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老年人生活照料虚拟仿真教学软件 > 任务四 心血管疾病老年人的活动指导(第3页)

任务四 心血管疾病老年人的活动指导(第3页)

1。活动场所和气候

活动的场地尽可能选择空气新鲜、环境幽静、地面平坦的场所。老年人对气候的适应调节能力较差,夏季高温炎热,要避免直接日晒,防止中暑。冬季严寒冰冻,户外活动要防跌倒和感冒,早晨空气清洁度差,故不要过早出门运动,遇到气候恶劣或老年人行动不便时,也可在室内进行运动。

2。活动时间

适度体力活动可使高血压患者血压下降达116mmHg,且此种血压下降有利于体重减轻。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可选择步行、慢跑、上楼梯、骑车等。一般每周3~5次,每次20~60分钟,一天运动总时间以不超过2h为宜。活动时间要根据个人具体情况作适当安排,最佳活动时间为每天的15:00~17:00,特别是运动量大的活动。如果饭前锻炼,至少要休息30分钟,才能用餐;饭后则至少要休息1。5h以上才能锻炼。为了避免锻炼后过度兴奋而影响入睡,应在临睡前2h左右结束锻炼。

3。自我监护

无论采取何种运动方式,只有运动量达到一定的强度时,才能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故运动锻炼要求有足够的运动量及强度,但必须保证安全。尤其患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其他慢性病的老年人。在开始运动前,应确定适合自己的运动量。运动时的最高心率可反映机体的最大吸氧力,吸氧力是运动者负荷耐受程度的一个指标,因此可通过最高心率来掌握运动量。最简便的监测方法是以运动以后心率作为衡量标准,即运动后最适宜心率(次分)=170-年龄。身体健壮者可用180作为被减数,即运动后最适宜心率(次分)=180-年龄。计算运动时心率应采用测10s心率乘以6的方法,不能直接测量1分钟的方法。

判断运动量是否适宜,需在客观监测的同时,应结合自我感觉综合判断。如运动后要达到最适宜心率,运动结束后在3~5分钟之内恢复运动前的心率,同时运动时全身有热感或微微出汗,运动后自觉精力充沛,睡眠好,食欲佳,表明运动量适宜;运动时身体不发热或无出汗,脉搏次数不增或增加不多,心率在运动结束后3分钟内恢复到运动前心率,则表明运动量还小;虽然运动后达到了最适宜率,运动结束后需10分钟以上才能恢复运动前心率,而且运动后感到疲劳、头晕、心悸、气促、睡眠不良,则说明运动量过大;注意运动时出现严重的胸闷、气喘、心绞痛或心率减慢、心率失常等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检查治疗。

4。注意事项

运动的服饰要适宜:衣裤要宽松、舒适,最好是运动服,冬季要注意衣服的增减。运动鞋要选择大小合适、穿着舒服、鞋底软有弹性并防滑、鞋帮稍有硬度,可起到保护踝关节又便于活动的作用。

运动前和运动后的活动:注意运动前不要喝含有咖啡因的饮料,以免运动时心率增加过快。气温较低时,准备活动的时间可适当长一些,量可稍大一些;气温较高时,时间可短一些,量可以小一些。一般准备活动后接着进行锻炼即可,中间不必休息,也可休息1分钟~3分钟再开始进行正式的锻炼。运动后不宜立即停下、蹲坐休息,要逐渐放松,作慢步走、甩手等活动,直到心率降至比静息状态下心率高10~15次分钟为止。运动后不要立即洗热水澡,以防虚脱与晕倒。

锻炼时的注意事项:活动要循序渐进,最大活动量以不出现症状为原则。如有心率过快、呼吸困难,应立刻停止运动,并予积极的处理,如含服硝酸甘油、吸氧等。当运动中出现胸闷、胸痛、面色苍白、口唇青紫、明显心悸气短、头晕、恶心或呕吐、动作失调、心律不齐时,应立即停止运动,请求帮助,及时求医。如果出现运动后疲劳感不消除、失眠、食欲减退、下肢水肿、持续心跳加快时,也说明运动量过大,应暂停运动,必要时应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另外运动方式要根据心功能和病人个体的耐力情况而定,如心功能I级病人,可以慢跑、打太极拳、做操;心功能Ⅱ~Ⅲ级病人,可以到室外平地散步,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动。

老年人年龄跨度大,个体情况也有很大差别,运动强度的掌握一定要根据个体情况调整。日常锻炼可根据老年人主观运动强度评分来判断是否合适,如表所示,将运动强度从静止到极度辛苦分为0~10个等级,4~7级是较为适宜的运动强度。

表7-4-1主观运动强度评分表

表7-4-2心功能分级

续表

5。体力劳动不能完全取代运动锻炼

体力劳动仅是部分肢体参加的紧张性、强制性运动,而体育锻炼是全体关节、肌群参与的协调性运动。不可忽视日常生活中的运动,如沐浴时利用清洗身体各部位的动作,作伸展及弯曲的运动;睡醒后在**可做深呼吸及四肢活动。

拓展训练

李爷爷,65岁,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最高达15895mmHg。糖尿病史5年,规律口服降糖药和降压药,血压及血糖控制满意。当前病情稳定。

请问:

1。请问对李爷爷活动进行评估需要收集哪些资料?

2。请给李爷爷制订一份详细的活动指导计划。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分析,并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讨论结果,或角色扮演评估过程。

推荐阅读

1。周燕珉居住建筑工作室,http:blog。sina。。zhuzhai01

2。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GBT50340-2003[M]

3。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行业标准(mzT001-2013)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