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老年人心理护理ppt课件 > 任务三 老年人婚姻家庭问题与心理护理(第3页)

任务三 老年人婚姻家庭问题与心理护理(第3页)

1。空巢综合征

1)定义

空巢综合征是指子女由于求学、就业、婚姻等各种原因离开了家庭,老年人独守“空巢”(包括老人夫妇独自生活和老人独居生活)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老年空巢综合征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理危机,在精神疾病分类中属于“适应障碍”的一种。随着家庭规模在缩小,住房条件改善,子女提前离巢,“空巢”家庭有不断增多,并有低龄化趋势。最新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城市“空巢”家庭已经占整个老人家庭的40%,70%的老年知识分子家庭存在“空巢”现象。

2)表现

“空巢”老人形影相吊,身边无人陪伴,心灵倍感孤寂。孤独是这类家庭中老人的共性,除产生下列常见表现外,还容易派生出各种身心疾病,例如抑郁、焦虑、失眠等。

(1)精神空虚,无所事事:子女离家之后,老人从原来多年形成的紧张而有规律的生活,转入松散的、无规律的生活状态,他们无法很快适应,进而出现情绪不稳、烦躁不安、消沉抑郁等。

(2)孤独悲观,社会交往少: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存压力的增加,亲人朋友忙碌,没有时间与老人充分接触。人类是不喜欢孤独的,特别是老年人,一旦出现“空巢”,他们会在感情上和心理上失去支柱,感到寂寞和孤独,对自己存在的价值表示怀疑,陷入无趣、无欲、无望、无助状态,甚至出现自杀的想法和行为。

(3)躯体化症状:有些老人在子女离开家庭后,饮食起居不如以前讲究,甚至失去规律,加上受“空巢”应激影响产生的不良情绪,容易导致一系列的躯体症状和疾病,如失眠、早醒、睡眠质量差、头痛、乏力、食欲不振、心慌气短、消化不良、心律失常、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等。

3)原因

(1)子女“离巢”是心理失调的重要原因。人过了四五十岁以后,进入了心理衰老期。随着自我生存能力和自我价值感的不断降低,他们自认为从叱咤风云的人物逐渐沦落为社会弱者。这种自我衰老感很容易使他们产生对人际疏远的恐惧。而在所有的人际关系中,子女关系是最特殊的,是建立在最直接的血缘关系基础上的亲情关系。一旦子女因工作、学习的需要而远离父母,或者结婚单独另过,父母很容易产生一种被疏离、舍弃的感觉。即便是子女结婚后能够经常回来看望父母,父母也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变成别人的人了,自己与子女的感情已是今非昔比,于是内心不免忧伤、痛苦。

(2)角色丧失是造成家庭空巢综合征的又一原因。父亲角色或母亲角色对为人父母者的自我认同感是至关重要的,是他们身份、自我价值和情感的来源。一旦子女长大离家,父母亲的角色便开始部分地丧失甚至是全部丧失。这种情况的出现是令父母十分痛苦和难以接受的,会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除非他们可以从职业、教育、消遣活动和人际交往中找到新的角色,代替原来用以满足身份、自尊和情感的来源——父亲角色或母亲角色,否则会产生家庭空巢综合征。

知识链接

老年人心因性疼痛

王奶奶五年前在女儿成家后与老伴一起生活,一年前老伴去世后,她独自一人生活。半年前开始觉得自己两肋痛、背痛,女儿赶回家带她去看病,看过骨科、神经科,但都没有查出病灶。据专家说,在临**,类似的案例并不少见,老人主诉躯体症状,但是医生检查并没有发现任何器质性病变。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许多时候,躯体的疼痛是老人表达不满的一种方式,或者说是老人“撒娇”的一种方式。对抱怨疼痛的空巢老人来说,他们内心常常很矛盾,渴望他人的关心和陪伴,但又害怕增加他人的麻烦。很多老人希望子女或其他护理人员能关心他们、看望他们,但又不习惯或不善于表达出来,转而用生理疼痛来表达他们心理的痛苦,他们甚至会假装坚强,不承认内心有不快,但疼痛无法缓解又觉得别人不理解他,这其实已经成为“心理障碍”。

