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民航概论考试题库 > 第三节 空港的管理和运营(第4页)

第三节 空港的管理和运营(第4页)

机库的维护、空港进出道路维护、货运设施维护以及空港周围环境美化与绿化、空港基础设施的维护等也是空港日常支出的一部分。经营性管理支出主要指员工工资和日常管理费用。

非经营性支出表面上和经营关系不是很直接,但它的本质也是经营空港带来的支出,主要包括负债的利息、设施的折旧以及其他一些杂项费用。

(三)空港的财务管理运行方式

空港具有公众服务性质,在财务运行上大多需要政府的参与和补贴,根据补贴的来源不同,空港的财务管理运行方式主要分为政府管理补贴、航空公司补贴、独立核算补贴和纯企业运行四种方式。

政府补贴方式被一些发展中国家和计划经济体制国家采用,空港的建设和运行都由政府负责,盈利上缴国家财政,亏损则由财政进行补贴,空港不用承担任何经营上的风险。在一个地方航空运输发展的初期、运量不足的情况下这种方式能扶持航空运输的发展,但这种方式不能快速适应市场、资源配置不合理,以致经营效益较低。

通过航空公司补贴方式,空港可以将财务风险与航空公司共同承担,这种方式在国外一些大型空港被广泛采用。空港与使用空港的主要航空公司约定,在经营出现亏空时由航空公司出资予以填平,但航空公司可审核空港的财务计划,取得一定的空港决策控制权,在空港出现盈利时可通过在下一年度交付空港的费用中获得回报。

采用独立核算补贴的空港自负盈亏,独立承担财务风险。空港对航空公司收取的各种费用可在政府指定的范围内浮动,如有盈余就可用于扩大空港规模,自主性好,但经营风险较大,一旦破产,就将被政府接管。

纯企业运行方式只在英国的一些私有化空港实行。空港的运作完全按企业模式,遵照市场规则运行,经营者自由度很强,在经营中往往会忽视公众服务,不适宜在客货流量较大、对公众承担较多义务的空港推行。

(四)空港建设资金的筹集

建设空港需要大量资金,大多数空港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政府投资、空港发行债券或股票、第三方投资。

世界上所有大型空港的建设资金都有一部分来自政府投资,只是不同的国家和社会制度,政府投资的比例有所不同。我国兴建大型空港,中央政府投资比例高达50%,美国兴建大型空港,联邦政府投资一般在20%左右。

大型空港建设的其余资金、国外一些小型空港建设所需的全部资金主要通过地方政府投资、发行股票或债券等途径获得。

第三方投资是通过吸引团体及个人、国外资本等投资空港建设,这部分资金过多,将会加重空港经营的负债水平,如我国的厦门空港就是吸收了部分外资参与建设的。

五、空港的公共关系

空港是一个企业,有商业经营的特色,同时空港又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门户,作为窗口形象,空港承担了对公众服务的义务。现代的空港,拥有自己的土地,在空港区域内几乎有城市里有的所有服务设施,空港已经是一座小型城市,与各种这样的社团组织必须处理好权利、义务等的相互关系。

(一)空港和航空公司的关系

空港和航空公司是合作伙伴,它们之间的关系类似长途车站与运输公司之间的关系。航空公司利用空港组织客货运输,随着航空公司发展,飞机数量增加和机型变化,对空港起降条件要求有了变化,空港需要提供适应这些要求的设施和服务。空港时刻不能忘记航空公司是自己的主要用户,它们带来的收入是空港收入的主要来源,空港必须重视航空公司的需要,提供相应的服务设施满足航空公司运营的要求。

如果使用空港的航空公司较少,航线变化不大,航空公司与空港会建立长期的稳定关系,空港的地位取决于所依托的城市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实力。当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航空运输量增大,进入该空港的航空公司增多,运输市场开始竞争的时候,空港在和航空公司的关系中就会处于有利的一方,而在一个城市及其周边地区有多个空港的时候,空港之间有了竞争,与航空公司的关系中地位就会有所下降。无论如何,空港也不能忘记航空公司是自己最重要的客户,是自己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在经营中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

读一读

上海有虹桥和浦东两个机场,上海周边还有杭州、宁波、南京等机场,在地面交通网越来越发达的今天,许多航空公司将上海的运输量转移到了周边机场,再利用便捷的地面高速公路、铁路网运往上海。这样一来,上海空港就面临和周边空港的竞争,若不注意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航空公司转向周边空港。

(二)空港和租用空港土地服务行业的关系

空港是交通联系的枢纽,拥有大量的流动人群,蕴涵着诱人的商机,大量的餐饮、娱乐、旅游等从事商业服务的企业会租用空港的土地或经营场所进行经营。这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容易只顾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影响,严重时会对空港声誉造成较大影响,空港要加强对这些企业的管理,但同时也必须处理好与这部分企业的关系。这些企业上交给空港的租金也是不小的数目,在许多中小型空港,经营性企业的租金仅次于航空公司带来的收入,大型空港中经营性租金收入往往会超过航空公司带来的收入,成为空港的最大收入来源。

(三)空港和使用公众的关系

空港的使用公众包括与航空运输有关的旅客、航空公司人员,以及空港附近居民和来往公众,空港需要做的就是维持好秩序,保持环境的整洁。

(四)空港和邻近地区的关系

空港和邻近社区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噪声问题和土地使用问题两方面。

飞机起降都会产生较大的噪声,比较繁忙的空港附近噪声污染尤为明显,对附近单位和居民都将带来很大影响。要从根本上解决噪声污染,只能依靠航空制造业的进步,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就目前而言,空港只能采取一些被动措施来降低噪声的影响,能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建设噪声防护林,修建隔音效果好、噪声敏感度低的建筑物;对飞机的起飞、进近、着陆程序加以限制,使飞机迅速离开噪声敏感区,减轻噪声对地面的影响;对噪声大的飞机提高起降费征收标准;在不繁忙的空港,尽量避免夜间起降,防止噪声扰民;征用噪声敏感区的土地,由空港统一安排使用。

空港兴建时一般选择远离城市、人烟稀少的地方,但空港投入使用后,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原本偏僻的空港地区将逐渐繁荣起来,空港周边土地也会大幅增值,吸引许多企事业单位进驻空港地区。随之而来就是高大建筑将进入空港区域,影响空港的净空条件,居民的增多对噪声也有越来越高的要求。矛盾激化时,政府也很难下决心来确保空港的用地,甚至有可能迫使空港搬迁。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