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老年人心理护理要点错误的是 > 任务一 基本认知(第2页)

任务一 基本认知(第2页)

四、心理护理的具体内容

1。性格与护理

古希腊医学家然波克拉底有一句名言:“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病更为重要。”同样得病,在不同人身上,其表现往往是不同的。如重大的精神创伤对某个人可能是毁灭性的打击,而对另一个人却可能会泰然面对。因此,护理人员可通过了解病人的性格特征,来预见病人对疾病所持的可能的态度和将会采取的行动,为治疗提供心理基础。

(1)性格开朗病人的护理。性格开朗的病人,外向型较明显,患病后易产生急躁情绪。可通过交谈让病人对疾病有所认识,使其尽快适应医院生活,增强对疾病痛苦的耐受性,与医务人员较好配合。

护理中,对病人要热情、耐心,不必过多地隐瞒病情,应主动向病人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使之对疾病有一定的正确认识。并指出情绪稳定与健康恢复的关系,使病人始终保持乐观的态度,勇于战胜疾病。

(2)性格孤僻、懦弱病人的护理。性格懦弱者,内向型较明显,表现沉静、反应迟缓,适应困难。患病后情绪消沉、焦虑、抑郁,对疾病痛苦的耐受性差,有轻微的疼痛便大声呻吟,对医院生活适应能力差,依赖性强。诉说病情时往往易夸大或缩小病态感觉的体验。

护理中,要耐心倾听病人主诉,不要随便打断病人的谈话,言语应谨慎;不要有暗示性的语言,以免其生疑;应主动介绍医院环境,使之尽快适应生活,启发病人培养顽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情绪与护理

(1)恐惧、紧张情绪的护理。病人恐惧医院内的陈设和各种检查,惧怕手术,在护理中,应设法消减引起恐惧的原因,如在做检查前,向病人解释清楚,主动告诉病人手术过程中疼痛的性质、原因、程度,说明医生会设法减轻疼痛。病人了解了医护人员的做法,则会忍耐疼痛,配合治疗。

(2)焦虑情绪的护理。焦虑情绪是病人常见的情绪表现。引起焦虑的原因很多,如诊断不明确、治疗效果不佳、后遗症、疼痛、家庭经济拮据、牵挂老人和孩子、担心工作等,常表现为食欲不振、失眠、沉默不语、唉声叹气。有的则相反,一向性情温和的人突然变得脾气暴躁,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

护理的方法:必要时可以引导病人发泄焦虑情绪,为病人介绍有关疾病的知识及焦虑情绪带来的危害;合理安排休养生活,使之生动有趣;调动病人的积极性,减轻孤独与焦虑,变消极情绪为乐观、愉快的积极情绪;还要注意病人和亲属交谈对稳定病人情绪的重要性等。

3。需要与护理

(1)需要。病人由于疾病的痛苦和特定的医疗环境,其需要较正常人更为复杂、具体,一般有下列一些基本需要:需要早期诊断;需要安全;需要认识和掌握自己的病情;需要帮助、关怀和爱护;需要可口的饮食以及尽快康复;需要充分的休息与睡眠;需要同情。病人一旦住院,又会有一些新的需要:需要被认识、尊重,得到良好的治疗环境和治疗待遇;需要熟悉环境,了解规章制度和亲人探视时间;需要较好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医患关系;需要安全感;需要消遣和娱乐;需要出院后的适应能力。

(2)护理的方法。

满足病人的生理需要,如对环境的清洁、美化、饮食卫生、休息等,都要视病人的特点而定。

尊重病人,不要以床号的称谓替代名字,否则会伤病人的自尊心。

提供信息,如介绍医院环境、规章制度、周围病友、为其治疗的医生等。

介绍有关疾病的知识、检查、治疗方法。

组织病人参加文娱活动和做力所能及的工作。

病人的需要是随病情的变化而变化的,而且不同的病人、病情的不同阶段,需要也各异。病人的需要还因年龄差别而不同,所以护理人员必须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层次,有的放矢地进行护理。

4。语言与护理

语言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工具,语言的运用是否恰当,对人所起的作用也不同。良好的语言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健康的恢复。运用语言交谈进行心理护理,应注意以下方面:

(1)要重视语言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与病人的诚恳交谈,帮助病人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疾病,使其得到精神上的鼓励。要多运用有利于恢复健康的语言,传递有利于恢复健康的信息。对病人在交谈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反应,护理人员要有所认识,病人悲痛时就要给予安慰和同情,让其合理地宣泄心中的烦恼,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2)交谈时要落落大方,举止文雅、语言文明。双脚平肩宽而立,双手前握自然下垂,固定站立,使病人觉得你是一位稳重而端庄的护理人员。切不可双手插兜,背靠墙,给人以懒散不恭的印象。说话时,外部表情不要过于丰富,手势勿过多,以免令病人反感。

(3)交谈时要表情自然,注视对方面部或眼部。不可有意无意做出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使病人感到你不尊重他。

(4)交谈时要注意观察病情,寻查病因,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并接受建议、征询要求等。

(5)交谈内容不要涉及他人。尤其不要在背后议论医护人员的是非及其他病人的隐私,否则有损于自身尊严。

(6)对于不该告知病人的病情及诊治措施,应注意保密,以免引起病人的不良心理反应。

5。暗示与护理

暗示是人类最简单的、最典型的条件反射。暗示刺激人脑产生兴奋灶,这个兴奋灶再沿着条件反射的神经通路,直接调节身体各部位的生理活动。暗示疗法是运用暗示作用的积极方面来治疗疾病,医护人员可通过言语使病人不经逻辑判断,就接受医生和护士灌输给他的观念。一般良性的言语刺激,可使不正常的生理活动恢复正常,而恶性的言语刺激则会产生消极的暗示作用,导致身心疾病。

暗示疗法既可在清醒状态下进行,也可在催眠状态下进行。而在心理护理中的暗示疗法,多数是前者。如对失眠病人不急于用药,而先为病人创造入睡条件,利用睡眠的暗示作用催眠,嘱咐病人平心静气躺着,想象入睡时身体如何轻松,头脑如何发困,再用中指轻扣印堂穴,病人慢慢就会入睡。又如病人注射时怕疼,可安慰病人不要怕,这种药对病的效果很好,慢慢推药不会太疼的,病人以信赖的心理接受注射,肌肉松弛,注射时再设法转移其注意力,就会减轻疼痛。

觉醒状态下的暗示,可分为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他人暗示是指暗示者将某种观念暗示给被暗示者,使这个观念在被暗示者的意识和下意识中发生作用。他人暗示又可分为直接暗示和间接暗示两种。直接暗示是让人静坐在舒服的椅子上,医生用平和的语气给予事先编好的暗示语;间接暗示是借助电流刺激或仪器检查等相配合,并用语言强化进行暗示治疗。此外,给病人讲述有关与疾病作斗争的体验也能起到间接暗示的作用。

自我暗示是指自己将某种观念暗示给自己。这对那些处于兴奋、激动甚至失眠、紧张状态的人来说,使用一些使人平静、缓和及放松的语句进行自我暗示,对于缓和兴奋与紧张状态、调整情绪都会产生较好的效果。

在护理中要根据病情和病人接受暗示的强弱程度,采用不同的暗示疗法,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手术、药物的治疗作用。暗示疗法的效果,往往取决于被暗示者对暗示者的信赖程度,以及暗示者的语言技巧和态度等。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