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言语治疗
一、概述
言语疗法(speechtherapy,ST)是对有言语障碍的病人进行言语训练来改善其言语功能,提高交流能力。若经系统的言语治疗,效果仍不理想者,可用非言语交流方式训练,或借助替代言语交流的方法来达到交流的目的。
(一)适应证
从理论上讲,凡是有言语障碍的患者都可以接受言语治疗,但由于言语训练需要训练者(言语治疗师)与被训练者之间的双向交流,因此,对伴有意识障碍、情感障碍、行为障碍、智力障碍或有精神病的患者,以及无训练动机或拒绝接受治疗的患者,言语训练难以进行或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言语治疗原则
1。早期开始
言语治疗开始得越早,效果越好。
2。及时评定
言语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言语功能评估,了解言语障碍的类型及其程度,使制订出的治疗方案具有针对性。
3。循序渐进
言语训练过程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简单到复杂。
4。及时给予反馈
根据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及时给予反馈,强化正确的反应,纠正错误的反应。
5。患者主动参与
言语治疗的本身是一种交流过程,需要患者的主动参与。
(三)治疗环境
1。环境要求
尽可能安静,避免噪声,以免干扰患者的情绪,分散注意力,加重自我紧张;安排舒适稳定的座椅及高度适当的桌子;室内照明、温度、通风等要适宜。
2。器材和仪器
包括录音机、录音带,呼吸训练器;镜子、秒表,压舌板和喉镜;单词卡、图卡、短语和短文卡;动作画卡和情景画卡;各种评估表和评估用盒;常用物品(与文字配套的实物)。
3。训练前准备
开始训练前应有充分时间安排训练计划和整理训练用具(如纸、笔、卡片等),应尽量减少患者视野范围的不必要物品。
(四)治疗形式
1。“一对一”训练
即一名治疗师对一名患者的训练方式。其优点是患者容易集中注意力,保持情绪稳定,刺激条件容易控制,训练课题针对性强,并可及时调整。
2。自主训练
患者经过一对一训练之后,充分理解了语言训练的方法和要求,具备了独立练习的基础;这时治疗师可将部分需要反复练习的内容让患者进行自主训练。
3。小组训练
又称集体训练。目的是逐步接近日常交流的真实情景,通过相互接触,减少孤独感,学会将个人训练成果,在实际中有效地应用。治疗师可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编成小组,开展多项活动。
4。家庭训练
应将制订的治疗计划、评价方法介绍和示范给家属,并可通过观摩、阅读指导手册等方法教会家属训练技术,再逐步过渡到回家进行训练。应定期检查和评价并调整训练课题及告知注意事项。
二、失语症的康复
失语症是由于脑部损伤使原来已经获得的语言能力受到损伤或丧失的一种语言障碍综合征。表现为语言的表达和理解能力障碍,患者意识清楚,无精神障碍,能听见声音但不能辨别和理解;无感觉缺失和发音肌肉瘫痪,但却不能清楚地说话或者说出的话语不能表达意思,使人难以理解。
(一)治疗目标及时机
1。治疗目标
(1)轻度失语:其治疗目标是改善言语和心理障碍以适应职业的需要;
(2)中度失语:其治疗目标是发挥残存能力及改善功能,适应日常交流需要;
(3)重度失语:治疗目标是尽可能发挥残存能力以减轻家庭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