一些异常表现,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采取措施,避免出走行为的发生。如有的老人在出走前可出现焦虑、坐立不安、东张西望、不睡或睡眠时间减少等现象。

意识清醒的老人常采用比较隐秘的方式出走,平时创造条件,放松护理人员的警惕,其成功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如他们主动与护理人员交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获得护理人员的信任,并经常对房间或养老院的环境进行观察,找到防范比较薄弱的时机或地方(如交接班时或不牢靠的门窗),一旦机会成熟便趁机出走。而意识不清或处于朦胧状态的老人其出走往往不讲求时间和方式,其出走无目的、无计划,多受幻觉、妄想支配,即使是白天也会旁若无人往外走,稍加防范就可发现,故成功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一旦成功不易寻找,故其危害性较大。

二、心理护理诊断

对可能发生的出走行为判断,相关因素见出走原因的评估。

有潜在的暴力行为(针对自己或他人),其相关因素主要为:环境不允许出走;出走后缺乏监护,行为控制能力差;实现出走的目的(如自杀)等。

三、心理护理实施

(1)鼓励老人参加集体活动,以分散老人的逃跑意念。

(2)针对老人的情况开展谈心活动,满足老人的合理要求,使老人安心在养老院。

(3)对有逃跑企图的老人,要及时掌握,重点观察其动态,以及时发现潜逃的迹象,采取措施,谨防老人出走。对企图逃跑的老人宜安置在容易看到的房间,以便随时监护。

(4)交接班时,必须清点老人人数。老人进出房间(如洗澡、散步、会客结束),或户外活动时,密切注意老人动向,经常清点老人人数。

(5)对潜逃未遂,出走后找回的老人,应加以关心,了解出走的原因,帮助解决具体问题,绝不责难老人。

(6)工作人员加强责任心。坚守巡视,不定时为好,尤其是晚夜班工作人员不能出现打瞌睡的现象,以免老人有可乘之机。工作人员态度应和蔼,对老人提出的合理要求应尽量满足,解决不了的应耐心细致地解释,避免用简单生硬的语言刺激病人。

(7)集体外出活动时要随时注意每个病人的动向,有逃跑的病人不能外出活动,活动前后清点人数。病人外出治疗要有专人护理,以防止病人出走。

(8)发生出走事件后要立即报告护士长或护理部主任,积极组织力量寻找,并及时通知家属取得合作。要慎重对待出走养老院的老人,切忌惩罚,做好心理护理,重视交接班,防止出走再次发生。

四、心理护理评估

在对老年人出走问题进行心理护理后,要做好评估工作和案例总结,做好结案工作,做好跟进计划。检查心理护理目标是否达成,效果如何,可以对老年人本人进行访谈观察其心理行为的改变情况,也可以通过对家人的了解来评估心理护理效果。在总结的基础上,与老年人及家属商讨后阶段的跟进计划。

拓展训练

六旬空巢老人留遗书离家出走

“半年来,我的脑子出了问题,总是想死,没办法总打不起精神,做事也是丢三落四,所以我在最不应该离去的时候,我选择了离去。对不起大家了。我不当家,没存什么钱,在衣柜下面有三个存折,密码……”落款为“令人痛恨的人”。

连续两天,37岁的夏立望着母亲留下的一纸简单遗书,至今不敢相信自己母亲竟会弃家出走。夏先生的母亲名叫方安群,今年64岁。23日晚8时,他和妻子给孩子看病回到武昌“保利心语”小区的父母家中,发现客厅茶几上压着一封遗书。找遍了附近,就是没有母亲的影子。出事前,父亲到汉阳去照料爷爷去了。仅仅2个小时前,母亲还打电话给他,称饭已做好,问他们是否回家吃饭?

母亲离家,除随身的一串钥匙外,钱包、身份证、公交卡等什么都没带。出走时,母亲身穿一件墨绿色底,点缀有暗红色碎花的棉袄。“身高1。55米,圆脸,操武汉本地口音,一头花白短发,怕水、怕高、行动迟缓……”母亲的突然离家,让儿子瞬间塌了天,仿佛失去了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这几天,他茶饭不思,不敢面对父亲的眼神。[2]

思考:

1。方奶奶为什么离家出走?原因有哪些?

2。如何为方奶奶开展心理护理,帮助方奶奶度过困境?

3。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分析,并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讨论结果,或角色扮演心理护理过程。

推荐阅读

1。高云鹏。老年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陈露晓。老年人心理问题诊断。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3。马志国。老年心理咨询典型个案解析。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

4。中国老年心理健康网,http:hyzqalfxxielaobanlv

[1]资料来源:http:news。163。14102804A9K8BI0S00014AED。html

[2]资料来源:http:news。sina。。s2013-02-26020026356910。shtml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