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老年服务伦理与礼仪教材 > 任务一 拜访老人(第3页)

任务一 拜访老人(第3页)

第三,要限定交际空间。进入老人家里,主要的活动范围应以客厅为主。未经老人允许,不要擅自进入卧室、书房,也不要在屋内乱翻东西,更不要在老人**乱躺,不要随便乱翻老人东西,对老人的兴趣、爱好、意见、想法、态度以及生活习惯,都要非常尊重,尽可能适应老人,了解老人,欣赏老人喜爱的事物。除非当老人或家属要求到其他空间进行技术指导方可。

第四,要限定交际的时间。拜访老人,事先要和老人或家属约定好此次拜访的目的、交谈的内容,技术指导的项目,以免浪费双方的时间和精力。拜访任务完成后,就要适可而止,及时告辞。一般情况下,如无要事商谈,逗留时间以不超过30分钟为宜。在他人家中无谓地消磨时光是不礼貌的,也是令人讨厌的举动。

与老人谈话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语言准确适当:要估计老人的教育程度及理解力,选择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言语要严谨、高尚,符合伦理道德原则。同时要清晰、温和,措辞要准确,尤其注意语调适中。当向老人交代护理意图时,语言要简洁,通俗易懂。

语言的情感性:服务人员一进入老人家里,就进入了服务的角色。应热情地对待老人,将对老人的爱心、同情心和真诚互助的情感融入言语中。

语言的保密性:对老人的隐私如生理缺陷、精神疾病等要保密。对老人不愿提及的内容不要过多追问。

三、掌握拜访结束离开时的礼仪

当从老人家离开时,应该怎么告辞呢?这也是一个礼节问题。拜访时必须讲究善始善终,告退有方。告辞的礼仪有以下几点要注意。

第一,要适时告退。适时告退有以下三层意思:一是按原来约好的时间,按时走;二是如果没有约定时间的话,当你感觉到自己拜访的目的已经达到或请教的问题已得到解释或有了答复,双方要说的话已经基本谈完时,就不宜再作停留;三是万一老人有事,比如老人家里来了别的客人,这时最好离开,如有事没谈完可另约时间。

第二,要向在场的所有人道别。不仅见面的时候要向老人及家里人问候致意,临走的时候也要向对方致意问候,握手道别,比如老人,老人家属和保姆等。临别时,要注意表示:“打搅了”“影响您休息了”,等等。

第三,要说走就走。也就是辞行要果断。不要告别了许久也不走,动嘴不动腿。这样很不礼貌。当老人或家属送至门口时,应主动与老人握手道别,用“请回吧”“请留步”等客套话。出门后,应转身点头致意。

拓展阅读

中国古代礼节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古代种种繁复的礼节,就是其具体表现。

古代礼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古人传统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代表礼敬、和睦,集知识、趣味于一体。了解一些古代礼仪,不但能提高自身修养,对古代文言文的阅读,历史影视作品的理解,都是大有裨益的。

九宾之礼:是我国古代最隆重的礼节,原是周朝天子专门用来接待天下诸侯的重典。周朝有八百个诸侯国,周天子按其亲疏,分别赐给各诸侯王不同的爵位,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各诸侯国内的官职又分为三等:卿、大夫、士,诸侯国国君则自称为“孤”。这“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合起来称为“九仪”或称“九宾”。周天子朝会“九宾”时所用的礼节,就叫“九宾之礼”。“九宾之礼”是很隆重的:先是从殿内向外依次排列九位礼仪官员,迎接宾客时则高声呼唤,上下相传,声势威严。按古礼,“九宾之礼”只有周天子才能用,但到了战国时期,周朝衰微,诸侯称霸,“九宾之礼”也为诸侯所用,演变为诸侯国接见外来使节的一种最高外交礼节了。《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设九宾之礼”就是指此。

稽首:是臣拜君之礼。拜者头手着地,并停留较长一段时间。“稽”就是留的意思。是臣子对君王表示毕恭毕敬的隆重大礼。

顿首:即叩首、叩头。拜时头手触地,触后即起。由于头触地面的时间很短暂,所以叫“顿首”。是一种用于平辈间的,比较庄重的礼节。古人就常常在书信的头或尾书以“顿首”二字,以表敬意;另外,还有“空首”、“再拜”等。

空首:所谓“空”就是头并没有真正叩在地面。行礼时拜跪在地上,先以两手拱至地,然后行头至手。这是国君回答臣下的拜礼。

长跪:双膝跪地,上体伸直,离开小腿,叫“长跪”。行这种礼时以示庄重。

再拜:两手在胸前合抱,头向前俯,额触双手,叫“拜”,也叫“拜首”;拜两次叫“再拜”。行这种礼是进一步表示敬意的意思。

揖让:“揖”是作揖,双手抱拳打拱,身体向前微倾;“让”表示谦让。这是一种大众化的礼节,一般用于宾主相见时,或平辈间、比较随便的场合。“打躬作揖”即是一种引见,也表示一种寒暄问候。这一礼节,最能体现中华民族“谦让”的美德。揖、长揖,都是拱手自上向下至膝为礼。上古即流行。

唱喏:揖的俗称。和揖不同的是,一面作揖,一面出声致敬。是平等的两人见面,相互拱手打招呼问好的一种礼节。

袒臂:又叫“左右袒”,是一种特定场合下的特殊礼节。所谓“左右袒”,是指露出左手臂或右手臂,以表示拥护哪一方面的意思。它一般用于事态严重的场合,通过“袒臂”表示拥护谁,借以解决争端。相当于今天的举手表决。这种礼节,大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虚左:古人一般尊崇右,故以右为较尊贵的地位。但乘坐车辆时,却恰好相反:车骑以“左”为尊位。如《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车骑,虚左,自迎夷门后生。”后来经过演变,“虚左”就表示对人的尊敬。在“待客”或“给某人留下官位”时,常谦称“虚左以待”。“虚左以待”的行为,就成为了尊重人的一种礼节。

下拜:对尊者、长辈行大礼,双膝下跪,双手按地,以头沾地叩首,叩拜1~3次,然后直身拱首问安。这时候尊者就扶起下跪者,说“贤侄免礼了”一类的客套话,下跪者顺势起立。

剪拂:对尊者弯腰,右胳膊伸直向外拂动施礼,口中说符合时令、场合、身份的礼貌用语。

寒暄:又叫“暄寒”、“暄凉”,见面问候起居寒暖的客套话。旧时多在拱手之同时道“久仰久仰”或“幸会幸会”,然后是询问其家人康泰否。

请教尊姓台甫:与人初次见面请问对方姓氏、表字,忌问名。“台”原为高而平的建筑物,亦用作官署名,如御史台。由此引发用作对高级官吏的敬称,如抚台,又用作对一般人的敬称,如称兄为兄台。“甫”原为古代男子之美称,多附缀于表字之后。后遂与表敬的台字连缀而成表字之代称。

抗礼、亢礼:是长揖不败,不分尊卑的平等礼节。

拱、拱手:两手合抱以示敬意;右手在内,左手在外。

鞠躬,两脚并拢,两手下垂于大腿两侧,弯曲上身以表敬意。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