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电视新闻策划的概念 > 第三节 电视深度报道的叙述策划(第4页)

第三节 电视深度报道的叙述策划(第4页)

主持人:我们的采访虽然只涉及六位记者的亲身经历,但是他们的热情、勇气、道德责任和敬业精神却代表了中国75万新闻记者。在记者节来到的时候,也许很多记者还在去往采访的路上,也许他们正在某一个新闻现场记录着最真实的声音,但是不管他们身在何方,我们祝愿每一位记者节日快乐、幸福平安。

俗话说,“文无定法”。电视深度报道的结构布局,当然也不可能有千篇一律的格式,关键在于根据题材与内容进行具体的组织。

二、优化叙事效果

优化叙事效果不是指去编造故事或摆布事件,而是凭借对新闻事实和观点的驾驭能力,将材料组织成引人入胜的结构,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基本要领是引人入胜,也就是说要有悬念,有兴奋点,有起承转合的情节,有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的逻辑结构。《60分钟》这样的节目在后期编辑时,都会对摄制完成的素材进行重新梳理,从“好看”的角度,来结构节目的框架,力求每两三分钟就能闪现一个兴奋点或小**。

(一)合理设置悬念

对于深度报道来说,将悬念运用到节目创作中,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提高节目的艺术感染力,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从而实现其叙事的价值和传播的效果,扩展其社会影响力,提高节目的核心竞争力。悬念叙事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功效:

1。吸引注意

悬念的经营是叙事的关键,观众掉进悬念的陷阱中,就能够跟着节目的节奏一路看下去,对事情的原因充满预测和期待。《新闻调查·一只猫的非正常死亡》[2]节目中,编导设置了四个悬念:如何找到视频、图片的制作者?当事人的参与目的?生活中当事人表现如何?谁是真正的“幕后黑手”?悬念的设置,引起观众极大的观看兴趣。随着节目的逐一解密,观众随着事态的进程,知晓了事件的原委,了解了人性的复杂。从主持人在演播室的开场白即可见一斑:

两个月前,当一个穿着高跟鞋的女子踩死猫的全过程在网络上以视频和图片的方式出现的时候,引起了数万网民强烈的义愤和声讨。因为受害的是一只猫,目前没有任何法律可以援引保护,所以网民自发组织起来,在网络上展开了空前的寻找,在六天时间中,他们从茫茫人海里锁定了踩猫者、视频的拍摄人和被怀疑的幕后策划者。但是,两个月过去了,这三位当事人始终没有在媒体上公开露过面。一只猫死去了,但是人类行为背后的动机究竟是什么?是仇恨?是利益?是欲望?所有的猜测远没有停止。四月初,我们前往“虐猫事件”的发生地并且见到了三位当事人,我们试图通过采访来接近“虐猫事件”的真相。

2。推进叙事

在节目中通过悬念的设置,可以推进事件的叙述,从而使调查者和观众随着节目的深入而不断接近事实的真相。比如,《新闻调查·“非典”突袭人民医院》一开始就设置了几个悬念——为什么在短短不到20天的时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就陆续倒下200多人,其中医护人员就多达90多人?短暂的时间里人民医院内部究竟发生过什么?人民医院究竟还有多少未解之谜?而这一连串的悬念贯穿于调查的全过程,使报道紧张紧凑、耐人寻味。再如,《新闻调查·双城的创伤》亦是通过记者的设疑将调查引向深入,使之发人深省——是什么导致数名十三四岁的少年选择服毒的极端方式?获救的孩子为什么一直没有向家长开口解释服毒原因?他们为什么始终解不开心结?悬念作为一种契合受众心理的叙述方式,在越来越多的调查性报道中被强调出来。

3。激**感

揭开悬念,了解到事实的真相,不但能够为观众拨开迷雾,而且能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思考问题的关键所在。《新闻调查·河流与村庄》中,黄孟营村支书对村中疾病频发表示“真是没办法,不再讲了,就不讲这个事了,也习惯了”的时候,记者长江一连问了“习惯了什么?习惯污染了?习惯得癌了?习惯死亡了?”四个递进式的追问,使村支书的无奈与村中的悲凉气氛跃然于屏幕之上,从而令观众心中产生共鸣。节目的最后,用滚动字幕的方式列出该村近年的死亡名单,深深地撞击着广大观众的心灵,呼应了前面的提问与无奈。

(二)细节叙事

细节具有形象的概括力。电视深度报道相对其他媒体同类报道而言,一个很大优势就是可以通过生动细节的现场展示,增强报道的冲击力、感染力、说服力和可视性。细节可以以小见大,揭示本质,从具体细微的场景入手,再拓展到重要话题。有时,一两秒钟画面的说服力抵得上千言万语的解说。经验丰富的记者往往善于通过细节的精彩描述和展示,迅速抓住电视观众的心,使观众有身临其境、如见其人的感觉。

