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三老年人婚姻家庭问题与心理护理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老年人婚姻家庭的特点;
了解老年人婚姻家庭中的常见问题;
熟悉老年人婚姻家庭中常见问题的心理护理技巧。
能力目标:能正确识别婚姻家庭中的常见问题;
能为老年人婚姻家庭中的常见问题提出预防和心理干预的方案。
工作任务描述
张大娘的老伴得了肺癌,她是在医院照料老伴时认识赵大爷的。当时赵大爷的老伴也得了重病,两个人同病相连,再加上同龄,自然就有很多话说。后来,两个人的老伴先后去世,虽然双方家庭条件都很好,但两个老人都觉得和儿女谈不来,于是就经常凑到一起聊聊,渐渐地两位老人就有了重新组成家庭的想法。可是一说出口就受到双方儿女的极力反对,于是两位老人再不敢提结婚的事儿了,也不敢见面了。双方越来越觉得心里不舒服,张大娘每天闷闷不乐,也不声不响,吃得也少了,睡眠也不好。后来被女儿送到心理诊所时,经过医生的疏导,老人哇的一声哭了,“这么大岁数了,就是不想拖累儿女,想让身边有个伴,哪怕有事儿了,身边有人帮着打个电话也行啊!”
思考:
张大娘遇到了什么问题?原因有哪些?如何帮助张大娘?
基本知识准备
一、老年人婚姻家庭的意义
老年人的婚姻与青年人不同,一方面受传统的旧思想、旧习俗的影响束缚较大,另一方面又受自然条件、生理因素的影响,形成独特的婚姻形态。老年人的家庭特征也与其他年龄人口的家庭有本质的区别。老年人的家庭已进入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预示着一代人家庭生活的结束,老年人家庭的规模,也随着老年人老化过程以及在家庭地位的调整而发生变动。
老年人的生活要得到充实,必须经济上有保障,身体上健康或无重大疾病,有若干的知心朋友,与家庭人际关系协调和睦等,除此以外,还必须有一个美满的婚姻。老年人的婚姻美满,对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老年人情绪上得到满足。老年人的婚姻美满,除了性欲上的满足以外,更重要的是老年夫妇之间情感融洽,亲密无间,相互关心和爱护,相互鼓励和帮助,共同分享欢乐与痛苦。这样的婚姻关系,即使是退出社会生活的主流,也可以在家庭中感受温馨,消除孤独感,增添自信心,从而使家庭生活更加幸福与愉快,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其次,有利于老年人的健康。据国外老人问题专家的研究,单身老年人在结婚交友前,有36%的男女老人希望早日了此残生;而找到对象和结婚之后,这一比率几乎降到了零。不少老年人都自我感觉“返老还童”了,“皮肤光洁”了,“不再受病魔折磨”了,“生活得更有活力”了。可见老年人的美满婚姻确实是提高老人生存意义的“灵丹妙药”。
二、老年夫妻关系的适应问题
人们常说:“少年夫妻老来伴”,老年人从缔结婚姻组成家庭,到生儿育女风雨同舟数十年,由于长期共同生活,朝夕相处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依为命”的心理。老年夫妇绝大多数关系是好的和比较好的。这种积极健康的夫妇生活对老年人家庭的巩固和生活的幸福,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还有极少数老年夫妇的婚姻关系是比较差的。虽然是极少数,仍然值得重视,因为人到老年,朝夕相处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配偶。如果夫妻长期不和,经常争吵,对老年人的心情和健康的影响很大。有些老年夫妻经常会出现一些矛盾,出现冲突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解决,应该引起老年人的关注。
1。老年夫妻出现冲突的原因
(1)子女教育观。对子女的穿着打扮、工作安排、恋爱婚姻等问题,由于老年夫妻间价值观、知识水平和经历等方面的不同,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意见、想法,如果夫妻双方互不相让,可能就会成为冲突的原因。
(2)兴趣爱好。研究表明夫妻双方的兴趣爱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老年夫妻关系,感情好的老年夫妻往往有着兴趣爱好相同的倾向,而关系不好的老年夫妻则很少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有时我们会看到老两口都有闲暇时间,可是“玩”不到一起。老太婆喜欢搓麻将,一玩起来就没完没了,留下老头子一个人看家,眼看到了吃饭的时间,老太婆还不回来做饭,使老头子不由得大动肝火。有的时候老头子在外面活动多,今天去打门球,明天去钓鱼,老太太在家做饭洗衣服,寂寞难耐,也免不了唠唠叨叨。
(3)性格特点。崔丽娟老师的调查结果表明:即使是对共同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年夫妻双方性格很一致的也较少。但这并不是说性格的一致性与否对夫妻关系没有影响,研究表示性格的一致性与老年夫妻关系成高相关性。与夫妻关系不好的老年夫妻相比,夫妻关系融洽的老年夫妻双方在性格上更多地呈现一致性。例如,一方勤俭惯了,觉得钱财来之不易,应节俭使用;而另一方觉得钱财是身外之物,生带不来,死带不去,人老了应想开点儿,享享福,不可再过分财迷。
