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动画视听语言学什么 > 7 1 主体与陪体(第1页)

7 1 主体与陪体(第1页)

7。1主体与陪体

7。1。1主体

在画面构图的知识体系中,主体与陪体关系是一大重点(见图7-1)。

图7-1主体与陪体

主体指在一个动画镜头中,居于画面重要位置的人物或者特殊对象,这也是观众注意力最集中的位置。主体不仅仅限于单个人物,它可以是单一的角色,也可以是一组角色或者特殊的建筑和道具。没有主体或者主体不明确的镜头是视听语言的大忌,而画面的主体需要根据剧情、场面调动、镜头的剪辑诸多因素来安排。

7。1。2构图中突出主体的方式

在一幅动画画面中,必须要有主体,缺乏主体的画面让观众找不到注意力中心,也就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观片活动之中去。然而突出主体同样是需要技巧的,在动画作品的视听语言创作中,有着诸多方法可以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

1。突出主体不意味着主体必须占有大面积画幅(见图7-2)

图7-2《兰戈》中用来表现主角缺乏自信的画面

很多人认为既然画面中需要突出主体,那么是不是主体在画面中所占区域越大越好呢?显然不是这个道理。由于构图涉及审美等各个方面,因此突出主体不仅仅是物理上增加主体的被拍摄面积和使用较近的景别这么简单。创作者必须清楚地明白,突出主体指的是在效果上能够让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主体身上,并且要与故事和感情相结合。

2。主体构图可以符合黄金分割原则,不必刻意居中(见图7-3)

图7-3主体位置常与黄金分割相吻合

这也是一个人们经常产生的误区,很多人认为主体就一定是位于画面中央区域的物体,因此在构图的时候,往往在画面的正中安排上主体人物。一般来说,根据黄金分割的原理,过于居中的画面往往呆板而不美观,主体在横向上必须与画面的最正中保持一定距离,通常是画面的中心略靠左或者略靠右的位置。由于大脑的左右分区不同,通常情况下主体偏向左侧更容易让人产生舒适的感觉。此外,主体的位置还有靠上不靠下原则,就是说主体可以位于纵向中心点的上方,尽量不要靠近中心点的下方。当然,在表现不同主体的时候,也要视情况而定。例如,表现宫殿或者建筑的时候,就以正中的对称为美。

3。光线和影调的运用可以有效突出主体(见图7-4)

图7-4光影突出了画面主体

在主体构图的时候,光线和影调往往可以发挥突出主体的重要作用。依靠主体和背景的光线变化与阴暗区分,让画面产生出立体感,从而让主体得到突出。最为常用的方法是增加主体的照明度,让主体看起来是画面中较为明亮的部分。此外,光照的方向也可以突出主体的轮廓。例如,采取逆光让主体的四周产生一圈轮廓光线,而阴暗部分则可以增加主体的立体感。

4。利用焦点的变化也可以突出主体(见图7-5)

图7-5焦点通常在主体身上

在一幅画面中突出主体还可以依靠摄影机焦距的变化。在焦距的章节中我们已经学习过,不妨再复习一下。当我们将摄影机的焦距设定在主体上,主体就会分外清晰,而非主体的部分自然产生了模糊的虚焦现象。画面中不同的清晰度让观众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被突出的主体。当然焦点变化突出主体的手法并不是万能的,必须在长焦镜头,且焦点较近的近景或者特写镜头中效果才能明显地表现出来。

5。依靠色彩来突出画面主体(见图7-6)

图7-6色彩常被用于突出主体

色彩也是突出画面主体的重要方法。在色彩的配置上,依靠不同色彩的对比很容易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对观众的注意力造成特定的吸引,增强主体和环境的差异,并且在空间感上也能得到提升,容易达到突出主体的作用。

6。依靠场面调度突出主体

依靠镜头内的场面调度,同样可以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这就依靠创作者对场景中的人物运动轨迹,以及场景本身运动状态的安排获得。例如,在幽静的环境中,出现高速运动的角色。那么观众的注意力自然而然会被吸引,从而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或者与这种情况相反,在一个嘈杂和热闹的场景中,主体却行动迟缓一动不动,同样也可以有效地被观众察觉到。

7。运用线条造型突出主体(见图7-7)

图7-7主体被线条强化

在动画作品中,尤其是二维动画作品,还可以依靠线条的变化来突出主体。例如,在勾勒背景时,采取较为柔和的细线条;而在刻画主体人物的时候,采取较为硬朗和清晰的线条,那么主体的形象就会跃然纸上,引起观众的注意。

8。材质变化也可以突出主体(见图7-8)

图7-8人物的毛发材质与背景相区别

在三维动画中,运用材质的变化也容易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例如,背景的建模较为粗糙,而主体的建模十分精细,观众就会明白材质精细的地方一定就是创作者希望强调的地方。同样的,泥土或者岩石的材质显然和人物皮肤或服饰材质不同,这样人物与背景的差异就会进一步被区分。增强了材质的差异,也会达到突出主体的作用。

9。利用透视突出主体(见图7-9)

图7-9近距离透视营造出的运动感

利用透视感的控制,同样可以达到突出主体的作用。假设主体位于画面的前端,而背景和主体的距离感通过透视变化展现,在前景再增加参照物的运用,从而让主体和画面中的其他事物处于不同位置的透视效果之下,也可以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