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老年服务伦理与礼仪教材 > 任务一 认知老年婚恋(第2页)

任务一 认知老年婚恋(第2页)

(二)子女造成的障碍

有许多老年人再婚受到子女的反对,他们反对老年人再婚一般有几种理由,如遗产会落入他人之手;会让人说是因为晚辈对长辈不孝,长辈方会出此下策;会愧对已故的亲长;不愿照顾护理继母(继父)等。其中,因经济原因反对的占绝大多数。有积蓄的老年人再婚,受到子女干涉阻止的,比积蓄不多的老年人再婚要严重得多。无经济来源的老年人再婚,遭到子女的反对干涉就少些。

(三)居住及经济条件造成的障碍

在目前居住条件偏紧的情况下,增多的家庭人口,会影响现有的居住条件。此外,有些老人缺乏足以维持独立生活的收入。因而,造成老年人再婚障碍。必须健全社会性保障制度,同时,使老年人认识到应把遗产投资到自己的老年生活中去,才能消除这一障碍。

(四)社会因素造成的障碍

社会因素一方面指社会上舆论对老年人再婚的压力。有些人认为老年再婚是耻辱的;有些人认为老年人再婚不符合我国国情,特别是有的老年人与年龄比自己轻的中年寡妇结婚,社会舆论的压力更大,高龄老人要求再婚,更是舆论哗然。另一方面,社会缺乏为老年人恋爱、结婚服务的咨询机构和专家。即使有不少婚姻介绍所,也大多数是面向年轻人的。

掌握老年人婚恋的主要影响因素,会让我们在为老年人进行婚恋服务的过程中,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结合不同老人的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树立科学老年婚恋价值观念

人的本质是需要异性情感的,尤其到了老年,如果单身老人离开了工作,缺少子女的陪伴,寂寞感便随之而来,通常会给他们的心理、精神、生活造成一定的压力和负担。

目前,大部分单身老人都面临着孤独空虚的窘境,如果不及时排解,这种难以忍受的寂寞会抑郁致病。因此,单身老人再婚,不仅是生理上的需求,还是精神上的寄托和慰藉。鉴于此,从子女的角度讲,要主动关注老年人的情感问题,要尽可能报以理解的态度看待老人的情感问题,不要将年轻人的价值观念强加于老人,尽量减少与老人在思想观念上的冲突,满足他们社交的需求,让他们的生活感到充实。从社会的角度讲,应对老人婚恋积极支持,为他们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让单身老人放心地找另一半,勇敢地追求幸福生活。从专业服务人员的角度讲,更应站在体谅、服务老人的角度,为他们考虑现实问题、替他们解决现实困难,帮助老人成功走出心理阴影,再建幸福乐观人生。

老年心理学家指出,随着时代的进步,单身老年人的观念也应该有更多的“时代特色”。因此,作为专业服务人员,更应从实际出发,结合老人生活实际,为老人的婚恋服务增添甜蜜、温馨、周到的“时代特色”。

拓展阅读

一、老年婚恋的几种常见心理

老年丧偶者,很想再找伴侣,他们认为子女各自已建立了小家庭,难以照顾自己的生活。虽然,子女大多能够体贴和尊重他们,但两代人在情感、需求和行为方式上都有一定的差别。子女的情感、行为以及多么周到的照顾均不可能替代老夫老妻之间那种特有的情感和行为。丧偶的老年人有很多难言的苦衷,哪怕是一般的生活琐事,也有不便让子女去做之处,何况**及情爱就更不用说了。

对于中青年守寡至老年的妇女,由于年轻时考虑子女尚小,其成长和教育等问题促使她们没有再嫁人。待辛辛苦苦把孩子抚养长大成家后,孩子们忙于经营自己的小家庭,对其母不加关心、照顾而要求再嫁。

有的老年人则是由于受子女虐待歧视渴望再婚。他们无法忍受子女对其冷淡、歧视、甚至仇视的生活,他们为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渴望寻找到新的伴侣,另找家庭的温暖。

还有少数的独身老人是因为中青年期离婚后,由于当时要抚养教育子女,经济负担或其他原因,当时没有再婚,现在年岁大了,精神上没有寄托,生活上需要照顾,希望再婚。

二、丧偶老年再婚时应注意的四大问题

首先,儿女方面问题(主要的是担心问题)。对于男方的儿女来说,他们已经失去了妈妈,担心再失去爸爸。这种担心不仅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是非常难得的,是十分令人感动的。做儿女都能这样想,做父亲的又何尝不这样想?自己已经失去了妻子,不能再失去儿女!事实上,谁都不会失去谁,谁都不会忘记谁。父子之亲,父女之情,血脉相连,天长地久!

第二,配偶方面问题(主要是名分问题)。他们要正式登记,要做合法妻子,并希望得到双方儿女的认同。这是正当的要求,应予以尊重和满足,从而使老年丧偶再婚成为真正的夫妻。

第三,法律方面问题(主要是公证问题)。家庭财产的处理的原则为婚前的财产,归原来的家庭所有,由双方各自子女合法继承;婚后的财产,归现在的家庭所有,由在一起生活并负有责任和义务的人依法享用。对双方婚前财产,一定要签订相关协议,并进行法律公证。

第四,两家方面问题(主要是亲情问题)。老年丧偶,选择再婚,都要面对两个家庭的问题。对于女方来说,由于善于管理家务,善于解决家庭问题,因此她们的儿女不会产生失落感,仍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对于男方来说,由于不善于管理家务,不善于解决家庭问题,因此他们的儿女就会产生失落感,可能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

拓展训练

22岁的小刘,大专毕业后,进入某老年服务机构工作,成为了一名专业的老年服务人员。小刘工作认真、做事严谨,但为人有些刻板。他总觉得,老人在服务机构里只要吃饱、穿暖、有人陪着聊天就足够了。机构的张爷爷,丧偶多年,虽然生活舒适,与大家相处也很融洽,但却很难看到老人会心的笑容。对此,小刘不太理解,觉得张爷爷不够乐观。

请问:

1。案例中,小刘的认知是否存在偏差?

2。小刘应该从哪个角度入手,找到让老人开心的突破口?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