(4)**。不同性别的老年人的性欲望、性能力退化的早晚、程度不同。一般而言,在年龄相仿的情况下,男性老人比女性老人性欲更强烈一些。男性老人觉得自己的要求并不过分,而女性却觉得对方“老不正经”。性生理和性观念的差别也会给老年夫妻生活带来阴影,导致夫妻关系不和谐。
(5)家庭经济支配权。我国目前的老年夫妻中家庭经济支配权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一人独断、一人主管一人参谋、共同管理、各管各的。研究表明,家庭经济支配权的类型与老年夫妻关系之间也存在着高相关性。老年夫妻关系好的,更多的是共同管理的家庭经济支配型,一人独断的形式极少见。在传统的一些老年夫妻观念中,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男性是一家之主,在经济管理上也是个人说了算,导致配偶的长期不满,从而影响夫妻关系。
(6)家务劳动。一个家庭总有许多家务事,需要夫妻双方共同去完成。但也有为数不少的家庭是一个人包揽或一人为主、一人帮忙的。有研究表明,家务劳动的分担形式也影响着老年夫妻关系,夫妻双方共同承担家务劳动有利于老年夫妻关系的融洽。
2。解决老年夫妻冲突的几点建议
(1)共同参与。老年夫妻一起相处的时间较多,如果没有共同参与的事情充实夫妻双方共同的生活,往往容易引起夫妻争吵、关系不睦。因此,老年夫妻退休后,应尽量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对家庭权利和义务也应共同商量、共同分担,这样才能增进老年夫妻关系。
(2)互相谅解。人年纪大了,各方面都不可能像年轻时那么敏锐、那么精力旺盛。特别是进入老年期以后,男性变得容易失眠、健忘、发火,而女性变得爱急躁、情绪不稳定、焦虑不安、忧郁、疑虑重重等。这就需要双方互相体贴、互相谅解。特别是身体较好的一方,对另一方要耐心、体谅;另一方也要控制自己,不要为了区区小事而喋喋不休。
(3)保持和谐的**。日本老年学家井上胜也、长屿江一通过对老年人**的研究,指出老年人仍有也应保持**,这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和夫妻感情的融洽。对于老年人来说,随着年纪的增大,体力和精力都有所下降,夫妻间的**不免也会出现一些变化。这就更需要夫妻双方的互相体贴,不要因为一时的不适应而责怪对方。
(4)坚持克服自身缺点的原则。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性格越来越犟,听不进别人的话,大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劲头。这样的老年人往往闹得夫妻关系不和,甚至还会因此分锅吃饭。每对老年夫妻都应珍视自己从年轻时培养起来的爱情。性子急、脾气犟的人要注意克服自己的毛病,想要发火时,不妨想想自己的固执暴躁可能给对方带来的伤害,想想夫妻恩爱时的情景,想想对方往日对自己的关心和体贴。
老年人容易犯的另外一个毛病是固执,有时甚至是毫无道理的固执。有的老年人形成了多年的习惯,如梳子放在哪儿,眼镜放在哪儿,都有固定的位置,一旦有人动过,没有放回原来的地方,就会很不高兴,甚至唠叨起来没完没了,这样往往会使对方很不耐烦。老年人也不妨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样一来可以增加新鲜感,二来也可避免老两口之间的不快。
(5)坚持参加集体活动的原则。有的老年人由于身体不太好,不愿意到外面去,老两口整天厮守在家里,时间长了,难免要发生口角。实际上,老两口到外面走一走,活动活动,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不仅对身体有利,还可以解除心头的郁闷,使心情豁然开朗,这样老两口出现冲突的机会也就少了。
三、老年人丧偶后的适应问题
有位心理学家曾对5000多人做了生活事件与疾病关系的调查,结果发现丧偶后患病的可能性最大。尤其是老年人,生活惰性大,更不易适应丧偶所引起的生活剧变,相继产生的抑郁情绪和孤独凄凉感难以排遣,常使健康状况急剧恶化,甚至使死神提前降临。
丧偶对老年人是一个巨大的心理创伤,尤其是丧妻对男性老人打击更大。有些人在老伴去世后,身体和精神都迅速衰退下来,甚至一蹶不振。据有关资料报道,在近期内失去配偶的老年人心理失衡而导致死亡的人数是一般老年人死亡人数的7倍。心理学家认为,丧偶是老年人面临的最严重的生活事件之一,怎样尽快摆脱和缩短沮丧期,是丧偶老年人和家属子女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丧偶固然是重大的不幸,但是如果再不能妥善对待,也许会把自己的身体搞垮,甚至殃及子孙。因此,应该学会从这种痛苦深渊中自拔出来,尽快地在心理上适应这一不幸事件,顺利地较正常地生活,不仅使自己和家人继续幸福地生活,而且可以告慰死者的亡灵。
居丧对老人整个身心健康的严重损害,可以分成两个阶段:前阶段的过度忧伤和后阶段的孤独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