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剧本和视听语言
在上一章中,我们介绍了视听语言与前期策划之间的联系和影响。一旦前期策划趋于完成,按照动画创作生产环节,下一步将进入剧本撰写的工作之中。在剧本撰写环节,剧本撰写的过程和成果,将直接关系着一部动画作品视听语言的最终风貌,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因此,本章将对剧本和视听语言进行详细的介绍。
3。1。1剧本和视听语言的关系定位
剧本和视听语言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首先,剧本是视听语言创作的基础。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如果说视听语言是皮毛和血肉,那么剧本就是一部动画作品的骨架。
其次,视听语言是动画剧本的表现途径。尽管剧本十分重要,但是不可否认,动画作品是一部综合性的艺术,其呈现给观众的是视觉和听觉的盛宴,而并非文字阅读所带来的快感,换言之,剧本是需要视听语言呈现的,而呈现的效果是否精准,艺术表现是否到位,这些都是由视听语言所决定的。
最后,视听语言和剧本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只有相互依存才能存在。实际上,剧本和视听语言本身就是动画“内容”的共同组成,二者不可分割,剧本更多的是交代剧情线索,反映精神主题,起到的是逻辑思维的作用,而视听语言则是依靠画面和声音表现情节,带有很多感性的成分,正是二者的紧密相连,把逻辑性和感性相结合,才构成了动画的神秘魅力。
3。1。2动画剧本的历史
研究动画剧本,首先应该放眼人类的文化发展历史,去了解剧本的起源,以及剧本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变化过程。剧本和诗歌、小说、报告文学一样,是一种文学体裁,诞生于距今两千多年前的希腊,最早是为戏剧演出提供文案和内容提要的文学体裁,导演和演员按照剧本内容进行表演(见图3-1、图3-2)。
图3-1希腊神庙
图3-2动画剧作理论起源于古典戏剧
并非按照剧本格式写作的作品就可以成为剧本,在戏剧时代的剧本,最为显著的特点是“戏剧性”。只有具备了戏剧性的剧本,才能够被真实地排演。当然,也有另一类被称为案头剧的剧本,仅仅是文人们借用剧本的格式进行的纯文学性创作,兹不赘述。
随着电影电视艺术的出现,剧本也由戏剧剧本衍生出更多新的变体,电影剧本、电视剧本也随之出现。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电影和电视剧,演员们的对话和表演都是按照剧本的内容进行演出的。影视剧本与早期的戏剧剧本较为相似,仍然是依靠文字来描绘演员的动作和台词。但是随着电影创作手法的多样化,影视剧本与戏剧剧本逐渐呈现出越来越大的差异。例如,影视剧本的场次安排可以较为灵活,时空顺序可以被打乱,但是最为重要的变化是镜头的引入,因为镜头是影视艺术区别于戏剧的重要特性,因此影视剧本在写作时,需要考虑到镜头和剪辑的变化。镜头性成为衡量一部影视剧本的重要指标。随着影视工业的生产要求,影视剧本又衍生出台词本、分镜头本等不同的形式。台词本是删去了场景和动作描述的以台词为蓝本的对话摘要,特点是强化对话的节奏与连续性,便于演员拿捏情绪,而分镜头本则是将文字剧本细化到每一个镜头,便于在拍摄时受到创作人员的控制。这些变体在动画剧本的写作和学习中也会用到。
当动画从街头巷尾的杂耍儿戏演变成为动画工业,动画剧本也作为剧本的衍生种类,成为了一种剧本的体裁形式。在格式和写作标准上,动画剧本在不同的项目和制作团队中有着不同的形态,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有些团队内,动画剧本有些仍旧是单纯的文字描写,视觉的工作内容交给原画和设定来完成;而在另一些团队内,则做到了前期人才的全能型培养,编剧和分镜往往合二为一,进行所谓的故事板创作。影响动画剧本的写作要求,往往是由于不同动画作品在题材、风格、技术手段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别所致。作为学习者,还是应该掌握最为通用的“文字全本”也就是包括场景描述、人物动作、人物台词在内的较为详细的文字剧本,这样在遇到不同项目时,都可以灵活运用。
3。1。3动画剧本的重要特点
值得强调的是,作为剧本的新阶段演变,动画剧本也有着区别于文学剧本、戏剧剧本、影视剧本的重要特性。
1。美术介入到剧本的内容之中(见图3-3)
图3-3动画故事的创作更依赖美术
在传统的剧本创作中,基本上都是对于真实世界的再现,在得到人们广泛认知的共识之上利用情节的再度创作,尽管会对情节发生的场景进行一定笔墨的描述,但是相对来说,影视剧本和戏剧剧本对美术工作并没有太多的涉及。动画剧本则不是这样。由于动画视听语言是建立在完全由人所创造的美术形象的基础之上,因此作为视听语言创作的蓝本——剧本,在构思剧本的阶段就应该对美术工作进行较为精准和细致的描绘。例如,道具的颜色形态,场景的特别之处,人物的衣着外貌,这样才能在视听语言环节上进行体现。
2。动画表演性需要特别加强
动画片之所以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动画的独特表演性使然。例如,《猫和老鼠》中,猫被烫到尾巴,尾巴迅速肿起;《兔巴哥》中被追到悬崖上的角色在空中蹬腿的动作。这种镜头,在动画片中经常出现。但是,假如用真人演员在影视作品中表演,则很难呈现,即便强行出演,也会产生不伦不类的艺术效果。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动画的魅力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于表演性。因此在动画剧本的写作中,表演性是其重要特性之一。
3。技术手段与剧本
除了科幻片,影视剧本中涉及特效的描写篇幅通常较少,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场面,也会用“攻城”、“激烈的战斗”这样简单而精确的语言所概括。在剧本中,并不会有太多关于技术的描述。但是动画艺术不是这样,动画视听语言的风格之所以千差万别,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所应用动画技术的不同选择。而动画表现力的呈现,也需要各种技术来实现。因此,动画剧本中,务必要涉及相关的一些技术概念。例如,剧本作者希望美术团队应用哪些技术特效来呈现自身的构思都需要描述出来,否则,剧本的描述就不够精准,所呈现出的动画也会有着不同的效果。
3。1。4动画剧本的要素格式
尽管不同动画项目和动画团队之中,剧本的格式和要求会存在一定差别,但是,在行业内部,还是对于要素和格式有着较为统一的认识。这里,我们以剧本《海绵宝宝》为例加以探讨。
国内通用的动画剧本,基本包括以下剧本要素:
1。题头部分
●题目
题目就是剧本的名字,通常与主题或者主要情节有关。如果是系列剧,需要标出主题目和单集题目。例如,《海绵宝宝》第5集《比萨外卖》。如果是独立的影片,则只标出本集题目,如《大闹天宫》。
●人物与人物小传
人物是指你需要在剧本的开篇写出你故事中将出现的角色名称。人物的排列顺序通常按照重要程度的递减排列。动画作品中人物不宜过多,因此仅标出重要的角色即可。如果是系列剧,除了新角色之外,在单集剧本中是不需要标出人物小传的,而作为动画电影或者动画短片,则是需要标示出人物小传。
至于角色的标注详细程度,根据不同作品进行区分,可以写得很简略。
例如,《海绵宝宝》的角色介绍。
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