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老年服务伦理与礼仪教材 > 任务一 恰当称呼(第1页)

任务一 恰当称呼(第1页)

任务一恰当称呼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称呼礼仪的一般要求、规范;

掌握恰当称呼老年人的基本原则。

能力目标:能运用恰当称呼,快速打开与老年人的沟通之门。

工作任务描述

王阿姨,75岁,退休教师。平时喜爱看书、养花等,思维清晰,能与人顺畅交流。儿女在外地,与老伴居住一套两居室的房子里。刚刚大学毕业到某养老机构工作的小刘,受单位指派,去王阿姨家进行拜访。

问题思考:

1。作为沟通交往的第一步,小刘该如何正确、恰当对王阿姨进行称呼?

2。王阿姨本人对他人称呼自己有什么个体倾向?

工作任务分解与实施

一、了解基本的称呼礼仪知识

称呼礼仪是沟通交际礼仪中的一个基本内容。如何使用称呼,如何用好称呼,往往成为社交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得体的称呼是最悦耳的声音,是打开对方心扉的钥匙。

(一)一般称呼礼仪知识

一般性的称呼礼仪原则具有普适性,提前搜集并认真领会,会为我们提供一般意义上的指导和规范。

小贴士:

人际交往,礼貌当先;与人交谈,称谓当先。使用称谓,应当谨慎,稍有差错,便贻笑于人。称谓要表现尊敬、亲切和文雅,使双方心灵沟通,感情融洽,缩短彼此的距离。正确地掌握和运用称谓,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礼仪因素。

独立生活而每天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具有共同性的身体动作群,即进行衣、食、住、行、个人卫生等日常活动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二)针对老年人的称呼礼仪知识

老年人,因其特殊的心理特征,在称呼时,更有其特殊的要求。要体现尊重原则,多用敬称、尊称。

(三)对老人个体倾向性的判断

老年人因其职业、性格、经历、知识结构、地缘结构等方面的影响,会对称呼有着个体不同的倾向。如曾从事教育事业的老人,一般会习惯被人们称为“老师”“先生”“教授”等;曾从事领导岗位的老人,则可能习惯于行政性职务的称呼;外向型的老人,倾向于生活化的称呼;拘谨性格的老人,则更认可正式的、职务或职业性的称呼。

小贴士:古代对老人的称呼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眼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之年、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丈国之年、致事之年、致致之年;

80岁——丈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皓首——老年,又称“白首”;

黄发——长寿老人,头发由白转黄;

鲐背——长寿老人,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二、掌握正式沟通时的称呼技巧

(一)正式沟通前的准备

沟通者的自身应着装得体,姿态端庄,保持微笑、目光亲切。事先,还要选择好拜访时间(就餐、睡眠休息时间不宜)。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