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六大便失禁老年人的照护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老人大便失禁的概念、原因。
熟悉老人大便失禁的照护需求。
能力目标:能正确评估老人大便失禁的原因,进行大便失禁的照护。
能指导老人学会大便失禁的自我照护。
工作任务描述
中秋临近,养老院的老人们正在排练节目。一片欢声笑语中,观众席上张爷爷的表情却显得尤为古怪,神色慌张、坐立不安,很是尴尬、焦急的模样。见此情形,护士小王赶忙过来将张爷爷推回房间,猜测张爷爷又大便失禁了。张爷爷78岁,前几年有过轻微脑血栓,除了走路有点不便,血压有点高,其他还好。不过,近来出现大便失禁,开始还能憋住,后来有大便也感觉不到。自述是有了便意,已经来不及了,经常把大便拉到裤子里。老人现在比较害怕出来活动,感觉难为情。由于大便失禁,肛门周围皮肤瘙痒,有疼痛感。
问题思考:
1。张爷爷有哪些照护需求?
2。我们应如何对张爷爷进行大便失禁的护理?
3。应该如何对张爷爷加强老人大便失禁的护理教育,协助其提高大便失禁的护理能力?
工作任务分解与实施
一、评估
1。评估老人排便情况及自理能力,包括排便习惯、时间、次数、性状、量、有无腹泻、便秘等,大便失禁后能否自我清理。
2。了解老人最近进食情况,偏好何种饮食,低渣或多渣饮食,近期是否进食不洁食物,有无服用一些对肠道有刺激性的药物,患有何种可能引起大便失禁的疾病。
3。评估老人皮肤损害情况,因肛周受失禁粪便的浸渍,出现皮肤糜烂、湿疹样改变,容易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
二、老人大便失禁的护理
1。协助减轻老人心理负担、放松心情
大便失禁的老人心思敏感、紧张、焦虑。时刻担心污染衣裤和床褥,担心增加照护者的负担,担心长时间如此可能引起照护者的抱怨。此外,大便失禁的尴尬和气味严重影响着老人的活动和社交,担心遭家人、朋友嫌弃,感到没有尊严。由此产生过重的心理负担,不愿进出公共场合、远离人群、更不愿与他人交往。对此,照护者及家人应主动关心老人,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定期开窗通风换气,除去不良气味,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使老人舒适。尊重和理解老人,鼓励其树立信心。
2。分析病因、积极治疗
如为粪便嵌塞引起,首先要治疗便秘,或人工取便,或灌肠,或适当增加**和纤维素性饮食、多运动。总之,及时清除粪便嵌塞,保持直肠空虚,清洁。如为神经性大便失禁,可让老人早晨一起床就坐在马桶上饮水,直至粪便排出,目的是先通过饮食或药物重新建立排便反射,帮助老人重新建立正常、规律的肠蠕动,规律排便。
3。调整老人饮食结构
大便失禁应避免大量食用粗糙和有刺激性的饮食,宜摄取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少渣少油的食物,可以减轻胃肠道的负担。症状严重时,可以进食一些清淡流质,如米汤、面汤、果汁等;缓解期,可进食少渣少油半流质饮食,如稀粥、汤等;腹泻停止后,可进食软食,如蛋羹、菜泥、瘦肉末等。
4。重建规律的排便习惯
了解老人排便时间、规律,观察排便的状态,如老人因进食刺激肠蠕动而引起排便,则应在饭后及时给予便器;如老人排便无规律,则应酌情给老人使用便器,以试行排便,帮助老人重建排便的控制能力。必要时,备床旁坐便椅(如图6-6-1),使患者能及时自行排便。
图6-6-1坐便椅
在病情许可下,鼓励老人适量地活动或锻炼,有助于建立正常的排便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