所谓细节,主要是指社会情景、事件发展、人物性格和自然景观的最小组成单位。在电视深度报道中,细节主要运用于以下一些场合:

1。深化主题

主题是深度报道的灵魂,是深度报道立意的核心。编导要充分开掘细节的造型和表意力量,善于通过具有揭示作用的细节深化主题。1998年9月,《新闻调查》曾播出一期后来成为一种调查范例的节目:《透视运城渗灌工程》。专家在对它的评价中这样写道:“它以调查为本,用画面揭秘,展示翔实、细节化的证据。”许多收看过的观众难以忘记:记者王利芬在采访中敏锐地发现了渗灌井后面的秘密,她跳上井台,费力地拔出插在农田里的水管,观众一目了然地看见了什么叫作“造假”——这节水管就像一节木桩一样插在地上,下面没有半点水的影子。就是这短短的几幅电视画面构成的典型细节,使当地大搞虚假渗灌工程的事实昭然若揭。

2。推进叙事

悬念可以推进叙事,同样,细节也可以推进叙事的进展。《新闻调查》节目一贯注重发现证据中的细节,然后用这些细节来表现证据。在《天价住院费》这期节目中,调查记者紧紧抓住了这样几个细节。一是在病人的住院收费明细单里出现了病人家属一再声明不能使用的过敏药物,而院方的答复是根本就没有使用过这种药;二是医院的化验单显示,在病人去世两天后,医院又给病人作了两次检查,收取化验费64元;三是一天内给病人输血83袋共1。6万多毫升、输水126瓶共6万毫升,这显然是常人无法承受的。这三个细节在整个节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它是医院乱收费强有力的证据,对这三个问题医院很难自圆其说;另一方面,记者对这三个问题的调查构成了整个报道的主线,整个节目内容也是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的。

3。刻画人物

细节可以揭示人物性格、人物内心,从而刻画人物形象。《焦点访谈》栏目中几乎每一期暗访节目中都大量运用了人物面目的“特写”细节,对于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闻调查·第二次生命》中,母亲给女儿捐肾的手术刚结束,她从麻醉状态中清醒时的第一句话是:“兴奋死了!”女儿被推入病房时,她请求别人把挡住她视线的桌子挪开,在她关切的目光中女儿仍在麻醉状态中沉睡……

4。传达情感

电视新闻的思想力度是从具体的画面形象延伸的,从具体形象到思想,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是情感。重视情感参与,是电视新闻成功的重要因素。好新闻不只是叙述事实,它的魅力和价值就在于在叙事中以浓烈的情感来激发观众,从而增强其感染力和可视性,尤其是在时间较长的深度报道中,情感因素更不可缺少。《新闻调查·长大未成人》(2006年2月14日播出)这期节目反映了未成年人意外怀孕和堕胎这一社会问题。节目开头出现了这样一组画面:通过医疗检查设备看到的胎儿身体透明鲜红,头、手和脚刚刚成形,伴随画面的是胎儿的心跳和未成年妈妈稚嫩的声音。整组画面给观众强烈的震撼,使观众意识到未成年人怀孕和堕胎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新闻调查·羊泉村记忆》(2000年7月7日播出)中,当万爱花老人叙述到伤心之处,内心抑制不住悲愤,眼泪慢慢流出来,出镜记者董倩并没有打断老人的情绪,而是伸出手来轻轻抚摸老人那布满老茧的手,这一段画面长达40秒。

《新闻调查·淮河癌伤》(2013年6月1日播出)中,中凹子村村民崔秀兰老人的儿子、丈夫、公公都死于癌症,当提及这一痛处时,崔秀兰的眼睛里渗满了泪水,而记者孙宝印则递上自己手里的白手帕,老人掩面痛哭,这一画面使观众真切地感受到了被水污染伤害的村民的伤心、绝望以及无奈。

实训练习

1。观摩《新闻调查:10年精选回顾》(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发行)中的若干节目,试分析它们的选题策划与叙事策略。

2。搜集各类媒体上有关“大学排行榜”的报道和评论,试以“大学排行榜”为题材,策划一档深度报道,撰写完整的策划方案。

3。从报纸或网络等媒介上列出5~10个选题,试分析哪些选题适合中央电视台深度报道栏目制作,哪些选题适合地方电视台深度报道栏目制作。

4。为校园电视台设计一档专播深度报道的栏目,要求全班分组设计出一个月的选题,写出具体的策划方案,并拍摄制作完成。

[1][美]赫伯特·霍华德:《广播电视节目编排与制作》,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第180页。

[2]节目视频及文本,。y20060426100490。shtml。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