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应对患者平衡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估。
4。符合患者所处环境要求。
5。患者需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
6。考虑患者个人生活方式及个人爱好。
三、助行器的种类
1。手杖种类及适用对象
(1)普通手杖:按手杖杆类型分为直杆和弯杆。用于手有一定握力,且有一定平衡能力的下肢功能障碍者和体弱者,如图8-1-1至图8-1-4所示。
(2)三足手杖:适用于平衡能力稍欠佳、使用单足手杖不安全的患者,如图8-1-5所示。
(3)四足手杖:属多脚手杖,支撑面积较单脚手杖大,较单脚手杖稳定。按手杖杆分类为直杆和弯杆,按支撑脚分为大四脚和小四脚。适用于平衡能力欠佳、臂力较弱或上肢患有震颤麻痹、用三足手杖不够安全的患者,如图8-1-6所示。
(5)坐椅手杖:用单侧手支撑的坐椅手杖,方便使用者在行走中休息。用于手有一定握力的体弱者,如图8-1-7所示。
(6)助站手杖:用单侧手支撑,使用者可利用中间扶手从坐位到站位。用于手有一定握力,且有一定平衡能力的下肢功能障碍者和体弱者,如图8-1-8所示。
(5)肘拐:装有手柄和肘托单脚支撑的普通肘杖。比腋杖轻便,但稳定性要差一些。上下两端均可调节。上端调节以适应前臂长度,下端调节改变肘杖的高度。用于需要借助拐杖助行者,如图8-1-9所示。
(6)前臂拐:装有前臂托板、固定带和把手,利用前臂支撑的杖类助行器。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或手部无力而无法握住拐杖者,如图8-1-10所示。
(7)腋拐:利用腋下部位和手共同支撑,可单侧手或双侧手同时使用。双拐同时使用可减轻下肢承重,获得最大支撑力,提高行走的稳定性。适用于支撑能力较差者,如图8-1-11所示。
图8-1-1手杖(标准可调杖)
图8-1-2手杖(长度不可调杖)
图8-1-3鹅颈形杖
图8-1-4钩形杖
图8-1-5三足手杖
图8-1-6四足手杖
图8-1-7坐椅手杖
图8-1-8助站手杖
图8-1-9肘拐
图8-1-10前臂拐
图8-1-11腋拐
2。助行架的种类及适应对象
助行架适用于下肢肌力降低、行走时稳定性差的老人。养老护理员要根据老人的躯体情况和行走能力选择不同的助行架,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1)标准型助行架又称讲坛架或Zimmer架,是一种三边形(前面或后面和左右两侧)的金属框架,没有轮子,手柄和支脚能够提供支撑的步行辅助用具,如图8-1-12所示。
标准型助行架适应对象:
1)单侧下肢无力或截肢,需要比单臂操作助行器更大支持,如老年性骨关节炎或股骨骨折愈合后。
2)全身或双下肢肌力降低或协调性差,需要独立、稳定站立者,如多发性硬化症或帕金森病。
3)需要广泛支持,以帮助活动和建立自信心,如用于长期卧床或患病的老年人。
(2)轮式助行架有轮子、手柄和支脚提供支撑的双臂操作助行器。适用于下肢功能障碍,且不能抬起助行架步行的老人,如图8-1-13和图8-1-14所示。
图8-1-12标准型助行架
图8-1-13前轮轮式助行架
图8-1-14三轮型轮式助行架
二、协助老年人更换体位
老年人因疾病导致长期卧床或制动,恢复期长,如果长期不活动容易引起并发症或废用综合征,可增加新的功能障碍。养老护理员应安全、及时、有效地为老人更换体位,并鼓励病人在**进行肢体锻炼,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