2。解决家庭空巢综合征的对策

(1)建立新型家庭关系,减轻对子女的心理依恋。由于受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和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的制约,与西方一些国家相比,当今中国的父母们更加看重子女的养育,孩子对父母的影响及其在家庭中的作用格外突出,孩子是家庭基本三角的唯一的支点,父子和母子关系都集中在孩子身上。在这样一种家庭关系中就容易使父母对子女产生一种特殊的依恋心理,尤其是在感情生活上更多地受孩子的影响和支配,其结果就为日后因子女离家而产生“家庭空巢综合征”埋下了种子。所以应及早将家庭关系的重心由纵向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或称亲子关系)向横向关系(夫妻关系)转移,适当减少对子女的感情投入,降低对子女回报父母的期望水平,尤其是当子女快要到了“离巢”年龄的时候,要逐渐减少对子女的心理依恋,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另外,父母要尽量与子女保持宽松、平等、民主的关系,这种关系会促使子女在情感和理智上关心、体贴父母,增加子女与父母联系和往来的次数。

(2)充实生活内容,寻找子女“离巢”后的替代角色。许多父母亲在子女未离家时,他们为子女的衣食住行操劳,为子女求学、求职、择偶奔波,虽然辛劳受累,却很充实。一旦子女由于求学、工作或结婚而离家后,生活虽然清闲了,却觉得异常的难熬。所以要克服或减缓“家庭空巢综合征”,就必须及时地充实新的生活内容,尽快找到新的替代角色,可以培养新的兴趣爱好,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参与丰富多彩的闲暇活动。

工作任务分解与实施

一、心理护理评估

老年人社会适应问题涉及类型比较多,而且产生适应障碍的原因也很多,为这类老人开展心理干预或心理护理,首先要进行心理评估,全面了解老年人心理生理社会状况。

二、心理护理诊断

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老年人社会适应问题进行分类诊断,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确定主要问题和主要原因,例如,有的老年人的适应问题涉及离退休带来的不适,性格的情绪的变化导致夫妻关系、代际关系紧张,那么首要问题应该是解决离退休的心理调适。本任务工作任务描述中的案例不仅涉及丧偶问题、代际关系,更重要的是老年人丧偶后再婚问题。

三、心理护理计划制订

工作任务描述中的案例老年案主的心理护理计划,不仅要处理丧偶心理、代际关系,更重要的是处理老人的再婚心理调适和再婚困惑。计划不仅要对老年人本人进行心理辅导,还要对其子女进行开导,可以考虑选择家庭治疗。

四、心理护理实施

1。建立信任关系,给予老人心理支持。

2。鼓励老人澄清再婚心理困惑,一起探讨原因。

3。与老人的子女取得联系,对老年人再婚问题进行伦理、道德和法律各方面的解释,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

五、心理护理评估

从老年人及其家属角度对心理照护工作进行效果评估,评估阶段性心理护理目的是否完成,是否需要其他措施的介入,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后期跟进计划。

拓展训练

65岁的李奶奶年轻时就常常受到丈夫的打骂,丈夫的弟弟也常常会打她的孩子。去年,丈夫去世了,去世前还踹了李奶奶一脚。就在长年的打骂终于结束之后,被儿子接到大城市安度晚年的李奶奶却每个夜里都做着同样的噩梦,梦见自己被一个黑影追,她拼命地跑。惊恐的她在梦里惊叫着,常常将全家人从睡梦中吵醒。当儿子走进母亲的房间,将惊醒的母亲从**扶起时,她还一直颤抖着哭泣,久久不能停息。

咨询的医生分析,李奶奶由于生在农村,文化水平不高,虽然常年受到丈夫家人的歧视与虐待,却受中国传统观念的束缚,认为家丑不可外扬因而没有取得外界的帮助。受到虐待,在家庭里没人支持,又没有社会的支持,长年的抑郁沉积和累加,就使得李奶奶有了精神障碍。目前,李奶奶仍旧在接受心理治疗。医生说,每次她对李奶奶进行心理治疗后,李奶奶就约有十天的时间不再做噩梦。但是由于在年轻的时候就受过强烈的刺激,李奶奶还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根据前面项目所学知识,如果对李奶奶开展心理干预和心理护理,可以选用哪些具体的心理护理方法?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写出方法及步骤。

1。高云鹏。老年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陈露晓。老年人心理问题诊断。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3。李映兰。老年健康照护。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

4。中国老年心理健康网,http:hyzqalfxxielaobanlv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